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市开展互助献血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5-01-27◆周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桂林市亲友血站

◆周 素

责任编辑:吴小红

近年来,在自愿无偿献血无法满足临床需要的情况下,互助献血作为一种补充方式,已在多省市推行。桂林市卫生局于2012年10月下发《关于在部分医疗机构开展互助献血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市内4家三甲医院开展了互助献血工作。

1 实践

1.1 制定流程,开展培训

确实“互助献血工作流程”,设计印制《桂林市互助献血登记表》、互助无偿献血专题宣传折页,免费发放至4家开展互助献血的医院。分两个层面进行相关文件学习和培训:一是组织4家医院的医务科科长、输血科主任学习国家血液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提高管理层认识;二是医院对输血科及部分临床科室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全面落实互助献血工作。

1.2 固定场所,方便献血

桂林市属于较晚开展互助献血工作的城市,最大优势是可以借鉴其它省市成功经验,扬长避短。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互助献血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1],选择全市用血量最大的4家医院进行互助献血试点工作。为方便互助献血,在两家用血量最大、地处市中心的医院(一八一医院、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建立爱心献血屋,成为互助献血固定采集点。

1.3 建立预警,组织互助

互助献血适用于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自愿无偿血液优先保证急救抢救患者,用血缺口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开展互助献血[2]。血站和医院输血科建立库存预警系统,血站启动预警时,输血科按医院血库库存确定是否需要预警。如启动某一血型血液库存预警时,应告知当时的血液库存情况,适当对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用血需求做出相应调整,同时积极做好互助献血宣传和解释。医院与血站的沟通、协调和衔接是做好互助献血工作的关键。

1.4 血液调配,确保安全

输血科接到输血申请,按抢救、危重、互助献血患者→无能力互助献血病情稳定患者→其他无互助献血择期手术以及慢性贫血患者顺序发血,尽量避免因季节性缺血或血型偏型造成的医疗事故,使互助献血发挥积极作用。所有互助献血血液或血液成分由血站统一采集、统一调配,血液或血液成分的品种与类型由血站视实际库存血量等具体情况安排和确定,做到交叉发放,避免患者直接输注亲属血液,减少输血风险[3]。

2 常见问题

2.1 政策理解有误

由于互助献血宣传广度和深度不够,患者家属或亲友存有疑问和认识误区。临床医生作为一线工作者,更多的是从医疗救治角度出发,对政策理解和把握尺度有偏差,仅起到督促献血的作用,缺乏认真、细致的解释,患者及亲属容易产生误解,进而影响医患关系。

2.2 用血公平性影响无偿献血事业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曾遇到以下情况:(1)患者及亲友参加过无偿献血,因血液供应不足,此次住院病情归属需要排队用血之列;(2)患者亲友已同意参加互助献血,现场却因体检不合格不能献血,导致治疗不能如期进行;(3)因急救用血或气压手术血液使用过量,使已参加互助献血的用血不能按期发出;(4)外来就医人群实施亲友互助献血较困难等。临床用血需求远大于供给,直接导致用血不公,长此以往,滋生“献血才能用血”、“献血多次都用不上血”的抱怨情绪,出现平时不献血、仅亲友急用时才献血的现象,更有甚者通过变相买卖方式获得血液,不利于无偿献血事业发展。

2.3 偏型缺血时调配能力无法满足临床需要

除短暂的季节性缺血外,困扰桂林市的血源不足问题更多的是持续的A、O型血液短缺偏型。亲友互助献血患者用血不受血型限制,所献血液各型都有,但几乎所有互助献血都要用 A、O型血液返还。亲友互助献血比例越高,A、O型血液库存压力越大。血站调配能力无法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导致偏型缺血压力增大。

3 思考

3.1 科学引导

要营造无偿献血、亲友互助献血的良好氛围,临床医生、输血科工作人员、血站工作人员是关键。必须做到相互衔接,各有侧重,把握好对互助献血政策的理解,把宣传工作具体化。临床医生在互助献血宣传工作中占主导地位,要解释用血紧张形势、开展互助献血必要性,体现体恤之情,不要生硬强迫;输血科工作人员着重介绍流程及患者权益保障,寻求共识;血站工作人员着重介绍献血有关知识和返还政策,体现对献血者的关爱。所有宣传环节必须充分尊重患者意志,表达关爱之情,体现自愿参加原则,引导其成为志愿无偿献血者。

3.2 掌握适度原则

过度开展互助献血,将对自愿无偿献血形成倒逼机制,制约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必须按照当地采血构成比例控制互助献血力度。桂林市要求互助献血比例必须控制在10%以下。2013年互助献血比例始终保持在6%以下,对血液库存补充发挥了积极作用。2014年第一季度因雨水天气较多,造成库存偏型紧缺,互助献血比例上升到17%,不但未能解决库存紧缺问题,而且导致来自医院和患者的抱怨和投诉增多。过度开展互助献血工作,一方面增加了临床医生的责任和患者的身心负担,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让献血者产生“人人自危”的想法,对血站失去公信,导致固定献血者流失。

3.3 明确适用患者

在推进互助献血工作中,一方面要明确互助献血仅适用于平诊和择期手术患者,杜绝医生采取偏激手段开展互助献血工作。一旦发现,在院长例会、医务科长例会上及时通报,加强监管。另一方面要明确不易动员对象,包括外地患者在本地无亲友;患者及亲属多次或近半年内参加过无偿献血;急救患者以及其他特殊情况患者等。总之,血站要根据医疗救治需要调配供血,尤其需重视一些曾多次献血、目前未到献血时间或已超龄的忠诚无偿献血者的自身权益,以确保互助献血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3.4 提高自采能力

医院是宣传无偿献血的阵地。通过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宣传,可以让更多患者及亲属充分了解无偿献血,对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发展有积极作用。为此,采取与医院签订用血协议方式,约定医院设立采血屋采集血量的70%返回该院使用,不局限于互助献血范围,可激发医院组织动员市民参加无偿献血的责任和意识,壮大无偿献血者队伍,确保血液充足,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互助献血工作在推广过程中遇到阻力在所难免,需要血站、医院、患者乃至社会的共同合作,循序渐进。只有互助献血立足关爱,立足人文关怀,方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好地促进无偿献血健康、稳定发展。

[1]陈国安,陆华新,杨家宏.对亲友互助献血有关问题的思考 基于武汉的工作实践[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0):959-962.

[2]聂东航.互助献血中常见问题初探[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7):624-625.

[3]梁日美,李 彬,曾少红,等.某市互助献血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3):83-85.

猜你喜欢

桂林市亲友血站
宋自重
六点一百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中学
桂林市供水管网在线水力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初探
非法集资类案件中亲友认定问题探析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珍稀濒危植物在桂林市市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限于亲友“低吸高贷”行为的司法认定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