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生态工程砚瓦川项目建设经验与思考
2015-01-27常文哲王志雄胡文峰闵惠娟
常文哲,王志雄,胡文峰,闵惠娟
(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甘肃 庆阳 745000)
黄河生态工程砚瓦川项目建设经验与思考
常文哲,王志雄,胡文峰,闵惠娟
(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甘肃 庆阳 745000)
生态工程;成效;经验;砚瓦川;黄河
黄河生态工程砚瓦川项目以水土保持技术为载体,对沟道工程、坡面工程和塬面工程统一规划,工程、非工程措施合理配置,实现了流域上游塬面水窖、涝池等小型拦蓄工程同果园、菜园节灌补灌相结合,流域中下游坡耕地退耕种草同发展商品畜牧业相结合,坡面径流高效利用同坡面种草种树相结合,积极推行集水造林和集水种草等技术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黄河生态工程砚瓦川项目于2007年5月启动建设,项目建设以水土保持技术为载体,坚持沟道工程、坡面工程和塬面工程统一规划,工程、非工程措施合理配置,因地制宜,建成了上游雨洪径流资源综合利用保塬固沟区、中游庭院径流集蓄利用塬坡兼治区、下游河川径流综合利用沟坡封禁治理区,探索出“雨水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绿色养殖+生态型庭园”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实现保塬、护坡和固沟的同时,还通过雨水径流的循环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保障。2014年12月该项目顺利通过了甘肃省水利厅组织的竣工验收。
1 项目概况
砚瓦川项目区地处甘肃省庆阳市境内,属泾河二级支流,地处马莲河的右岸。项目区由砚瓦川、崆峒沟、庆丰沟、白土沟4条小流域组成,总面积236.68 km2,水土流失面积224.9 km2。项目区涉及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的董志、什社、肖金,宁县的焦村、新宁、瓦斜6个乡镇,39个行政村。规划治理面积113.24 km2,占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的47.85%。项目区为典型的黄土高塬沟壑区,土壤以黑垆土和黄绵土为主,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平均侵蚀模数为5 500 t/(km2·a)。
2 项目建设成效
通过7年的治理,项目区新增梯田258.98 hm2、经济林67.2 hm2、果园301.4 hm2、水土保持林2 842.56 hm2(乔木林1 014.31 hm2,乔灌混交林1 828.25 hm2);人工种草341.81 hm2,封禁治理7 512.15 hm2;修建水窖129眼、涝池17座、工程围栏3.11 km,沟头防护10处;建成淤地坝5座;建成不同类型的径流高效利用示范村4处。初步形成水土保持防治体系,使流域上游塬面水窖、涝池等小型拦蓄工程同果园、菜园节灌补灌相结合,流域中下游坡耕地退耕种草同发展商品畜牧业相结合,坡面径流高效利用同坡面种草种树相结合,积极推行集水造林和集水种草等技术措施,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1 经济效益
截至2014年底,项目区基本农田累计达到7 356.77 hm2,经果林累计达到409.64 hm2,人均梯田由0.150 hm2提高到0.151 hm2,人均果园由0.001 hm2提高到0.009 hm2。土地利用结构渐趋合理,利用率显著提高;逐步形成以经果林业、副业、牧业为主的种养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增强了群众创收能力,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由治理前的2 076元提高到5 012元。径流高效利用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年减少径流152.61万m3,土壤养分和水分得以保持,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通过塬、坡、沟兼治,使小流域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及其功能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增强。林草植被度提高,流域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根据分析计算,项目区新增措施每年减少入黄泥沙34.68万t。
通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增加113.24 km2,治理程度达到77.68%,林草覆盖率提高到46.6%。生态面貌的改善,为各种鸟类及其他野生动植物创造了更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有效遏制了林木害虫的繁殖,从而促进小流域生物圈逐步转向良性循环,实现生态和谐。
2.3 社会效益
通过综合治理,完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建设,措施配套,整体防御功能增强,每年可产生保土效益34.68万t;控制水土流失能力增强,提供灌溉水源152.61万m3,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流域群众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自主经营用地、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与商品率开拓了空间。从而促进了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群众脱贫致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3 主要做法和体会
3.1 健全组织,强化领导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庆阳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砚瓦川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保证了项目重大事项得以及时有效地衔接沟通。同时成立了由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局长担任组长,庆阳市水保局、西峰区水保局、宁县水保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负责具体实施工作。项目实行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负总责,实施单位法人为第一责任人,明确职责、任务和目标,将责任落实到人、任务指标落实到单位,形成了逐级抓落实、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2 健全制度,规范运行
