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热性惊厥102例的诊治体会

2015-01-27朱媛媛221300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22期
关键词:热性单纯性复杂性

朱媛媛221300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

小儿热性惊厥102例的诊治体会

朱媛媛
221300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S)的转归、临床表现及诊治措施。方法:收治小儿FS患者102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均在1~2周内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治疗时间5.6 d。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复发21例,复发率20.6%。其中3例患儿进展为癫痫。结论:了解小儿FS的临床表现并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可改善患儿预后,并减少不良后遗症。

热性惊厥;小儿;诊治

FS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儿童期患病率2%~5%,发病年龄3个月~5岁,体温>38℃时突然出现惊厥,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和代谢性疾病,既往没有无热惊厥史[1]。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FS患儿102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FS患儿102例,均符合《儿科学》第八版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63例(62%),女39例(38%);单纯性FS 75例(73.5%),复杂性FS 27例(26.5%);年龄4个月~6岁,其中<6个月4例(3.9%),6个月~2岁34例(33.3%),2~4岁52例(50.9%),4~6岁12例(11.8%);其中首次发作86例,复发16例。FS的诱发原因中,上呼吸道感染73例(71.6%),支气管肺炎10例(9.8%),小儿肠炎9例(8.8%),其他原因10例(9.8%);惊厥持续时长:<10min 92例(90.1%),10~15min 6例(5.9%),>15min 4例(3.9%);入院时惊厥已自行停止25例,经止惊处理后缓解73例,入院后再次出现惊厥4例,本组102例患儿家族史中有FS发作23例,有癫痫发作3例。

临床表现:本组102例患儿均有如下临床表现。多骤然起病,发病后体温均突然升高,其中体温<38.5℃14例(13.7%),38.5~39℃25例(24.5%),39~40℃58例(56.9%),>40℃5例(4.9%);惊厥前多数患儿精神良好,体温骤升后患儿突然出现牙关紧闭、面色和口唇发绀、口吐泡沫、双眼凝视或上翻、四肢抽动等临床表现,惊厥发作时多伴意识不清,发作停止后患儿一般体征平稳,不留任何神经系统体征(原发疾病表现除外)。

治疗方法:本组102例患儿送入病房后均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视情况予吸氧、止惊退热、必要时降颅压等对症治疗。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结果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吸氧、控制及预防惊厥发作、退热,必要时与降颅压等支持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本组102例患儿均得到至少1年的随访,其中反复发作21例,复发率达20.6%,其中复发1次 15例,复发>1次6例,复发>1次者中有3例患儿被诊断为癫痫。

讨论

小儿FS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的异常紧急临床症状,具体是指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引起的骨骼肌群突然发生的一过性不随意收缩,常常伴有意识障碍[2]。普遍认为感染是患儿发生FS的主要诱发因素,因为儿童感染多会引起发热。该疾病的易发人群是6个月~5岁婴幼儿,此年龄段的患儿由于大脑功能的发育尚未完善,不像成人一样,能较好地对体温中枢进行调节,故容易出现高热。但婴幼儿受病原体、组织代谢物及疫苗等刺激时,易出现体温骤然升高,引发脑细胞功能异常,即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性放电,最终致惊厥[3]。由此可见FS发生与婴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有关,也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另有专家指出,FS发生也与遗传基因相关。本组资料显示,102例患儿家族中有FS史23例,癫痫史3例,因此笔者认同此观点。另外小儿FS发作时体温升高且处于上升阶段,一般>38℃易出现惊厥,由此提示惊厥发生与体温上升速度相关。据相关研究表明,体温快速升高时惊厥发作次数,显著高于发热一段时间后惊厥发作次数。

目前,临床上常把小儿FS分为单纯性FS及复杂性FS[4],其中以单纯性FS更为常见。单纯性FS指6个月~5岁小儿,在发热性疾病期间全面性发作,<15min持续时间,24h内无反复,无其他神经系统急症,无神经系统缺陷。复杂性FS是指局限或全面性发作,且持续发作时间>15min、24h内>1次,常发作后伴有Todd's麻痹,或有既往神经系统的缺陷。惊厥持续状态是指1次惊厥发作时间>30min;或者反复发作且发作期间意识未恢复达30min。复杂性FS定义中无年龄限定,可以认为有此定义中的发作特点,即为复杂性FS。但实际可包括部分癫痫的首次发作及其他神经系统障碍[5]。单纯性FS一般都有良好的预后;复杂性FS多数预后尚可。部分患儿由于发作持续时间过长,导致脑损伤,而留有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癫痫等。少数复杂性FS系癫痫早期发作,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治,对于复杂性FS患儿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诊断小儿FS时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避免单一、片面地诊断。医师在进行诊断时,首先应考虑到患儿的年龄、惊厥发作时的体温、既往有无家族遗传史和FS发作史,有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无中毒,有无代谢、水电解质及内分泌紊乱,有无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及维生素缺乏,有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性缺陷、苯丙酮尿症等。

小儿FS是儿科常见急症,必须立即控制惊厥发作、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吸氧、退热、对症支持治疗及原发病的处理。即患儿采取平卧位,并将头偏向一侧,惊厥时在患儿口腔中放入牙垫防止舌咬伤,临床上目前抗惊厥药物首选地西泮0.3~0.5 mg/kg(最大剂量10 mg),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灌肠或静脉缓慢推注,用药直至惊厥缓解,用药过程中注意患儿的呼吸、心跳、面色改变及肌张力变化情况。患儿病情稳定后可选用作用慢而持久的鲁米那5~8mg/kg肌内注射,同时吸氧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态。如患儿惊厥持续时间较长应使用甘露醇或呋塞米纠正脑水肿,必要时可应用糖皮质激素。退热可用冰块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可选用布洛芬、复方氨基比林等。另外,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综上所述,充分了解小儿FS的临床特点并给予合理有效的诊断治疗是保证患儿获得良好预后和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1] 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01.

[2] 王一镗.急诊医学(试用版)[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347.

[3] 黄庆海.200例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4,4(7):179-180.

[4] 关建军,杨军.慢性酒精中毒伴癫痫发作150例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2,18(2):92.

[5]郭虎,郑帼.热性惊厥处理指南解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6):467-468.

Diagnosisand treatmentexperienceof infants febrile seizures in 102 cases

Zhu Yuanyuan
Pizhou City People's HospitalofJiangsu Province 2213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outcome,clinical manifesta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infants febrile seizures(FS).Methods:102 patientswith infants FSwere selected.The clinical data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Children were cured and leaved hospital after 1 to 2 weeks,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was 5.6 days.All children were followed up,21 cases were recurrence,and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20.6%.3 children evolved to epilepsy.Conclusion:Understanding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infants FS and giving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children,and reduce the adverse sequela.

Febrile seizures;Infants;Diagnosisand treatment

book=59,ebook=61

10.3969/j.issn.1007-614x.2015.22.38

猜你喜欢

热性单纯性复杂性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
测一测 你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热性惊厥首次复发的相关因素探讨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月经不调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