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对四川有特殊意义”

2015-01-27李静张微微

四川党的建设 2015年1期
关键词:传统产业常态四川

李静+张微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发表以后,“新常态”成为国民口中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新常态的表述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成为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要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就必须科学认识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有什么特征?四川该如何应对?本刊特邀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小刚研究员与大家分享体会。

新常态下的主要体现和预期

记者:作为对中国经济阶段性特征的描述,“新常态”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如何理解新常态?

王小刚:所谓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出现的现象。

首先从增速上来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GDP 和人民财富成倍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按照经济规律,经济规模大了以后,传统的内生动力在减弱,增速有一个逐步趋缓的过程。其次,资源环境的压力迫使我们要转变发展方式。过去经济增长是传统的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为巨大代价,高速增长的背后也积累了深层次矛盾,所以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第三,国内的投资拉动、国际的外需拉动这两个增长的动力要转换为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向创新驱动转变,把传统的制造业转移出来,发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面向未来,我们也必须推进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创新大国转变,换句话说,我们也要面对世界发展的趋势,寻求我们自身的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这三个方面都促使我们进入新常态。

记者:新常态下四川的经济呈现什么样的特征?

王小刚:对四川来讲,新常态还有特殊的含义:一是和全国一样进入新常态,二是回归四川自身的“新常态”。四川的经济增长有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西部大开发以前,四川经济增长落后于全国;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经济增速高于全国,相对速度比全国高10%-20%。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们发挥制度的优越性,进行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全国都对四川大力支持,4万亿投资中有1万亿用于灾后重建,使得四川经济出现一个非常态的超高速增长,GDP增速达到15%甚至更高,高于全国50%-60%。灾后重建结束以后,四川经济有一个回归自身常态的问题,从灾后重建这个非常态回归到自身发展的常态。

经济增速高于全国有需要且有可能

记者:魏宏省长称四川经济既必须坚持高于全国增速的发展速度,又要在战略上保持平常心态。那么我省如何在转型升级和合理增速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王小刚:增速高于全国,一是有需要。从国家来讲,加快西部发展是国家战略需要,否则全国的现代化进程要受影响;从四川来讲,总体的发展滞后于全国,尽管我省经济总量达到了全国第8,是经济大省,但人均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居第24位,属于欠发达地区,需要保持较快的增速来缩小与全国的差距,为国家整个区域协调发展做贡献。二是有可能。一方面有国家战略的强力支撑。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提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四川能源、交通、水利投资的潜力很大,对产业转移和外部投资的吸引力也显著增强;另一方面由四川所处的发展阶段所决定。四川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按照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人民生活和消费水平快速提升的阶段,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较强。

当然,增速是相对的,四川经济是全国的一部分,必然也要受宏观环境影响。从历史轨迹看,今后四川经济增幅高于全国10%-20%应该是合乎规律的状态,比如全国7.5%,四川8.5%。坚持高于全国的经济增速是可以的,我们对此要有信心和决心。但也要看到四川面临既要保持发展速度、又要加快转型升级的双重巨大压力。一是到目前为止,四川经济的下行通道还未结束,仍然有1-2个百分点的下行压力,保持高于全国的增速是很不容易的。二是产业必须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四川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主,大规模的灾后重建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步伐,而新兴产业目前还处于培育阶段,所以四川面临的压力更大。

记者:我省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动力在哪里?

王小刚:四川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力体现在多方面:一是发展阶段,我们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内生动力较强。二是要素保障,我省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劳动力、水电等能源资源丰富,回旋空间较大。三是改革开放,四川是中国改革的发祥地,四川的农村改革、企业改革都曾走在全国前列,深化改革开放将有力促发展。四是国家大力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天府新区的批复等,都为四川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五是转型升级加快,四川正在加快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先导型服务业发展。

优势产业为传统产业提供经验

记者:魏宏省长提到,四川存在政府债务、房地产、金融领域的风险和产能过剩问题,怎样逐步解决这些问题?难点在哪儿?

王小刚:这些问题和风险与全国一样,只是四川有些地方比较突出。比如政府债务排在全国前列,但其中有特殊原因:一是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是很高,单位GDP创造的财政收入较低,而四川改善和提高民生的任务很重。二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各地都有重建美好家园和加快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很多地方是负债搞建设搞发展。要逐步化解这些矛盾,需要一定时间。

记者:怎样看待四川的产业发展现状?优势产业,如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可以提供哪些经验?

王小刚:实际上我最担心的是四川的产业。四川的产业能否支撑经济发展?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四川的传统产业比重大且竞争力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转型升级;而新兴产业处于培育期,还没有形成支柱。我们的产业结构在支柱产业上,形成了一个“断档”,也就是魏省长说的“空窗期”。因此,我们必须既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又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要探索用新的技术去改造传统产业,并从传统产业中派生出新兴产业,将二者结合好,促进融合发展。

经济增速下降,居民收入结构也要改变

记者:在企业收入、居民收入增长等方面,怎样用新常态的思维来理解?

王小刚:近年来,虽然我省的经济增速在下降,但是居民收入、就业依然保持着较快增长,经济增速放缓总体上没有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但从长远来讲,居民收入增长的源泉是创造财富的增长,因而不可能长期高于GDP的增长,我们还要讲积累,不能寅吃卯粮。所以,经济增速下降了,创造的财富少了,居民收入增长也可能有所减缓,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和对待。但这也是力争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原因,因为发展一定是为了百姓得利。(责编:李妍婕)

猜你喜欢

传统产业常态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丘区传统产业仍大有可为
专家开方:传统产业创新互动做强做大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传统产业
为传统产业注入创新活力——浅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