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资产和资本三者关系及其意义
2015-01-27唐金荣吴传璧施俊法杨宗喜
唐金荣, 周 平,吴传璧, 施俊法, 杨宗喜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2.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 100812)
重大专项
矿产资源、资产和资本三者关系及其意义
唐金荣1, 周 平1,吴传璧2, 施俊法1, 杨宗喜1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2.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 100812)
矿产资源是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经济腾飞的基础和关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矿产的资源、资产和资本三种不同属性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彰显,为此加强新形势下矿产资源新属性特点的研究,可为新一轮的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提供重要支撑。研究认为,矿产资源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矿产资源的特殊性,必须尊重资源、资产和资本在物质对象上继承性递进关系和在经济价值上的螺旋式增长关系,着眼于矿业生产的整个流程,建立有利于资源、资产和资本属性充分发挥及相互转换的多部门的综合管理构架。
矿产资源;资源资产资本;资源管理;继承性递进;螺旋式增长
在我国社会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可持续发展要求创新资源环境管理的理念、方法和体制的大背景下,国土资源部提出:“要认真研究土地、矿产的资源、资产和资本三位一体的新属性特点,树立新型的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从单纯数量管理走向数量、质量生态的综合管理……”[1]。随后,许多单位和专家对矿产资源的资源、资产和资本关系发表见解[2-6],国土资源部就此课题设立项目,研究矿产资源管理中资源、资产和资本的基本属性,结合某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三资”关系,力图对未来的矿政管理改革有所裨益。本文根据项目主要成果谈几点看法。
1 资源、资产和资本的属性特点
资源、资产和资本是矿产的三种不同属性。其中,资源是矿产的自然属性和固有属性,强调的是矿产实物形态,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需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物质来源;而资产属性和资本属性,则是矿产的经济社会属性,强调矿产的价值形态,以及矿产(客体)所属主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矿产的资产属性是随着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而不断突显的,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要以生产要素或商品的形式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和经营,必须具有了资产的稀缺性和明晰的产权,才能为特定主体所控制或拥有,并期冀获得经济利益;资源资产化之后,矿产资源就可通过市场交换与流通,以资本的形式流动起来,追求其价值的增值,这样矿产资源就具备了资本属性,即流动性、增值性、投资性和未来延续性等。也就是说,资源、资产和资本作为矿产的三种基本属性,是随着经济形态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显现的,是矿产在社会生产活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时表现出来的三种不同的形态,三者密切相关,但又有明显区别。
在矿业生产活动中,资源常指矿产资源,包含了能源和非能源矿产,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赋存于地壳中的各种形态的矿物的聚集体,在目前或可见的未来可加以开发利用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包括潜在的、已发现和未发现的矿产资源。资源一般具有稀缺性、有用性、分布的不均衡性、产出的不确性及位置固定性等特点。矿业活动中的资产,是指为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以矿产资源为依托,在市场经济中能够为产权主体带来预期收益的,能以货币单位计量的有形物质和无形权利等。资产要求产权明确,通常具有稀缺性、有用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价值性、排他性、交易性等特点。目前,我国矿业活动的资本应包括外化资本和内化资本两部分。其中,内化资本是指能产生未来收入的矿产资源或资产,它们以资本的形式参与矿业生产,其产权所有者变为投资者,参与矿业经营开发,外化资本是指注入矿业生产的外部资本,包括金融资本、商业资本等。两者的有效对接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矿政管理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矿业中的资本,与其他资本一样,具有增值性、扩张性、虚拟性、流动性、延续性、跨空间性等特点,是三资中最活跃,也是管理要求最高的一种属性或要素。
2 资源、资产和资本三者关系分析
2.1 在物质对象上,三资存在继承性递进(变)关系
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发现,在地球表面和地下赋存有许多矿物富集体,在成矿作用和后期改造过程中,会留下特有的物理、化学特征(矿化线索)。目前,人类使用的矿产资源大多都是根据这些矿化线索发现的。图1示出了地壳中矿化、矿产资源和资源性资产的关系。从图可以看出,地壳中赋存的大量有用矿产,只有经过远景调查和选区优选,以及后续的普查、详查、勘探等多个工作阶段,才能从分布有潜在矿化的广泛区域逐步缩小为远景区,直至矿产地(预测资源量),再通过高级勘查阶段递进为资源性资,最后从中找到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可供利用的矿产储量。这也说明只有小量的矿产资源可以转换成资产,许多潜在的矿产资源,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才能转换成为资产,反映出在物质对象上资源与资产之间存在着继承性递进(变)关系。
