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成效及做法
2015-01-27邵子玉
邵子玉
(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3)
义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成效及做法
邵子玉
(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3)
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成效;做法;义县
经过5年治理,义县2008—2012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50.01 km2,共治理了10条小流域,治理措施保存面积148.24 km2,完成水土保持总投资5 874.13万元,治理程度达到76.1%。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强组织和监管、注重队伍培养和后期管护、实行内业管理档案化等措施,使项目区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义县地处辽宁省西部,位于北纬40°16′—41°48′、东经120°51′—121°44′,总面积2 486 km2。境内山岭起伏,峰峦叠嶂,大凌河横贯境内,构成“六山一水三分田”地貌。该区域年平均气温7.8 ℃,平均降水量530 mm,无霜期126~175 d,土壤类型主要有褐土、棕壤土和草甸土三大类,属半干旱半湿润低植被土石丘陵中度侵蚀区。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194.92 km2,占总面积的63.8%,土壤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侵蚀模数为2 494 t/(km2·a)。义县2008—2012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区总面积305.53 km2,涉及10条小流域,总人口3.12万人,农村人口2.79万人,总耕地面积8 193.67 hm2。截至2012年底,农村各业总产值19 738万元,总收入9 869万元,人均纯收入4 959元;粮食总产量2 458万kg,人均粮食882 kg。
1 工程实施情况
义县大凌河流域项目区自1998年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以来,现已经过三期15年的治理。共完成10条小流域150.01 km2的综合治理,其中,保土耕作2 317.00 hm2、水保林3 468.75 hm2、经济林1 978.76 hm2、生态修复7 236.41 hm2,修围栏38 km、生产道路80.38 km,修筑谷坊489座,动用土石方804. 57万m3。完成水土保持总投资5 874.1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 028.00万元、地方匹配96.00万元、地方自筹及投劳折款投资2 750.13万元。
2 工程实施成效
通过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年均减少径流量1 925.89万m3,蓄水效率达89%;年均拦截泥沙量33.43万t,保土效率达87%。治理措施保存面积为148.24 km2,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为98.8%,治理程度达到76.1%。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和蓄水保土效益。
2.1 经济效益
通过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经测算,项目区5年累计增加产值6 379万元,年平均净增产值280万元,人均年增产值2 160.21元,人均纯收入达到6 298元,超过义县2012年同类地区人均收入(4 610元)37%。预计到2022年,治理区各项治理措施全部生效后,累计增加产值将达到26 479.3万元,人均收入将比2007年增长2.9倍。
2.2 生态效益
通过实施保土耕作、水保林、经济林、封禁治理、土谷坊、作业路等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项目区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林草覆盖率由原来的23.09%增加到60.08%,有效地调节和改善了地表径流的时空分配。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综合作用,使降雨就近拦蓄,就地入渗,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使少而集中的降水资源得以调节和有效利用;可防风固沙,减少水旱风沙的危害,使治理区的温度、湿度相应有所提高,有效地改善和调节了小气候。通过增加以刺槐、黑松等为主的水保林种,使单一的植物群落向多种群落过渡,促进了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
2.3 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强化了农业基础设施,大大增强了综合生产能力。水土保持坡面工程和沟道工程的修建,减缓地表径流,延缓汇流时间,能够抵御暴雨的袭击,削减洪峰流量;流域植被恢复后,保护农田,减轻洪涝灾害,有效地抵挡风沙袭击,涵养水源,使地下水位回升,减小干旱、霜雹的威胁,逐步形成流域内良性小气候。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使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土地生产率提高21.3%,土地利用率提高9.3%,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结构日趋合理。随着水保产业化的发展,群众在治山治水中学到了技术,开拓了视野,生活水平和思想素质有较大提高,同时强化了生态治理的理念,水土保持工作逐步得到当地居民的肯定和支持。
3 主要经验和做法
3.1 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管理
县委县政府在项目建设初期就组建了项目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成员主要由水利局领导及县水保站人员组成。确定了各级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四大班子”共同抓的责任制度,形成分管领导重点抓,水保部门具体抓,乡镇党政部门全力抓,上下一心合力抓的工作机制,并建立了年度向人大和上级水利水保部门报告的工作制度。
3.2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管工作
坚持“质量、规模、综合、管护、开发”十字方针,强化科学规划,严格施工程序。实行工程监理制、工程合同制、项目建设实施公示制等,开展达标创优活动,对工程奖优罚劣,对乡镇干部奖勤罚懒。为了保障项目区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工程开工前和竣工后,项目主体单位出资在工程的显著位置建立醒目的公示牌,将工程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工程量、投资、建设工期,以及项目的设计、法人、监理、施工等单位在公示牌上公示,真正做到阳光操作、公开透明,有效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及安全。
3.3 加强科技推广,注重队伍培养
积极推广机械化与专业队相结合的模式,树立典型,全面示范。保证每项工程都有典型,工程的每个阶段都有阶段性的样板。在治理模式上主要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群众利用农闲大会战,专业队伍常年干”的方式,加快进度、保证质量。狠抓业务培训,坚持每年举办技术骨干培训班,制定实施技术人员包片、包流域的责任制。每个小流域治理开发前,都由县专业技术人员对村干部和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技术培训,指导做好定点、放线等施工准备工作。
3.4 加强宣传教育,注重后期管护
加大组织宣传力度,增强守法意识,使水保法深入人心。建立管护制度,内容包括明确管护任务、防护原则、处罚标准、责任追究等,要求科学易懂,责任明晰,操作方便。成立管护队伍,在治理区所在的重点乡镇共招聘38名管护人员,确定个人管护面积、签订合同,明确责任和义务,确保治理成果得到有效保护。
3.5 实行内业管理档案化
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有治理任务的乡镇必备流域分布图、水土保持现状图和有价值的资料片。具体到每一条流域必备四图、十二张表、一单:四图,即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工程布置图、工程竣工验收图;十二张表,即气象特征表、坡度组成表、社会经济现状表、经济结构现状表、水土流失现状表、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表、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及规划表、投资概算总表、治理措施进度及工程量概算表、直接经济效益表、蓄水保土效益表、小班登记表等;一单,即年度治理验收单。通过对大凌河流域综合治理资料实行专项存储、微机管理,逐步实现了内业管理正规化、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4 启示和建议
4.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认知度
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载体,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面向领导、干部、群众、社会进行水保科学知识普及和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宣传,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水保的认知度。
4.2 拓宽资金渠道,努力增加水保投入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国家逐步增加补助,地方逐年增加投入,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在管好用活上级投入资金的同时,围绕综合开发、基本建设、财政税收、扶贫开发、金融信贷等方面制定有利于加强水保工作的配套措施,多渠道筹集水保资金,逐步建立稳定有效的水保投入机制。
4.3 发展流域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高效小流域为依托,突出资源优势,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建立商品基地,培植主导产业,实行规模化治理、综合性开发、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形成产业化生产经营机制和小流域经济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 王 琦)
S157.2
B
1000-0941(2015)06-0071-02
邵子玉(1979—),男,辽宁辽阳市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利科研与管理工作。
201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