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中医药院校生态道德教育初探

2015-01-27李薇杨扬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35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中医药人文

李薇 ,杨扬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生态危机的日益加深,许多与生态密切相关的疾病开始威胁人类的健康,人类通过自身的反省逐渐认识到道德对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意义。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要求受教育者用生态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将生态道德内化为一种道德品质。医学生承担着关爱自然、爱惜生命的重任,他们能否树立和形成和谐的生态道德观念和生态价值取向,关系到现代生态文明的建设。而中医药学与生态文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及人文内涵。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对自然和社会具有高度负责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的精神信仰,使他们自觉地将自然包容万物、关爱生命的本性充盈到自身的人格塑造之中,建立可持续的生态道德观念。

1 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

生态道德教育起源于国外的生态伦理学,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我国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约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与传统的道德观念不同,生态道德教育突破了单纯考虑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 “人际德育”的局限,而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理念,以节约意识、环保意识、人口意识和资源意识为内容,自觉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是一种立足于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道德教育[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不断的研究中拓展了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认为生态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但这种影响反过来又会作用到社会和人自身,它可以启发、引导受教育者树立一种崭新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受教育者在自然领域,为了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自觉提高爱护生态环境、关心生态和谐的生态意识和思想觉悟,自觉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同时,在社会领域,能进一步协调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关系,营造一种人与人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的人文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2]。

2 中医药院校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明确指出,“要加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和行业职业教育,推动将环境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的进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3]。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其生态道德素质的高低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2.1 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我国著名环境学家曲格平先生曾说:“要解决环境危机,人类必须首先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创建一种以保护地球和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新道德和新文明”[2]。这说明,环境的污染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的心灵的污染。而要清除人心灵的这种污染,关键靠教育。《联合国可持续发展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4]。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和价值指导。

2.2 是完善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需要

美国哲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说:“我们的人性并非只存在于我们自身,而在于我们与世界的对话之中,我们的完整性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获得的”[5]。传统的道德教育仅仅教育人们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忽略了人对其他生命形式和自然界的道德责任。而生命关怀是道德素质的基础,也是医德的基础。生态道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观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将自身价值和尊重自然价值统一起来,进一步形成对后代及其他生命形式承担责任的道德价值观,从而完善道德素质[6]。

2.3 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性能、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潜能,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综合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人文素质处于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良好的人文素质及其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人们开阔视野,开启智慧,陶冶情操等。尤其对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来说,由于中医本身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更要求大学生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医学研究和医疗活动以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为基础,没有对人的尊重和关爱就没有医学。医学发展史也告诉我们,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就不可能在医学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医学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医学生对生命神圣、生命价值和人类健康与幸福的关注,对人类身心健康与自然、社会和谐的关注[7]。首先,引导学生懂得和遵循自然规律,及早发现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医学技能和科研水平;其次,强化生命价值观念,培养他们对自然及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使其养成在医疗实践中注重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关注人的生存质量、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精神境界的习惯。同时,自觉地将自然包容万物、关爱生命的本性充盈到自身的人格塑造中,以一颗敬畏自然和尊重生命之心去对待医疗卫生工作,以一颗仁爱之心去对待患者和家属。

2.4 是巩固大学生专业知识,培养中医思维的有效途径

生态道德教育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强调顺应天时,因势而行,这与中医学认识、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思维不谋而合。中医不仅是一门医学科学,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底蕴,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医在诊疗过程中注重阴阳协调、辨证施治、天然用药的原则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天地人和”的和谐理念。例如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体内部的和谐统一,把人体与自然平衡作为个体健康的重要标准[8]。通过生态道德教育,使学生在两者联系中增强对中医理论的认识、理解和认同,在构建生态道德观的同时也培养了中医思维。

2.5 是弘扬中医文化的可行方式

上面谈到,生态道德教育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要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活动,能充分体现和谐的思想,这与中医文化及中医思维是不谋而合的。因之,对中医院校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中医思维,而且反过来也利于弘扬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整体和谐观。这种理念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变化的复杂联系。人从生到死的自然过程中,生存的条件就是和谐。因此,在考察人的生理、病理、病机及其防治疾病时不能脱离天、地、人相互关系的大环境。这种整体思维的方式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此外,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是中医文化最突出的人文特质,其中蕴藏的仁爱之情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与生态道德关爱自然,进而尊重生命的理念相契合,中医药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也是弘扬中医文化的过程。