在市场经济国家,前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一般由国家出资完成,目的尽可能使用矿产资源或曰矿产地或矿化有进一步成为资产的可能,之后的勘查开发工作,通常是通过矿业权制度来推进。政府将勘查区块或矿床(区)的探矿权或采矿权授予矿业权人,由企业运作。一旦授予了矿业权,矿业权范围内的矿产资源便成为企业资产,不仅具有资源的有用性、稀缺性,同时也具有资产的价值性、排他性和交易性等特性。换言之,国家所有的这部分矿产资源就成为矿业权资产的基础或载体,可称作资源性资产。这种资产是依附于、依托于矿产资源的,不能离开资源单独存在。这一点在进行资源性资产管理时需高度重视。
图1 地壳中的已知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关系(据A.Mackenzie.2011修改[7])
一般说来,企业的目的在于赢利,通过获取矿业权占有矿产资源,再以这部分资源性资产为依托,扩展其它资产,吸引资本,使“三资”继承性地良性运转,增大价值,获取利润。因此,在申请和竞争探矿权时,矿业权人追逐的是找矿前景好的区块或对象,因为其内的矿产资源更容易转变成高价值的资源性资产。然而,随着易找矿、高价值矿被发现殆尽之后,企业就会利用资本的扩张性和垄断性,去整合已有的具有未来收入的矿产资源和矿业权,以及与矿业活动有关的技术、人才等要素,通过不断地提高或盘活各类资源和资产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资本增值和延续的目换。其实资源性资产要成为的资本源,还需要具备产权明确、能被买卖,最好是能以产权契约的形式自由买卖等条件,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资源性资产能实现资本化。当然,只要产权制度设置合理和资本市场构架科学,理论上讲所有的资源性资产都应该可以完成资本转化,但实现中这种理想制度是不存在的。
因此,从物质对象的角度来看,三资内存继承性递进(变)关系。其中,资源是基础,强调的是其使用价值和数量,包括潜在的和已知的;资产是在矿产资源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资源的质量和权属,特指产权明晰的,可利用的,有利可图的那部分资源;资本强调的是产权明确或自由流动的未来具有收益的那一部分资源性资产。
2.2 在经济价值上,三资存在螺旋式增长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的价值主要三部分组成,一是边际使用者成本,也称为矿产资源的原始价值;二是边际直接成本,指资源勘探和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生产要素的成本;三是边际外部成本,是指资源开发过程中引起的对生成环境系统的损害以及对他人造成的不利影响。矿产资源在未转化成资产之前,通常只表现出稀缺性和有用性,其价值只能通过它所能创造的财富来衡量,即只具有矿产资源的原始价值,它是资产性和资本性体现的基础。一旦矿产资源以资产的形式进行生产领域,其稀缺性、价值性、有价性、排他性和交易性等特点就会得到充分体现,这时矿产资源的价值就包含了原始价值和边际直接成本。而当矿产资源具备资本的流动性、增值性时,其经济价值就等于当前的价值加上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收益,相当于银行中的存款本金加利息。矿产资源的资本化能起到杠杆作用,能吸引许多外部资本进入,从而提升经营者的能力和规模,使经营主体在再生产过程中能掌握更多的资源,经营更多的资产,实现企业利润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从宏观层面来看,由于资源、资产和资本在物质对象存在递进关系,意味着可实现资产化和资本化的矿产资源数量有限。而在一个完整的矿产项目,即从草根勘查到高级勘探,再到矿山建设和开发的过程中,不确性的矿产资源,能通过矿业权与外部生产要素结合,随着地质认识的提高,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会逐渐明朗化,并在市场机制作用上表现出螺旋式的增长关系(图2),主要反映在价格上。因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矿产资源的价值由其价格反映出来。从资源到资产再资本的过程,是矿产资源经济价值逐渐显化和确定的过程,被认为是的价格形成机制,从资本到资产再到资源,则是投资者、经营者预期,通过市场机制传导到实体经济,影响矿产资源、资产的定价权的过程,被认为是价格决定机制。因此这种增长关系通常只能在经济社会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存在,不适合于大幅震荡或波动的环境。
图2 矿产资源、资产和资本三者关系示意图
需要指出的是,图2只是一个理想模型,反映出三资总体上呈现这种螺旋式增长的关系,并不意味着三资的每次转化都是增长的,也不是均速增长的,相反,多数情况下则是呈跳跃式的增长。
3 矿业生产活动中,三资对不同主体的表现形式不同
从市场经济下的矿产资源管理出发,探讨矿产资源显化和利用全过程中的“三资”关系,可以看出它们在属性和物质对象上存在继承性递进(变)关系,在经济价值上存在螺旋式增长关系。但在矿业生产体系中,对政府和企业等不同主体而言,其三者的关系及内涵、意义不太相同。对国家来讲,矿产资源是国家所有的财产,要行使管理主权,制定国家资源战略,查明本国(及世界)现有和潜在的资源存量和质量,促进资源勘查开发;与矿产资源相关的资产和资本,则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于“三资”重在管理。对企业来讲,依法占有的矿产“资源”是其运作经营的基础,是可资利用的优先权或优势;“资产”是其生产经营的核心;“资本”是其运营的动力或手段;“三资”是企业经营勘查和开发活动的核心要素,往往采用“三资一体化运营”。
3.1 资源
