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研究

2015-01-27王丹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33期
关键词:氧分压间质性肺纤维化

王丹丹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研究

王丹丹

目的 观察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5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与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病情、动脉氧分压及肺活量等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及时确诊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并根据临床具体情况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效果。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治疗方法;临床特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Methods 50 cases of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and analyze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ondition,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nd vital capacity of patient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general level (P<0.05). Conclusion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treatment to strive for a clear diagnosis and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condition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prognosis.

【Key words】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Treatment,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是临床中较为多见的肺部疾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肺实质炎症及纤维化等。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晰,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1]。经X线检查发现肺部伴弥漫性网状结节阴影,临床中尚无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特效手段。本研究选择5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观察其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效果诊断标准。其中28例男,22例女;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4.4±2.8)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病程(5.1±0.8)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热、干咳、胸痛及咯血等症状。

1.2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行基础治疗。采用冲击疗法进行治疗,应用长春新碱(2 mg/d)、环磷酰胺(1 500 mg/d)及甲泼尼龙(250 mg/d),5 h为1疗程,连续治疗5 d;然后每天口服40~80 mg甲泼尼龙进行治疗,连续服用3个月。待病情显著改善稳定后,合理科学降低上述药物剂量,应避免缩减剂量过大,同时患者均行1年治疗。治疗过程中,应通过临床具体情况给予低流量吸氧进行治疗以改善缺氧情况,如果患者并发感染,则应通过具体情况实施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记录临床症状、动脉氧分压、肺活量及不良反应等指标。临床症状评分:未发现咳嗽、气喘等症状为0分;轻度咳嗽且活动后伴有轻微气喘为1分;中度咳嗽且活动后伴有轻微气喘,可闻及肺部啰音为2分;中度咳嗽并伴气喘,可闻及肺部啰音为3分。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分析研究

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为(2.65±0.14)分;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为(1.03±0.11)分;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前后肺活量、动脉血氧分压分析研究

治疗前,肺活量、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2.1±0.3) L、(49.4±7.5)mm Hg;治疗后,肺活量、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3.3±0.5)L、(66.4±8.0)mm Hg。治疗前后两种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研究

治疗过程中,共发生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其中出现1例白细胞数目降低、2例者胃肠道反应、3例皮肤病、1例骨质疏松;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死亡病例。

3 讨论

3.1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临床特点

因环境问题、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发病率呈升高趋势[2]。有关研究资料发现[3],男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具有起病缓慢等特点,患者往往较难发现,一旦发病极易引起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中采用胸部X线检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主要有以下特点:(1)伴弥漫性网状结节阴影且相对对称分布,同时肺容积降低;(2)少数患者疾病早期无明显异常。胸部HRCT主要有以下特点:(1)患部位置多为中下肺野附近,表现为网状、胸膜下线状等;(2)能明确发现次小叶结构的变化;(3)支气管扩张。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血氧分压减小,血沉增加[4]。目前,肺组织病理检查是临床中确诊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重要方法。

3.2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治疗方法

患者肺部受损后,若修复不及时则会引起肺纤维化。目前,临床中采用药物治疗的目的为控制肺纤维化进程、抗炎等[5]。本研究对患者采用冲击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抑制炎症细胞浸润,改善肺泡炎症并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延缓肺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恶化,因此采用甲泼尼龙后,患者血气分析、临床症状等显著改善。治疗期间,研究人员发现早期病变患者使用甲泼尼龙效果理想,但对出现纤维化的病例则疗效不甚理想,这可能与早期疾病尚未进入肺间质炎阶段具有重要关系[6]。环磷酰胺、长春新碱为免疫抑制剂,它们能够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分化[7]。另外治疗期间需长时间服用糖皮质激素,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8]。

4 结论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治疗方法也随之改善,临床医护人员应尽量延缓因肺组织受损所致的肺纤维化进一步发展恶化。本研究发现,治疗后,患者病情、动脉氧分压及肺活量等均优于治疗前(P<0.05)。

综上所述,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过程中,应确保在短期内确诊,同时通过临床具体情况采取对症治疗措施,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及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

[1] 江瑞康,刘华,王玉玲.急性间质性肺炎2例尸检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28(10):1162-1164.

[2] 魏铁军.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116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8):123-124.

[3] 李阳,熊焰,李挺.17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临床病理分析及纤维化程度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5):520-525.

[4] 林洁,邓永键,丁彦青.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0,17(2):85-90.

[5] 徐作军,康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新分类及思考[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11):803-804.

[6] 阳苑,李宝兰.特发性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117-120.

[7] 顾盼,罗本芳,易祥华,等.特发性肺纤维化和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9):664-670.

[8] 丁文柏.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现状[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8,36(1):10-15.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WANG Dandan Mudanjia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Mudanjiang 157000,China

R445

A

1674-9316(2015)33-0063-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5.33.038

157000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氧分压间质性肺纤维化
我国研究人员探索肺纤维化治疗新策略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滇龙胆草对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NF-κB和CTGF表达的影响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