APP下载

编者按

2015-01-27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西非救援队博拉

编者按

Editor’s Comment

时光荏苒,2015已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年,人类应对灾害已摸索出一定规律,形成了国际层面上的共识,并取得多项战役成功。2015年10月国际搜索和救援咨询团(the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 INSARAG)全球会议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成功举办,会议热烈庆祝并总结INSARAG成立25周年以来在提高全球搜救队伍技术水平和组织协调众多机构应对灾难事件方面取得的积极成就,并勾画了国际层面立体救援蓝图。我国灾害救援医学又多了些开创性实践:建国以来,首次向西非埃博拉疫情最深重的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几内亚多批次派出多支医疗救援队,并建立西非首座固定BSL-3级实验室;首次向尼泊尔重灾区派出搜救医疗及难民安置应急救援队,这标志着我国的医学救援力量逐步走向现代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本期杂志关注INSARAG系列全球会议,并回顾我国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和埃博拉国际医疗援助经验,以总结过去承启未来。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急救站,随着院前急救工作逐渐被重视和一系列文件的出台,特别是原卫生部联合相关部委在2003年出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和2004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及“120”特服号码管理的通知》,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急救中心的建立和院前急救网络的形成。本期论著栏目刊出了云南省急救中心肖力屏、徐家相、孙卉对我国院前医疗急救资源的调查,通过全国普查和卫生行政部门发文通知等措施,调查对象覆盖了全国83.96%的省会级、地市级和县市区级急救中心。调查结果发现:全国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的平均“120”急救电话开通率为94.16%,计算机调度系统拥有率为24.54%,且调度系统功能普遍偏低;未做到期望的“1 min受理、1 min调派、1 min出车,15 min到达现场”目标;在人员配备、财务、装备方面,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的情况也不尽如意。这也许是“南航999急救门”所暴露的院前急救体系问题的更深层次原因,未来我国院前医疗急救体系需要更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本期实践经验栏目刊出了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赵孝英、李静、刘蕾对埃博拉前线医学救援护理实践的总结和思考,提出平时对医护人员进行模块化标准作业程序、心理适应能力、语言及沟通能力培训,以及数字化医院建设是高效完成医学救援任务的重要条件。本期读者来信栏目刊出了解放军302医院洪建国亲历西非抗埃战役,回忆与援塞医疗队员和当地埃博拉患者接触的点点滴滴,彰显了中国军医在病毒威胁前的勇敢和担当!

猜你喜欢

西非救援队博拉
西非热恋
16世纪的沉船,诉说着500年前西非大象的生活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国际热带木材市场
直面“埃博拉”之惧
如何看埃博拉疫苗研发引发的争论
抗击埃博拉:中国赢得世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