对国家而言,政府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的代理人和行政管理主体,应做好几件基本工作:第一,要了解资源家底,建立和维护“国家矿产储量表”及相关统计资料,西方国家叫“矿产地清单”,范围包括本国和世界各国。第二,制定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和政策,指导矿产资源勘查与利用。第三,规划和组织开展公益性地质工作,包括基础地质调查、找矿远景区调查和成矿规律研究等,主要目标是划出重点成矿区带,圈定找矿靶区或找矿远景区,向社会发布地质调查资料和数据,包括矿化线索和异常。其中,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对于查明和增加矿产储量,完善国家资源战略,具有重大实际意义。它承担了矿产资源显化初始阶段的风险和困难,是促进商业性矿产勘查及开发,增大可利用储量并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对企业而言,资源是立业之本,是利用矿产资源的主体。不管是探矿权人占有的潜在资源,还是采矿权人占有的矿产储量,都是其运营的最根本要素。首先,资源是矿业权的基础,找矿前景好的区块会成为矿业权人追逐的对象,内含的矿产资源将成为探矿权资产的基础或核心。因此,矿业权的获取就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需要企业深入研究地质资料,使用高水平技术人才和先进方法技术,以判断和掌握资源实际情况和开发前景。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竞争对保护和查明国家矿产资源有积极作用。其次,资源是矿业企业任何其它资产依附物或主体,其它资产离开资源便会失会应有的价值。所以企业的资源除已具有资产性质的资源外,还包括其有望优先获得,或有获得使用权优势的那些资源,如,其矿业权内未查明的资源、现暂难利用的资源,含尾矿,以及其周边尚待勘查的资源等。这些资源一旦技术进步或矿产品价格上涨,都有转化为企业资产的可能。
3.2 资产
对国家而言,资产就是将归国家所有的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投入到社会生产活动中,并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所有者的权益。政府管理资产的目标,首先考虑的国家全局性的利益,即为国家经济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资源保障,其次是区域性的利益,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实现矿业繁荣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最后是要收取一定的属于国家所有者的权益或回报[8]。国家所有者权益通过法律规定来实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收取权利金,另一种是产品分成合同,前一种多用于非燃料矿产,后一种多用于油气。综合来看,资源性资产对国家而言,最重要目标是保障国家的资源安全,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资源供应,其所有者权益的收取属政策性的调控手段,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若矿业企业亏损,国家就可以降低资产收益,甚至是取消,如果企业浪费资源严重,国家就多收资产收益,倒逼企业降本增益,以达保护国家资源和取得社会效益最大化。
对企业而言,资产就是企业依法申请获得的矿业权资产,因此企业的资源性资产来源于国家资源性资产的出让,其使用权和经营权建立在国家所有权的基础之上。企业管理资产的目标是以营利为目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正因为矿业(勘查)企业是资源性资产的经营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执行探矿权查明资源潜力和探明矿产储量,通过执行采矿权将矿产转变成矿产品,都是企业行为。不管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合资企业,它们都是将国家的潜在资源转变成市场产品,使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在这一点上,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是一致的。包括资源性资产在内的一切资产,是企业运营的对象和抓手,其自主运营权应得到充分尊重。
3.3 资本
对政府而言,资本就是将国有的资源性资产进入市场交换,以资本的形式流动起来并实现其价值。具体来讲,就是国家在界定所有权与使用权、经营权等权益并出让后,国家作为所有者的权益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资本化过程。例如,法律规定国家所有权益以产品分成的方式收取,国家就可以将这种具有稳定收益的权益进行资本化、证券化,以股权的形式投入到企业的运营中,相应获得所占股份的收益。资产资本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将不可再生资源转换成具有延续性资本,改变资源和资产的时空不变性,进而可以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维护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当然需要在管理手段和制度上的创新才行。此外,通过资源的资本化,可以将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过程的经济效益,并与相关的生态、环境的效益结合起来,让企业在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企业来讲,资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将其控制包括资源性资产在内的资产在市场中进行投融资活动,用以提升生产经营的规模和赢利能力,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二是将其拥有的或可利用的资本投入矿业生产,实现资本收益和滚动式发展。矿产资源和资源性资产的资本化过程,就是盘活矿产资源和资源性资产的过程,也是吸引社会资金进入矿业领域的重要方式。
4 结论与建议
1)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三资”作为矿产的三种属性,既密切相关,又层次不一,且特点各异。首先,“三资”在物质组成上存在继承性递进(变)关系,或曰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在经济价值上表现为螺旋式的增长关系;其次,资源是矿产的固有属性,是最原始的、最根本的属性,强调数量,资产和资本是其经济社会属性,突出的是矿产的价值形态,以及矿产所属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2)“三资”之间是可以转换的,但转换是有条件的。资源-资产-资本的相互转换,需要有企业平台实现智力、技术和资金与潜在资源的有效对接、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及资本的运作,而这又需有明晰的产权制度和配套的法律法规保障国家、矿业权人以及相关利益的权益。其中,矿业权是实现资源-资产-资本相互转换的桥梁和纽带,是协调政府与企业及相关利益者的重要抓手。
