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记忆的保护

2015-01-27杨同卫

农业知识·百姓新生活 2014年11期
关键词:村志村史城市化

杨同卫

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根据城镇化的进程,我国未来20年还有约4亿农民将转变为市民。与中国高速城市化相伴而生的,是以同样速度消失的乡村及乡村记忆。

有学者指出:现代文化并没有解决农民精神生活的根本问题,现代文化没有成为人们真正的精神依靠。所以,城市化不能将乡村所有的旧有景观一扫而尽,不是用城市文明替代乡村文明。应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乡土意识,做好乡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的文化保护,不仅包括那些在乡村残存的文物古迹,也包括保护与农耕相关的乡土文化记忆。通过传承乡村文化与发展乡村经济的联动,实现文化的延续与丙生,保证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1.编写村史、村志,以记录乡村文化。“盛世修志”是我国的一项人文传统。抢救村志村史,对保护我们曾拥有的记忆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村志的内容不仅包含村庄起源、生产方式、生活形态、乡村政治,也蕴含文化娱乐、风俗民情、邻里故事、名人轶事等。

2.通过固定场馆展示乡村民俗风情和发展历史。首先,可以建设村史馆。“村史馆”是保存乡村记忆的重要载体。其次,还可以建设文化墙、文化活动中心等开放性场所,通过文化墙、公共活动中心的建设保存乡村记忆。

3.传承区域特色文化,培养民间技艺传人。传统民俗文化的内在生命力就在于广大民众同民俗文化之间的情感依赖和联系。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开设当地特色文化辅修课程,培养文化传人;选拔聪慧的青少年,传授民间文艺;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举办非物质文化培训班;鼓励民族学、民间文化研究,使乡土文化的火炬代代相传。通过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使乡村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4.继续开展丰富多彩、乡民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乡村文化活动。组织花会、灯会、戏曲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农民在休闲娱乐中受到教育;发展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5.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打造乡村历史文化名片。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历史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为乡村文明的保护与发展开辟新途径。

猜你喜欢

村志村史城市化
村史文化在小学德育领域的实践研究
“一域全景式村志”的编纂模式探索
江苏省张家港市村志编纂调查
把村志打造成村民的“传家宝”工程
——江苏省张家港市较大规模推进村志编纂的调查
共同挽救即将消失的村庄本刊村史编撰工作委员会已顺利出版及撰写村史八部《双龙庄村史》出版发行
关于村志的研究综述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老汉写史不辍笔,为圆梦想志不移”等十二则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