项目实施初期,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制定了《泾河流域砚瓦川项目管理办法》,作为指导项目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和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并在实践中认真执行。
一是落实法人责任制。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全面承担并履行了项目方案编报、计划制定,资金、物资管理,监督检查,总结验收,决策指挥,协调督导职能。县(区)水保局作为项目的实施单位,积极开展规划设计、劳力调配、组织施工、技术指导、监测验收等工作。
二是推行招投标制度。根据工程规划设计和投资预算,对淤地坝等工程量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施工任务,通过议标选用有资质的单位承建,将机修梯田的挖运工程委托给机械队施工,将乔灌造林工程委托给水保造林专业队实施,自觉接受审计监督和财政、财务监督。
三是严格项目监理制。自项目实施起,就委托黄河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质量、进度、资金的监管单位,独立对计划完成、工程质量、投资使用、项目管理、治理效果等进行监理。对骨干坝施工中的隐蔽、重要部位的分部分项工程实行旁站监理,对项目综合治理等工程采用旁站和巡回相结合方式进行监理,保证了项目健康运行。
四是全面开展各项治理措施的验收工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报验资料、自评方法和结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要求限期整改落实;对栽植不合格的林草,要求施工方按照规划图斑在当年秋季或次年春季进行补植。
五是强化财务管理,确保资金发挥效益。项目年度建设资金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执行,实行定向、定额投资,实施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使用情况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及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3.3 突出重点,彰显效应
在项目建设中,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积极贯彻水保大项目区建设方针,坚持治坡与治沟结合,措施对位配置,技术组装配套。在“塬面径流调控、坡面生态治理、沟道拦泥拦沙”的三道防线治理基础上,创新理念,因地制宜,在区内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注重集中连片,注重与民生工程配套相结合,注重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和主导产业相结合,注重精品示范效应。在治理中围绕工程布路线,围绕路线建精品工程,做到点上出精品、面上出规模。开展径流利用示范户建设,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建水窖集蓄有效降雨,大力发展滴灌。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打造出了具有黄土高塬沟壑区地域特色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
同时,项目区建设了4个不同类型的径流利用示范村,大力发展庭院水保循环经济,将各种资源充分利用,形成了“径流利用—养殖—沼气—果园”四位一体的水保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协调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践证明,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产条件、促进脱贫致富联系得越密切,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热情就越高涨。
3.4 以关键技术研究为突破口,提高治理水平
科研与治理相结合,以科研支撑治理,以治理促进科研,推进科技与生产相结合,提升示范区建设水平和项目建设科技含量。通过“沙棘良种繁育与推广”课题研究,坚持科研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把沙棘良种引进试验与发展林果、畜牧等支柱产业结合起来。改变传统工作方式,通过采用GIS和RS技术与常规的水沙监测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水土保持措施有关信息的采集、解译及处理,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管理及治理规划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增强了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4 对项目区未来的思考
(1)强化管护,巩固现有成果。目前项目区各项工程已全部移交当地乡政府,为使项目区治理成果能长期发挥效益,建议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投入管护资金,强化后期管理。以制定管理办法、通告进行行为约束,层层落实管护责任人,指定专人进行常年管护。
(2)进行后评估,为今后建设提供依据。通过对项目区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经验,为相关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为项目区今后的建设提供依据。
(3)依托现有治理成果,加大开发力度。对于现有的治理成果进行深度开发,使其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目前已建的淤地坝水域已经形成,可发展养殖业、水上项目和灌溉农业;随着果树挂果量的增加,可发展果品深加工和储藏;在贺家塬、老山等高标准造林区域可打造水保生态旅游点等。
(责任编辑 王 琦)
S157.2
C
1000-0941(2015)05-0062-03
常文哲(1966—),女,陕西西安市人,高级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研究与规划工作。
201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