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电导率在尿液检验前质量控制的应用

2015-01-27王雅萍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7期
关键词:肾脏病电导率尿液

王雅萍

山东省烟台市北海医院检验科,山东烟台 265701

尿液检验是临床检验开展例数最多的检验项目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筛查、诊断、疗效评估,还常用于药品不良反应评估[1]。但需注意的是,因其受测试患者来源广、开展例数多,质控难度较大。检验前是检验差错发生的主要时间段,约占所有检测差错的80%~90%[2]。对于尿液检验而言,患者术前饮水、输液等活动都可能影响尿液检验结果。检验差错危害较大,可能导致误漏诊、延误疾病治疗,造成严重不良后果[3]。电导率是反映溶液质点电荷的指标,与质点种类、大小无关,尿液中包含丰富的钠、氯、钾等离子,尿电导率大小可反映尿渗量,进而反映肾小管浓缩功能,但需注意的是尿电导率易受尿液金属离子比重影响,当患者大量饮水后,尿液中的电离子被稀释,可导致尿电导率值显著变化,这种变化较泌尿系统病变所致变化更甚,故可将尿电导率检测应用于尿液检验前质量控制之中。该院试建立尿电导率估测值参考标准,以筛查尿液检验前大量饮水,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12月筛选该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00 例,其中男 59 例、女 41 例,年龄 20~67岁、平均(44.2±10.1)岁。纳入标准:①均知情同意;②临床确诊,无误漏诊。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成人400例,男女各200例,20~70岁之间,每隔10年为一个年龄组,每组40例。建立健康成人、慢性肾脏病严格检验前质控与大量饮水后电导率水平。纳入标准:①均知情同意;②体检正常,无漏诊,未合并重要器质性、系统性疾病。筛查2015年1—8月,1852例尿液检验患者,其中男1090例、762例,年龄18~82 岁、平均(46.2±12.7)岁。

1.2 方法

尿液采集:晨起8点,以1次性塑料尿杯收集中段尿,2 h内送检。进行尿电导率、尿常规与尿沉渣实验,部分患者进行尿化学检验。健康成人分别在严格质控下,以及大量饮水后(检查前3~6 h饮水500 mL,且无排尿),检测尿电导率。

1.3 统计方法

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检验,以 P<0.05 表示检验水平。

2 结果

2.1 健康成人不同年龄、性别组电导率结果对比

男性:20~30 岁(20.3±7.8)ms/cm、31~40 岁(16.1±9.3)ms/cm、41~50 岁(19.2±6.3)ms/cm、51~60 岁(17.4±6.2)ms/cm、>60 岁 (17.8±5.1)ms/cm。 女 性:20~30 岁(20.4±7.6)ms/cm、31~40 岁(20.2±7.4)ms/cm、41~50 岁(20.1±8.3)ms/cm、51~60 岁(21.2±4.8)ms/cm、>60 岁(16.1±5.6)ms/cm。51~60岁、>60岁年龄段,女性电导率水平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平均电导率(18.2±6.8)ms/cm 低于女性(19.5±7.2)ms/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饮水、疾病对电导率影响

严格质控下健康人(18.8±6.5)ms/cm、大量饮水后健康人(6.7±2.0)ms/cm,严格质控下慢性肾脏病患者(8.5±4.2)ms/cm、大量饮水后肾脏病患者(5.8±1.8)ms/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以电导率检测质控结果

对于未确诊慢性肾脏病患者以健康成人不同年龄与性别组电导率水平作为质控标准,对于已罹患慢性肾脏病患者以大量饮水后肾脏病患者电导率水平作为质控标准。对于超出标准范围内患者,进行深入问询,1852例尿液检验患者,其中超出正常水平范围371例,问询得知尿检前1~2 d确实饮水在500 mL以上且取尿前无排尿者91例,其中瞒报61例、漏报11例。

3 讨论

肾脏浓缩与稀释功能其实是动态调节机体内水平平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对钠等离子进行吸收、转化,尿液中的钠、氯的浓度可反映水的重吸收水平,进而反映肾脏浓缩能力。许多研究均显示,尿渗透压、尿电导率有较好的相关性,尿电导率可作为尿渗量、肾利尿的替代标志物,且尿电导率对葡萄糖、蛋白等其他物质不敏感,故糖尿病患者基本不影响电导率的测定[4]。

尿电导率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包括年龄、性别、饮食与饮水、代谢、肾脏病等,该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不同性别尿电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尿电导率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这可能与肾功能改变、生殖系统疾病、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4]。在大量饮水后,健康人、肾脏病患者尿电导率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健康人下降更显著,甚至低于严格质控下慢性肾脏病患者水平,肾脏病患者大量饮水后尿电导率也显著下降,这些都为开展质控提供了依据。笔者认为,无论是否罹患肾脏病,当尿电导率水平低于7 ms/cm以下便需提高警惕,低于6 ms/cm以下很可能与检验前质控不佳有关,低于5 ms/cm非常可能与检验前质控不佳有关,若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此时多已有较明显的症状表现。据此建立参考标准后,利用尿电导率可快速检测优点,评价尿液检验前质控效果,避免以不合格尿液送检,节省了卫生资源。

[1]袁宏,黄华泥.尿液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7):148-149.

[2]李红梅,张美娟,瞿卫,等.提高医学实验室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J].实验室质量控制,2011,11(24):5138-5139.

[3]陈蕊,刘昌华,高波.无症状尿检异常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预后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845-1846.

[4]曹盛吉,姜凤全,万丽平,等.尿电导率在肾脏疾病中的变化及与胱抑素C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9):2810-2811.

[5]曾婷婷,黄玉霞,王登朝,等.泌尿系统结石症患者尿液电导率的改变[J].检验医学,2013,28(3):207-210.

猜你喜欢

肾脏病电导率尿液
野外管线输送3号喷气燃料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掺钙铬酸镧-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研究①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铝电解复杂电解质体系电导率研究
尿液是健康的“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