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致梗阻性黄疸的诊治体会

2015-01-27柳思琪杨岚岚邵雪李田田金珍婧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梗阻性镜检查黄疸

柳思琪,杨岚岚,邵雪,李田田,金珍婧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肝胆胰内科,长春 130041)



·临床研究·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致梗阻性黄疸的诊治体会

柳思琪,杨岚岚,邵雪,李田田,金珍婧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肝胆胰内科,长春 130041)

[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致梗阻性黄疸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12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致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黄染伴上腹部或右上腹部胀痛者9例,恶心、呕吐者10例,间断发热者10例,胆管结石者3例,慢性胰腺炎1例;化验血清胆红素及肝酶均有不同程度增高;行MRCP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者6例,剩余6例均是通过十二指肠镜检查被确诊。结论 黄疸患者尤其是伴有转氨酶明显升高的男性老年梗阻性黄疸患者,应考虑到十二指肠憩室存在的可能,及早行ERCP或十二指肠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关键词]十二指肠;憩室;黄疸,阻塞性;十二指肠镜检查;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很容易造成误诊、误治[1]。现将我科收治的12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致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以加深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1年12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科共收治梗阻性黄疸患者258例,其中明确病因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只有12例;男性9 例,女性3例;年龄52~86岁,平均年龄72岁。症状有黄染,伴上腹部或右上腹部胀痛者9例,恶心、呕吐者10例;间断发热者10例;胆管结石者3例,慢性胰腺炎1例;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 )103~1229 u/L,谷草转氨酶(AST)89~1450 u/L,谷氨酰转肽酶(GGT) 60~160 u/L,碱性磷酸酶(ALP) 130~184 u/L,总胆红素(TBIL) 89.5~539.3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56.5~398.3 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33~141 μmol/L;血淀粉酶增高者2例。

1.2诊断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常规进行肝功能、血常规、肝炎病毒抗体系列以及肝胆胰脾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检查。超声见肝内外胆管扩张者9例,肝胆脾平扫及增强CT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者10例,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者10例,但均未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见肝内胆管扩张者10例,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者6例,剩余6例通过十二指肠镜检查被确诊。所有憩室均紧邻十二指肠乳头上方,其中单个憩室者7例,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憩室者5例,开口直径大小为1.2~3.5 cm不等,基底较深,均留存有食物残渣。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的同时使用保肝、退黄等治疗,明确诊断后在十二指肠镜下清理憩室内食物残渣,并加用激素甲强龙抗胆汁淤积。出院后继续口服保肝、退黄药物。

2结果

治疗1周后复查肝功能见肝酶、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平均住院2周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各指标均恢复到正常范围。随访1年,其中3例复发,经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后未再复发;1例因反复发作胰腺炎,经行“胰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手术”后痊愈。

3讨论

十二指肠憩室发生于十二指肠乳头旁时,所形成的憩室可压迫胆总管末端或胰管,使胆汁或胰液的排出延迟或受阻,引起梗阻性黄疸、胆道炎症及胰腺炎等相关疾病,临床上称之为Lemmel综合征[2]。临床上该病常以黄疸、上腹部疼痛、发热等为首发症状,多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特异性较低,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甚至是壶腹部或胰腺肿瘤等,由于该病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因此在老年患者中更容易发生误诊。

3.1检查Lemmel综合征的超声、X线钡餐、CT、MRCP、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镜均可发现不同程度的病变,但受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超声检查有助于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X线钡餐可发现十二指肠憩室,对于小的憩室行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可见十二指肠肠腔向外呈囊状或刺状表现,有不规则的钡剂充盈;十二指肠镜可明确憩室诊断,同时内镜下行食物残渣清理利于治疗;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及胰胆管等相应解剖关系,可为临床正确诊治提供可靠依据,便于与胆道结石、胰腺炎等疾病鉴别;MRCP及ERCP更加直观的明确憩室与胰胆管之间关系,且对于憩室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具有参考意义[3]。十二指肠镜是诊断该病的主要辅助手段,本组资料显示,ERCP的阳性率50%,而十二指肠镜却达100%,并且镜下有助于直接治疗,可减少检查费用,对于高度疑似病例应尽可能首选十二指肠镜。

3.2 治疗内科治疗以通过十二指肠镜镜下取出憩室内食物为主,早期主张禁食,必要时可行胃肠减压,同时加用抑酸、抑酶治疗,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可应用激素[4]。部分患者内科治疗后症状可明显缓解,但仍有患者因为憩室存在而反复引发急性胆胰疾病而需要手术治疗,目前常见的术式主要包括单纯憩室切除[5]、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6]、 胃大部切除(B-II)、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Roux-en-Y吻合[7]等。

本组患者均首选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同时通过镜下取出憩室内潴留物,解除对十二指肠大乳头的压迫,并加用激素,最终25%的患者复发,75%的患者恢复比较理想,可能与患者自身憩室较小、良好的生活方式、无严重胆胰合并症等因素有关。而对于复发的患者,最终仍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去除解剖结构上的异常取得痊愈。

在临床工作中遇到黄疸患者,尤其是伴有转氨酶明显升高的男性老年梗阻性黄疸患者,应考虑到十二指肠憩室存在的可能,若条件允许,及早行ERCP或十二指肠镜检查有助于诊断,避免延误诊治。

参考文献

[1]Thorson CM,Paz Ruiz PS,Roeder RA,et al.The perforated duodenal diverticulum[J].Arch Surg,2012,147(1):81-88.

[2]Ono M,Kamisawa T,Tu Y,et al.MRCP and ERCP in Lemmel syndrome[J].JOP,2005,6(3):277-278.

[3]Egawa N,Anjiki H,Takuma K,et al.Juxtapapi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a and pancreatobiliary disease[J].Dig Surg,2010,27(2):105-109.

[4]Fujita T,Satomura A,Matsumoto K.Lemmel's syndrome with cholangitis induced by glucocorticoid treatment[J].Clin Nephrol,2006,66(1):74-75.

[5]Yoneyama F,Miyata K,Ohta H,et al.Excision of a juxtapapi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 causing biliary obstruction: report of three cases[J].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urg,2004,11(1):69-72.

[6]D'Alessio MJ,Rana A,Martin JA,et al.Surgical management of intraluminal duodenal diverticulum and coexisting anomalies[J].J Am Coll Surg,2005,201(1):143-148.

[7]Castilho Netto JM,Speranzini MB.Ampu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 and cholangitis[J].Sao Paulo Med J,2003,121(4):173-175.

(收稿日期:2014-11-03)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6790.2015.03.026

通信作者:金珍婧,博士,硕士生导师,Email:jinyu0429@sina.cn

作者简介:柳思琪,硕士在读,Email:liusiqi1001@163.com

猜你喜欢

梗阻性镜检查黄疸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是否需做肠镜检查可自测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胃肠镜检查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Narcotrend监测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临床效果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