3 高等中医药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生态道德教育既要符合高校生态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同时也要吸收传统医学中以“天人合一”为代表的文化内涵,确定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生态道德教育目标及内容。

3.1 目标

“和谐”是中医文化的一大内涵,在中医学中有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如中医学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人的生命活动必然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在生理上,自然环境影响着人的生理变化;在病理上,自然环境也影响着人的病理变化。通过生态道德教育这一新的教育观,营造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互惠互利的自然生态环境及人与人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的人文生态环境,引导大学生在“双生态环境”中树立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和生存发展观,并唤起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情感、启迪大学生的生态悟性、规范大学生的生态行为,使他们自觉养成文明和谐、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道德素质和文明习惯,成为既能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又能协调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生态人”[9]。

3.2 基本内容

在现今生态危机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对医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传统德育的层面上,应加强医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使医学生承担起关爱自然、珍爱生命的重任,将生命伦理、生命价值与救死扶伤的医学使命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来说,则应综合中医学特有的学科特点及文化内涵确定有针对性的生态道德教育内容。笔者认为中医药院校的生态道德教育除了进行基本的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道德意识教育外,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

3.2.1 崭新的自然观 传统的自然观强调的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但忽略了人类其实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其他生物及非生物也有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生态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引导他们认识到不仅要重视人类的生存价值,也应重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支撑与服务价值。要教育大学生充分认识自然的资源价值、生态价值、医疗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代替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使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真正建立起一个相互依赖、和谐相处的融洽关系。

3.2.2 生态可持续发展观 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明确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的可持续支撑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教育大学生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慎重对待资源问题,合理利用,节约资源,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尤其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树立中医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

3.2.3 科学的消费观 消费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领域。要有效解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问题,人类要在消费观念上进行深刻的变革。

科学消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态消费、可持续消费和适度消费。生态消费的核心是绿色消费,要教育大学生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并引导他们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此外,要注重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再次,大学生要养成适度消费的习惯。它要求我们以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为标准,而不是鼓励对物质资源的无止境占有。

3.2.4 正确的生命观 生态道德观认为,人与自然万物是平等的关系,人类只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物种。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一切物种的基本生存权。而医学研究和医疗活动以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为基础,没有对人的尊重和观爱就没有医学[10]。医生对待疾病和健康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病人,一些德高望重的医生之所以成为专家,不仅因为他们有精湛的医术,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待所从事职业的态度,对生命的尊重。要加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人与其它生命之间的平等关系,用一颗爱心对待所有的生命形式,这其中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态道德教育突破了传统的道德观只关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囿限,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道德的教育的范畴。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态道德教育仅仅关注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际拓展延伸到关注人际关系。这不仅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有有利于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同时也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

4 结语

生态道德观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不仅涉及到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而且涉及到和谐社会的实现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传承中医文化,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推动国家健康产业发展的重任。加强中医药院校生态道德教育,对于完善大学生道德素质,提升其人文素养,巩固专业知识及培养中医文化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崭新的自然观、生态可持续发展观、科学的消费观及正确的生命观,成为新时代“大医精诚”“崇德和合”的中医人。

[1]朱国芬.高校生态德育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1.

[2]朱坦.环境化理学与实践[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32.

[3]孙小慧.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J].硕士学位论文,2014.

[4]余进军.论医学院校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和医德培养[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2):121.

[5]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6]季海菊.高校生态德育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108.

[7]方楠.天人合一整体观指导下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生态伦理教育新思考[J].中医教育,2014,33(5):50-53.

[8]王书玲.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驻青某高校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2012.

[9]于淼,梁慧敏,张金凤.为医学生开设生态道德教育课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5):107-108.

[10]于景艳,杨帆,汪海波.确立生态道德理念,拓宽医学生道德教育的视阈[J].中国医学论理学,2008,21(6):110-111.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中医药人文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人文绍兴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