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分析

2015-01-27王鹤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33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二氧化碳气管

王鹤辉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分析

王鹤辉

目的 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以及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收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41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所有41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的好转。结论 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与诱因的去除,感染的积极控制,正确的氧疗及各种改善通气的治疗密切相关。

慢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effects of mechanic ventilation treatment of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41 cases of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from our hospital in 2013,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is clinical data. Results All 41 patients after clinical treatment, the diseas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removal of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incentives, positive infection control, correct oxygen therapy and various treatments to improve ventil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Key words】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Mechanic Ventilation,Analysis

慢性呼吸衰竭是慢性胸、肺部疾病而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并且逐渐加重而形成的一种呼吸衰竭疾病[1]。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的主要表现有患者在静息的状态下无法满足气体交换而引起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状态,因此引起患者出现生理上和代谢功能上的紊乱以及多器官损伤症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3年收治的41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为56~83岁,平均年龄为(66±3)岁。所有患者在经过我院34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情获得明显好转。

1.2方法

1.2.1保证气道通畅

1.2.1.1保证气道通畅的目的 保证气道的通畅,是纠正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清除气道分泌物,痰液黏稠者用溴己新,可用超声雾化吸入或补液,使痰液稀释,便于排出。鼓励患者咳嗽排痰,无力排痰及意识障碍者可行翻身拍背、导管吸痰。解除气道痉挛,可应用氨茶碱、沙丁胺醇等药物。必要时建立简便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重建呼吸通道最可靠的方法。

1.2.1.2机械通气的适应证 机械通气适用人群为,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的患者。气道分泌物多而黏稠不易排出的患者。患有严重低氧血症或二氧化碳潴留,危及生命的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

1.2.1.3机械通气的禁忌证 已发生气压伤如气胸、血气胸,纵隔气肿的患者行正压通气可导致张力性气胸的发生而危及生命,应属于机械通气的禁忌证。但如先安放胸腔引流管,则可进行通气治疗。对于有肺大泡或多次发生自发性气胸的患者,一般不宜应用,若病情加重,可给予通气疗法,但应避免过高的气道峰压和平台压。对于低血压或休克的病人,只有病情恶化时可选用。

1.2.1.4机械通气的通气模式及其选择 机械通气常见模式包括辅助通气、控制通气、辅助或者控制通气、间歇正压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通气模式的选择原则:维持适当通气和换气,缓解呼吸肌疲劳,尽量减少机械通气负效应。传统上用定容性通气模式。

1.2.1.5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气压伤 如张力性气胸、肺间质气肿、纵隔气肿、心包积气、气腹及后腹膜积气、静脉或动脉空气栓塞[2-3]。血流动力学影响。如胸内压增加、右心房充盈压下降、前负荷减少、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气管套管有关的并发症。如插入右主支气管、气管狭窄、气管-食管瘘、出血。气管、肺感染。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鼻咽部并发症。如局部疼痛,鼻黏膜出血、感染,鼻炎,鼻窦炎,中耳炎,声带水肿、声音嘶哑,气管软化。通气不足,通气过度。

1.2.2氧疗 吸氧是治疗呼吸衰竭的必要措施。I型呼吸衰竭以缺氧为主,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应吸入较高浓度(>35%)的氧,使动脉血氧分压提高到60 mmHg或动脉血氧含量在90%以上[4]。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缺氧同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则应持续吸入较低浓度(<35%)的氧。因为慢性呼吸衰竭失代偿者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是由通气不足所引起的,由于长期二氧化碳潴留,其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二氧化碳反应性差,呼吸的维持主要靠低氧血症对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驱动作用,若吸入高浓度氧,动脉血氧分压会迅速上升,使外周化学感受器丧失低氧血症的刺激,解除了低氧性呼吸驱动从而抑制呼吸中枢[5]。患者的呼吸变浅变慢,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会迅速上升,严重时会陷入二氧化碳麻醉状态。

1.2.3增加通气量 可促进二氧化碳的排除和提高氧的摄取。合理应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通过刺激呼吸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增加呼吸频率和潮气量以改善通气。应用前提是保障呼吸道通畅,否则因为增加耗氧量和呼吸功而加重病情[6]。

1.2.4处理酸碱平衡失调和水、电解质紊乱 严重酸中毒pH<7.2时,可少量补充碳酸氢钠;显著碱中毒者可用精氨酸20 g静脉滴注[7]。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易有脱水、低钾血症、低镁血症或低钠血症,应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给予纠正。

2 结果

所有41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呼吸困难明显得到缓解,意识逐渐恢复清醒,并且有心率减慢和尿量增加的现状,血氧分压也有明显的提高,血氧的饱和度维持在90%~98%,继续给予吸氧治疗1~3个月,34例患者病情获得明显好转后出院,7例病情稳定。

3 讨论

慢性呼吸衰竭中有60%的患者消耗增高,摄入不足,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气道阻力增加都会造成营养不良,会降低呼吸肌的收缩力和耐受能力,因此会降低患者的自主呼吸肺活量,这严重的影响了呼吸系统的防御与免疫功能,也使机体内抗氧化保护机制受到了损害,因此增加肺部感染的易感性[8]。这样病情反复感染不易受控制,最终导致呼吸衰竭难以纠正,增加了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死亡机率[9]。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原发病或病因能否被去除同时决定了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10]。度过危重期后,较为重要的是预防和及时控制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减少急性发作,尽可能延缓肺功能恶化进程,所以加强对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支持,配合合理的膳食,对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1] 苏承辉.机械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3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5-56.

[2] 倪子俞.老年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与呼吸锻炼[J].实用老年医学,2001,15(4):185-188.

[3] 李爱景.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管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0):45-47.

[4] 王春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效果评价[J].中华医学丛刊,2004,4(11):32-33.

[5] 能伟.57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7):73-74.

[6] 苏智友.无创性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5):68-71.

[7] 陈琳.中西医结合用于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8):97-98.

[8] 赵德芳.浅谈慢性呼吸衰竭的药物治疗及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z):127-128.

[9] 赵敏,张祎捷.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5(2):18-19.

[10] 朱荣长.慢性呼吸衰竭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4):113-113.

Clinical Analysis on Mechanic Ventilation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WANG Hehui Hegang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Hegang 154100,China

R605.973

A

1674-9316(2015)33-0065-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5.33.039

154100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二氧化碳气管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抓捕”二氧化碳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