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5-01-27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33期
关键词:血粘度溶栓血栓

刘 畅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

刘 畅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29例的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9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临床控制10例,轻度15例,中度2例,重度2例。结论 尽量改善脑的血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供和氧供,防止血栓扩延,消除脑水肿。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药物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drug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ebral arteriosclerosis data 29 cases of June 2014 ~ June 2015 were treated for analysis. Results 2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symptoms, 10 cases of clinical control, 15 cases of mild, 2 cases of moderate, 2 cases of severe. Conclusion Try to improve blood circulation of the brain, increase blood supply and oxygen for ischemic area to prevent thrombosis of extending eliminate cerebral edema.

【Key words】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Cerebral thrombosis,Drug therapy

脑血栓形成主要指脑动脉血管壁病变,特别是脑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又因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因素,使已经狭窄的动脉管腔更为狭窄或闭塞。脑栓塞则为栓子(可为固体、液体或气体)随血流进入脑动脉,阻塞其管腔[1]。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29例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动脉硬化脑梗死患者29例,均符合动脉硬化脑梗死的诊断;其中男23例,女6例,年龄50~72岁,平均(62±3)岁。病程2~14 d,表现为肢体、语言功能障碍。其中眩晕伴恶心呕吐者4例,头晕者19例,头痛者6例。

1.2方法

1.2.1亚低温(28~34℃)对缺血性脑损害有保护作用 脑血流与脑代谢密切相关,脑细胞兴奋时,脑代谢升高,脑血流增加。低温时,脑的氧耗量降低、ATP含量和腺苷酸激酶活力升高,能量代谢改善,脑血流量不降低。常温下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破坏,低温下可得到保护。亚低温治疗适用于重症或意识障碍的病人,应在患病早期进行,维持在34℃左右,疗程宜短,自然复温。

1.2.2扩充血容量 扩容疗法可增加血容量、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脑微循环。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每次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3 d后每天1次,7~14 d为一疗程。老年患者应减半,心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或禁用[2]。文献报道血液稀释疗法有效,目的是通过减少红细胞使红细胞比容保持在30%~32%,以减低血粘度、改善脑循环。临床可酌情采用高容量稀释法(只用扩容剂、不放血)或等容量稀释法每天静脉放血300 ml,同时静脉滴注等量的扩容剂,以增加脑血流量。高容量稀释法对心、肾、肺、功能不全者应禁用或慎用,以免加重心、肾负担及发生肺水肿。对稀释方法的评价不一,尚待进一步研究。

1.2.3溶栓治疗 近年来文献报道早期溶栓治疗的前景是令人兴奋的。溶栓治疗的机制是激活溶血机制、中和体内抗纤溶酶,使血栓内纤维蛋白降解,使闭塞的血管再通。病后6 h内应用有明显的效果,致残率死亡率大为减少。血栓形成时间越久疗效越差[3]。常用药物有链激酶、尿激酶,国内多用尿激酶,每次1~3万单位,每日1~2次,给药方法可静脉滴注,但以颈内动脉注射效果较好。文献报道对此疗法评价不一,且易出血,而且无对抗出血的药物。老年人不宜进行此疗法。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脑梗死国内应用较多。蝮蛇抗栓酶是从蝮蛇毒汁中提取的蛋白分解酶,能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使纤维蛋白降解而起到溶栓作用,降低血粘度、增加脑血流量[4]。一般用静脉滴注,0.25~0.75 U加生理盐水250~400 ml,每日1次,3 h滴完。有出血迹象应停药,明显出血应给予抗纤溶剂。

1.2.4抗凝治疗 由于抗凝剂易发生出血(肝素治疗的出血率为3%,脑内出血率为0.6%)而受到限制,但抗凝疗法对预防心源性脑栓塞的效果,多予以肯定,对进展性卒中、大血管进行性血栓闭塞,进行短期的抗凝治疗可能是有益的[5]。严重高血压、出血倾向、肝肾疾病、年龄过大者禁用。治疗期间必须监测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常用药物有肝素、双香豆素制剂以及国产类肝素药物藻酸双脂钠。

2 结果

29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临床控制10例,轻度15例,中度2例,重度2例。

3 讨论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基础,常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合并症。约30%的患者发生本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男性稍多于女性。可有头晕、头痛等某些先兆。多于安静状态下起病,大多数患者在2~3 d内症状及体征达到高峰,部分病人可在数天内,脑的局灶缺血逐渐进展,临床症状呈阶梯性加重,称为进展型卒中,病情多严重[6]。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侧支循环代偿差,脑灌注低,血栓向近心端发展累及更多的分支或主干。较大的动脉闭塞可致大片脑软化常伴明显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大脑中线向对侧移位,甚至脑疝形成危及生命[7]。

脑血栓形成的治疗原则是尽量改善脑的血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供和氧供,防止血栓扩延,消除脑水肿。脑动脉发生闭塞后,其供血区的中心部分严重缺血,一般60 min内即形成完全梗死,但其远端分布区因有侧支循环供应,可维持低灌注[8]。低灌注区的血流在脑血流的功能阈[脑血流下降至23 ml/(100 g·min)]以下,故细胞尚存活,此区即缺血半暗带。如果这种低灌注状态经3~4 h仍得不到血供的改善,则出现代谢衰竭、神经细胞死亡、成为不可逆性结构损害。因此,临床上应争取及时改善此区脑血流,使神经功能恢复。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28-2432.

[2] 郭亚东,徐安定.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3.

[3] 刘勇,杨栋梁,方云祥.他汀类药物的脑缺血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4,31(1):74-78.

[4] 畅美季.普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08,29(15):1294-1295.

[5] 毛利东.普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180-181.

[6] 王新德.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6-70.

[7] 蔡越冬,杨少锋.脑心清片治疗脑动脉硬化症和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总结[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1,12(6):414-416.

[8] 白莉萍,张立生,李高平.尿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02,31(8):719-720.

Analysis on Clinical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LIU Chang Neurology Department 2,Fourth Hospital of Harbin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 150026,China

R743.3

A

1674-9316(2016)33-0021-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33.012

15002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医院神经内二科

猜你喜欢

血粘度溶栓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基于单片机的血粘度测量系统设计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高血压患者血粘度增高怎么办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活血化瘀结合综合干预指导对高血压病合并糖耐量调节受损患者的影响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