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在急性肺栓塞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5-01-27陈芳

中外医疗 2015年31期
关键词:肺栓塞二聚体特异性

陈芳

永州市中心医院,湖南永州 425000

急性肺栓塞是全球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急危重症,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急性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因素堵塞肺动脉而引起肺循环发生障碍,是一种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由于急性肺栓塞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针对性和规范化的诊断标准和特异性异常的常规检查,且临床表现又具有多变性,这就导致了临床上常常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性不强,导致急性肺栓塞在临床上易出现误诊的现象,因此寻找最为有效的检测手段或指标是十分迫切的[2]。此前有研究表明,血浆中的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对急性肺栓塞的有较大的诊断价值,该研究旨在研究血浆中的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研究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提供了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呼吸困难、胸闷及胸痛。排除入院前有肝肾功能异常、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毒或真菌感染者、肿瘤患者、有烧伤史、手术史、多发伤史、近期均无服用抗凝药及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史的患者,这些患者均为该院经临床明确诊断的急性肺栓塞,且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的政府短语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3]。同时随机抽取同时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治疗组男45例,女15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45.67±1.09)岁,对照组男 46例,女 14例,年龄 28~75 岁,平均年龄(45.5±4.8)岁。患者的年龄、既往病史、生活环境、病程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填写完整的病史记录以及详细的体检,提前告知所有需要检验的患者采集样本前保持8h以上的空腹,晨起空腹采上肢外周静脉血6mL,迅速分离样本进行检测,向所有患者血液样本中加入含有枸橼酸钠的抗凝管中,待测样本血液的检验需在患者入院后的24h内完成[4]。所有的样本中的D-二聚体和Fg(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均采用STAGO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严格按操作说明进行试验。正常的参考值:D-二聚体<0.5ug/L;Fg(1.8~4.0)g/L。敏感性=实验测得的阳性例数、肺栓塞组总例数×100%,特异性=对照组实验检测阴性例数、对照组总例数×100%[5]。

1.3 统计方法

对该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和Fg单独测定结果比较

将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浆中的D-二聚体和Fg的单独测定结果比较,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血浆中的D-二聚体和Fg单独检测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观察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组,且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和Fg单独测定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和Fg单独测定结果比较(±s)

组别D-二聚体(μg/L) Fg(g/L)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P 0.4±0.1 1.3±0.6 3.857<0.05 1.3±0.4 4.8±0.7 5.024<0.05

2.2 两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和Fg单独及联合检出率测定结果比较

将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浆中D-二聚体和Fg单独及联合检出率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血浆中的D-二聚体的单独检出率为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血浆中Fg单独检出率为2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对照组和观察组D-二聚体和Fg的联合检出率分别为3.3%和2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和Fg单独及联合检出率测定结果比较[n(%)]

2.3 D-二聚体和Fg单独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比较

将D-二聚体和Fg单独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比较,从结果可以看出,D-二聚体和Fg联合检测的的灵敏度为95.0%,高于D-二聚体和Fg单独检测,D-二聚体和Fg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70.0%,高于D-二聚体和Fg单独检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D-二聚体和Fg单独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比较(%)

3 讨论

急性肺栓塞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它是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肿瘤之外发病迅速、死亡率高、发病凶险的另一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逐渐被人们所关注[6]。但由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无显著及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加上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检测无较为特异的检测方法和指标。因此,临床上对于急性肺栓塞的患者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临床上的误诊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疾病的治疗极为不利[7]。目前,对于急性肺栓塞的患者的检测主要是通过肺动脉的造影技术,但众所周知,动脉造影,的检查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而且在使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且对医疗设备和条件的要求较高,因此找到合适的检测指标就显得极为重要。D-二聚体是机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后形成的特异性的降解产物,反应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8]。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交联后,水解产生而成的,是一个具有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志物,反应了体内凝血系统激活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可靠的特异性指标。纤维蛋白原是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的一种急性反应蛋白,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是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可作为体内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的标志[9]。有研究表明,D-二聚体由于其在肺栓塞水平升高,敏感性较高,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一起可以反映体内纤溶性和凝血的功能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10]。该研究通过分析并且比较急性肺栓塞患者和正常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的水平,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和Fg单独检测水平均高于正常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D-二聚体和Fg在检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和Fg单独及联合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和Fg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5.0%和70.0%,高于D-二聚体和Fg单独检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温勇伟[11]等研究结果类似,证实了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诊断的价值。综上所述,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和Fg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两者的联合检测在临床工作中可以作为急性肺栓塞的首选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机率,为进一步研究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提供了参考价值。

[1]王彩玲.血浆 D-二聚体与 C-反应蛋白浓度测定对肺栓塞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34):673-674.

[2]刘宇,周荣斌.凝聚法检测 D-二聚体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447-1448.

[3]刘晓宇,刘运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血浆中 D-二聚体水平与死亡率的相关性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8):96-99.

[4]赵凤芹,杨海山.急性肺栓塞的诊治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3):1715-1718.

[5]胡云建,陶凤荣,王厚东,等.D-二聚体测定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2):95-97.

[6]张自立,王强.肺栓塞患者 98例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 D-二聚体含量变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950-952.

[7]陈晓燕.定量测定血浆D-二聚体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691-1692.

[8]章世贵,孙启云,孙丽,等.血浆D-二聚体联合肺螺旋 CT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0,33(6):412-413.

[9]熊国均,齐向前.临床评分、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2011,51(21):47-48.

[10]许进雄.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分析[J].现代医院,2009,9(8):27-28.

[11]温勇伟,许顶立,苏亮,等.肺栓塞治疗前后血浆纤维、C反应蛋白和 D- 二聚体的变化[J].广东医学,2009,30(12):1866-1868.

猜你喜欢

肺栓塞二聚体特异性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BOPIM-dma作为BSA Site Ⅰ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及其应用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治疗中肺栓塞死亡1例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分析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