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科护理安全管理思考

2015-01-27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暗室病区眼科

李 伶

锦州市中心医院眼科,辽宁锦州 121000

作为反映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护理安全同时也是确保患者获得优良护理的基础。近年来,科学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眼科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挑战。眼科患者由于受视力障碍、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护理环境以及安全健康教育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如何做到及时主动的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是所有医护人员和护理管理人员都应该思考的课题。

1 眼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水平薄弱

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薄弱,易导致操作过程中的失误,给患者带来伤害。部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的眼部进行注射,或是对眼部、泪道进行冲洗时,由于操作不当会使患者视力受到损伤;对患者用药时,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不相同,若没有做到区别用药也会诱发不安全事件,这些都是专业知识水平薄弱所造成的[1]。此外,由于眼部的特殊性,若是护理人员操作技术不够娴熟,都会给患者造成许多不安全的因素。

1.2 护理人员缺乏法律观念和责任感

大多数的护理纠纷有源于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淡薄,对于许多眼科老年患者,由于护理人员对其安全性没有充分认识,容易忽视住院留陪必要性而诱发安全隐患。由于眼科护理工作量太大,超负荷的工作易使护理人员尤其是年轻护士身心疲惫,在对待患者及家属时态度冷漠、语气生硬,在工作中变得散漫,缺乏责任心。护理人员一旦缺乏责任心容易出现不能很好执行医嘱的情况,继而无法很好的估计患者病情并作出安全防范,甚至给患者发错药或是打错针。

1.3 病区环境的不安全性易引发伤害

通常情况下,由于医院地面潮湿光滑、厕所的灯光太暗或是台阶设置不合理,以及物品的摆放无序、通道障碍物的影响、患者卧床的时间太长等都会造成患者站立不稳跌倒或碰伤,进而引发纠纷。此外,由于许多眼部的精细检查都要在设备较多的暗室进行,使得暗室成为眼科的特殊区域,为了方便检查并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暗室的灯光通常比较暗,部分患者由于对暗室环境不熟悉,加上暗室仪器摆放无序和视力障碍在检查时易碰伤。

1.4 老年患者易发生意外安全事故

由于眼科患者年龄跨度大,老年患者在眼科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加之老年人记忆力和生理机能减退,听力下降且感觉比较迟钝,使得适应力也较其他患者差。受病房环境的影响,老年患者通常是发生跌倒、损伤和坠床的主要群体。此外,大多数的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的疾病,易诱发心脑血管风险,且易发生感染[2]。由于需长期服用降糖和降压药物及安眠镇静药物,易并发低血糖和眩晕等症状,从而发生意外事故。

1.5 患者的安全健康教育不到位

一些护理人员往往将精力投入基础护理而忽视患者的健康教育,而许多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护理人员对患者或家属的安全健康教育不到位导致的。由于疾病带给患者极大痛苦,若患者对自己病情不了解、认识不到位易产生恐惧和焦虑的心理,使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严重的影响病情的发展和转归。一些患者由于害怕失明而增加其心理压力,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另外,由于健康教育不充分,使得患者对眼睛的日常保护不到位,也易诱发其他眼部疾病。

2 针对眼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的管理措施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管理人员必须制定分层次、详细全面的培训计划,严格落实对新进人员专科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培训,后续进行定期继续教育培训并考核。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增强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例如:播放眼科技术的操作录像,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观看,可建立护理档案记录工作情况[3]。护理人员自身也应做到不断的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并提高眼部疾病的防范意识。对患者眼部进行护理时动作轻柔,技术操作上考核不合格的护理人员禁止临床操作,只有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才能保证护理安全。

2.2 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眼科诊疗手册》、《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和守法,从法律和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规范护理行为,严格实施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避免医疗纠纷。为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首先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年龄、业务技术等合理安排其日常及节假日值班表,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并在此基础上对护理人员进行工作责任教育,严格执行护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强化其主动服务的观念,使其增强护理风险意识[4]。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约束,重视患者安全问题,对风险事故做到事先防范。

2.3 提升病区环境的安全性

护士长定期检查病区环境,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宣传教育,并详细的介绍病区的整体情况,有效的消除患者对新环境的陌生感,方便患者日后行动。同时要保持病区卫生间、通道、楼梯的清洁,病情较严重的患者为了防止跌倒,出行必须要专人陪同,并在公共区域放上较为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为避免暗室碰伤状况的发生,应合理有序的摆放暗室仪器,事先带患者熟悉暗室环境,进行检查时让专人搀扶患者,进行检查时为了避免仪器碰伤,叮嘱患者不要晃动。

2.4 加强老年患者的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应在老年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内容着重于患者的自理能力,通过对患者进行评估来分析患者存在哪些危险因素,从而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来制定具体的护理计划,并确定重点护理对象。对于卧床时间太长或是刚手术的老年患者,醒后不可立即下床和行走[5]。老年患者活动时必须有家属或护理人员在旁,及时的给予帮助。通过以上这些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和风险评估,有针对性的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最大程度的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

2.5 加强患者的安全健康教育

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了解,细致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指导患者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缓解其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护理,并重视眼睛的保护。可邀请专业医生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提醒患者术后以及卧床时间较长后的注意事项,防止意外发生。也可定期的召开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座谈会,让护理人员倾听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有利于护理人员及时的改进工作,妥善的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6]。还应实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对于即将出院的患者,做好出院指导工作,避免出院后的不良反应。

3 结语

护理安全管理是完全符合护理发展趋势的举措,要全面做好眼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还要从病区环境的改善以及患者的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只有建立完善的眼科护理安全管理系统,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差错,规避一切安全隐患,最终保证患者的安全。

[1]万霞.眼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1):327-328.

[2]刘锐.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C]//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眼耳鼻喉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北京:中华护理学会,2011.

[3]董敏,刘东菊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工行程,2012(11):83.

[4]黄静育.高龄眼科住院患者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8):63-64.

[5]高福荣,王静.眼科病区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当代护士,2013(5下旬刊):71-73.

[6]梁义红,赵静,柴树洁.眼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疗沿,2012(11):53-54.

猜你喜欢

暗室病区眼科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超高耐受功率暗室性能分析与设计
病区护士戴手套操作预防职业危害性感染的依从性调查
卫星导航专用暗室测试环境建设研究
医疗器械电磁兼容暗室选型设计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