3)在未来的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过程,要高度重视资源、资产和资本的继承递进关系,即资产管理和资本管理的根基在资源,国家要在实现矿产资源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下,构建有利于三资属性发挥及相互转化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谨防以单一效益,如经济效益最大化来取代“三资”综合管理。这也是国家“综合管理”区别于企业“三资一体化区别的重要标志。同时,在构建三资综合管理的制度框架时,相关管理部门还要弄清三资转换条件和方式,理清政府、企业和市场的作用和定位,通过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矿业税费制度以及行政管理制度的设计和构建,为三资转换和属性特点发挥创新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平台,最终实现资源开发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1] 徐绍史:认请历史使命,锐意开拓进取——共同推动国土资源事业实现新跨越[EB/OL].(2010-01-28).http//www.mlr.gov.cn/wszb/20100128qggtzygzhy/zhibozhaiyao/201001/t20100128_135458.htm.[2] 仲伟志.如何理解矿产“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10-22(07).
[3] 刘欣.试论矿产资源的资源、资产与资本一体化管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05-21.
[4] 付英.论矿产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管理新机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24(4):4-8.
[5] 范振林.浅论矿产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J].中国矿业,2011,20(4):6-8.
[6] 向建群,刘云忠,尤孝才.矿产的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三位一体管理的经济研究.[J].中国矿业, 2013,22(1):37-40.
[7] MACKENZIE A.Mineral Deposits and their Global Strategic Supply[EB/OL].(2011)[2014-08-02].http://www.geolsoc.org.uk/mineraldeposits.
[8] 李裕伟.矿产资源法立法若干问题辨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12):14-15.
Relationship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Mineral Resource-Asset- Capital
TANG Jin-rong1,ZHOU Ping1,WU Zhuan-bi2,SHI Jun-fa1,YANG Zong-xi1
(1.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China Geological Survey,Beijng 100037,China;2.Information Center of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Beijng 100812,China)
Mineral resources are foundation and key elements of China’s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economic take-off.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our country’s market economic system reform,the three different attributes of minerals,namely “resource”,“asset” and “capital”,have become prominent unprecedentedly.In this context,we can provide important support to the new round of mine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reform by strengthening the study of minerals’ new attributes under new situation.It is recognized through researches that in mineral resources management,we must fully consider mineral resources’ special natures,respect the successively progressive relations of minerals’ three attributes (mineral,asset and capital) in terms of physical object,and their upward spiral relations in terms of economic value,and establish a multi-secto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tructure allowing the full play and 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these three attributes for the whole procedure of the minerals production.
mineral resources;resource-asset-capital;resources management;successive progression;upward spiral increase
2014-10-08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矿产资源战略若干问题研究”资助(编号:1212011220306)
唐金荣(1978-),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地质科技情报与资源战略研究。E-mail: jinrongt@163.com。
F407.1
A
1004-4051(2015)01-00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