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华阴老腔的保护现状与问题

2015-01-27中国艺术研究院100029

大众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华阴老腔艺人

冯 娇 (中国艺术研究院 100029)

华阴老腔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陕西华阴一带的范围,老腔的唱腔风格极其豪放激昂,表演的形式也非常的自由洒脱,很受老百姓们的喜爱。近年来,华阴老腔开始被陆陆续续的搬上话剧、京剧以及影视剧的各类舞台,甚至在2006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项目,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研究华阴老腔。但是,当人们对这极具魅力的民间艺术也开始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比如技艺退化、传承人缺失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希望能够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华阴老腔的保护现状

华阴市文化馆副馆长党安华曾经就和一些传承老腔技艺的艺人们在一起探讨华阴老腔的复兴之路,一开始他们将《古韵乡趣》这一戏剧以老腔的表演方式来作为老腔改革的突破口,这其中将表演和古老的皮影以及古老演奏的方式完全分离。在往后的发展过程当中,老腔直接从明清时期的皮影戏表演成功的转变为当代艺人们在舞台上直面观众的一种全新的表演方式。对华阴老腔的革新,这才真正达成共识,他们在改革演出方式的同时也增加了额外的女性角色,同时也对剧中严重缺乏的日常生活气息方面的表演成分进行强化,老腔的艺人也开始从后台走向前台,而且在表演时,也可以直接借助幕布来拉近了台上艺人和台下观众们的心理方面的距离。此后,老腔的演出不仅仅再局限在舞台表演的形式方面,同时还广泛的走向了农家舍院、田间地头,甚至是更加辽阔的发展空间。华阴老腔在06年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当地的政府和许多民间的团体都为了这项荣誉做出了成效显著的工作。比如06年6月,传承华阴老腔技艺的艺人在参加了著名话剧《白鹿原》的表演时,在当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性效果,随后华阴老腔不断的走上了国家性剧院表演的舞台。那些老腔艺术的艺人们纷纷从民间的村镇演出开始向着大城市迈进,这对于老腔来说无疑是良好的开端。直到2007年,华阴市华山老腔艺术文化保护和发展中心正式宣布成立,主要隶属于华阴市文化事业管理总局。其进行发展的工作中心也主要是为了挖掘、保护、整理还有发展有关华阴老腔方面的艺术性事业,并积极的组织和安排老腔艺人进行演出,实时进行文化方面的交流,如今甚至步入了大学的殿堂。2008年,华阴老腔培训中心正式成立。2009年,第一批学员组成班社,并开始公开演唱,受到了群众们的广泛欢迎。

二、华阴老腔问题分析

对于华阴老腔的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其所具有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获得解决。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老腔文献资料流失严重,华阴老腔的剧目丰富多变,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之初,老腔世家的张氏家族一直都有手抄剧本的存在,特别是在民国时期的手抄剧本最多,这些剧本通常都是保存在个人的手中。如今民国以前的老腔剧本保存状态并不好,不但纸张发黄,而且纸张上面布满了污渍,页脚的位置破损情况也特别严重,内部的字迹始终模糊不清,所以老腔剧本资料的收集工作仍然需要做出大量而又细致的工作。

2.很多华阴老腔的剧本通常都是因为在那些剧本当中所提倡和推崇的思想观念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从而直接导致其开始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有很多传统的艺术作品在其衰落的过程当中主要是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和观念方面比较落后所导致的,所以观念是大问题。很多文化艺术在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恶化更新过程当中开始慢慢产生变化,华阴老腔也是如此。如今又很多新型的大众文化开始兴起,都市文明纷纷开始向着城镇和乡村扩散,因此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开始产生巨大的变化。而产生于旧社会的华阴老腔其所具有的陈旧表演和表达方式都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文化艺术要求,而且华阴老腔本身所包含的一些陈旧观念和一些落后的价值观念都已经无法解释新生事物,因此就造成了其本身的生产危机。

3.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不够完善,近年来,华阴老腔虽然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却时刻面临着远离人们群众的风险,而且老腔进行商业演出的价格越来越高,导致多数群众望而退却,很难真正欣赏到真正商业化演出的老腔。

4.老腔发展至今仍然存在后继无人的严峻风险,虽然如今专门学习老腔艺术表演能够有效的获得来自政府方面的支持和补贴,而且如今也有很多的老腔艺人已经开始领取政府方面发放的工资,但是真正对老腔感兴趣且乐于学习老腔艺术的年轻人却非常少,这其中也包括哪些传承了老腔艺术的表演世家在内的年轻后代,这些年轻人大多数宁愿外出打拼也不想留在家中学习落后的老腔艺术,他们都刻意保持着疏远老腔艺术的心态,这种行为的选择通常都是出于对经济利益追求方面来考虑的。这主要也是因为真正参与到老腔艺术表演事业当中,所能够获取的报酬实在是不高,所以在这个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老腔艺人很难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来维持家庭的运转,促使年轻人不再有成为老腔艺人的想法。所以如今活跃在舞台上的老腔艺人大都是一些老人。

5.真正喜爱华阴老腔的观众数量开始不断的减少,而这也是造成华阴老腔面临严峻生存危机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如今有很多全新媒介以及那些新潮的大众文化兴起,因此就直接导致华阴老腔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开始直线下滑。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多数中青年观众对于老腔并不反感。

综上所述,华阴老腔所面临的问题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对于华阴老腔的保护和传承,不仅仅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同时还应当培养出人们对老腔艺术所秉持的情感,有了这份情感,人们才会想方设法的去继承和发展老腔艺术,从而保证华阴老腔这种丰富的戏曲艺术文化持续流传下去,成为我国戏曲文化当中的一颗新星。

[1]贺雪梅,汤磊磊.华阴老腔文化在华山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4(10).

[2]蒋晶.陕西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研究——以华阴老腔为例[J].四川戏剧,2014(9).

[3]王衡.论华阴老腔的艺术风格及其审美意蕴[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9).

[4]李科平.论华阴老腔的民间文化特征(一)[J].兰台世界,2013(9).

猜你喜欢

华阴老腔艺人
唱首老腔给党听
老腔新韵绕梁来
浅析华阴老腔在新时代的发展与传承
老腔唱新歌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华阴老腔的音乐形态及传承与发展研究
“守艺人”孙曼亭: 慢漆坊里声声慢
华阴党建引领助脱贫
基于网络语言文本分析的全域旅游发展提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