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音符里的大世界
2015-01-26蒙秀溪
蒙秀溪
刚来到贵港市港北区荷城小学(以下简称荷城小学)的琴房门口,记者便被一阵“汀汀泠泠”的如山涧流泉般悦耳的琴声吸引住了。原来,该校的音乐教师郭海琴平时有个习惯,就是在课余时间到学校的琴房练古筝。此时,她弹奏的是我国著名传统乐曲《梁祝》,优美的音乐在她手指的“压、拨、扫、挑”中缓缓流出,一个个优美的音符在琴房内飘荡,萦回耳畔,久久不散。
郭海琴,在同事眼中是一个开朗乐观、自信好学的人,尤其与人谈到音乐时,总是滔滔不绝,打不住话头。她自小便喜爱音乐,14年前从南宁市师范学校毕业后,更是与音乐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她又到广西艺术学院进修,取得了本科文凭,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习,让她形成了“鲜活生动,扎实有效”的教学风格。
在学生心里种下音乐的种子
在荷城小学三(1)班的教室里,郭海琴正和学生们踏着步子,发出“哒哒/哒哒”的声音。“同学们,这就是四分音符的时值和四二拍子的节奏特点。怎么样?感受到了吗?来,我们再多做几遍,慢慢体会。”她一边说着,一边和学生“哒哒/哒哒”地互动起来。师生们乐此不疲地踏着步子,享受着这样的过程。忽然,一个男孩举起了小手说:“老师,我感受到了,我可以自己来一遍。”接着,小男孩就在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下,节奏丝毫不差地完成了一遍“哒哒/哒哒”。
音符的时值和节奏,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往往没有具体的概念,单是死板地讲解概念,不仅教学效果不好,反而会挫伤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郭海琴说:“无论是哪个科目的教学,都应尊重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运用多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快乐、有效。”教学中,她经常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如绘画、即兴创作、游戏、表演、节奏乐敲击等,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他们的音乐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味音乐的美感。
如在“音符的时值和节奏”教学中,郭海琴就采用了“体态律动法”进行教学。课堂上,她通过“走一步,跑两步”、“走走跑,跑跑走”、肢体扭动等肢体语言来阐释教学内容,学生很容易就认识到哪些音符长哪些音符短。她说:“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果一堂课让学生坐着不动,他们会坐不住的。而他们的特点是比较好动,所以在学生基本上会唱一首歌之后,我就会让学生在练唱时配合适当的动作,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故事法”也是郭海琴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在授课前先讲一个有关歌曲内容的故事,以此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牵引到学习中。在执教小歌舞剧《小放牛》一课时,她先大概描述了歌曲所讲的故事:“一个放牛郎在放牛,邻村的姑娘恰好路过,二人一见钟情,然后对唱山歌互表爱意。”以此吊起学生的胃口,然后问道:“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放牛郎和姑娘对唱的是什么歌?他们对唱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接着,她一边还原故事细节,一边教学生唱歌,学生沉浸在故事和音乐之中。
郭海琴告诉记者:“每一个音符、每一首歌曲的背后其实都蕴含着一个故事,虽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些故事的含义较为深奥,难于理解,但只要老师能生动活泼地将故事描述出来,孩子们的学习兴致自然就会被激发起来。而且,老师不仅可以讲述故事,还可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续编故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审美的能力。”
郭海琴会根据教学的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二年级的儿歌《大鹿》,歌曲的曲调比较平淡,而且多次出现了音准不易掌握的“fa”,若是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于是,她运用了“表演法”进行教学:找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小兔和大鹿,扮演小兔的学生表现兔子在猎人的追逐下逃命的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学生表现出乐于助人的精神。平淡的曲调演绎成了生动的故事,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进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中,很快就学会了演唱,也感受到了歌曲表达的热爱动物、助人为乐的内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商。又如在《小雨沙沙沙》这首歌的教学中,她运用了“即兴创作法”,让学生找来了废弃的易拉罐、矿泉水瓶,里边装进沙子,摇动起来就有了下雨时“沙沙沙”的声音;她还让学生用玻璃杯装上水,拿汤匙轻轻击打,雨点落地的“嘀嗒嘀嗒”声便惟妙惟肖地演示出来了。学生在这样的自由演奏中,感受着雨声、乐器声,体验到了音符的美感。
“音乐课堂中主要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美、体会美,才能顺利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实现育人目标。”郭海琴如是说。她运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将音乐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的心中。
让学生在音乐里展翅飞翔
“同学们,你们学习歌曲速度真快!现在老师有一个想法,各小组自己讨论一下,然后改编这首歌,好不好?”郭海琴这样问道。学生们齐齐答道:“好。”各小组的学生将歌曲中有关机器猫的名称抽了出来,换上自己喜欢的事物名称。经过激烈的小组讨论,几分钟后,各小组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成果。有的小组改编为:“美羊羊喜羊羊,它们都是小绵羊,大大脑袋,胖胖身材,说话咩咩真可爱。”有的小组改编为:“美猴王美猴王,它的名字叫悟空,火眼金睛,七十二变,保护唐僧真勇敢。”有的小组改编为:“葫芦娃葫芦娃,他们都是好娃娃,兄弟七人,团结一心,打败敌人,机智勇敢。”……
这是在执教《哆啦A梦》一课时,郭海琴使用的一个教学方法。她告诉记者:“这个方法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我觉得一首歌曲的创作和传播,绝不是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所以我想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分享。”不仅如此,她还举办了小型“音乐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动画片《哆啦A梦》时的感受演唱其主题曲。通过这样的表演,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动画片主人公大雄的梦想,以及日本著名漫画家藤本弘创作机器猫的情感诉求,达到了培养学生情智的目标。
在郭海琴看来,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可以陶冶学生的品性,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她说:“每一首歌的作者在进行创作时,都融进了他的精神感悟,融入了他的品格追求,这有利于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培养。甚至可以说,一个音符就代表着一个精神世界”。基于这样的理念,她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以音乐为媒介,不断涵养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在音乐中收获幸福感,让学生在音乐里展翅飞翔。
在教一年级的《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时,郭海琴和学生“骑”着马在草原上奔跑:“骑上了我的小红马,挥动鞭儿唱起歌儿,草原就是我的家……”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学生们展现了跨马扬鞭的雄姿,感受到了草原的广阔和美丽,他们纷纷叹道:“这草原真宽广呀!草原上的马儿和羊儿真多、真壮实呀!草原上的草真绿呀!这绿色的草和蓝天上的白云连在一起,就是一幅天堂的写真了!我爱这样的家!”这么多的赞美之词,反映了学生们受到了歌曲的感染。
在美国儿歌《闪烁的小星》的教学中,郭海琴融入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内容。她先把这首歌的内容编成故事,然后这样讲给学生听——夏天的夜里,奶奶和我打着蒲扇坐在院子里,我抬头望,看见了美丽的星空,奶奶指着一颗星跟我说:“你看,那颗星星是不是像你一样调皮,总是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这样温馨的小故事,勾起了学生的生活记忆,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故事中祖孙二人暖暖的情意,也直观具体地认识了星星和星空,而且在感受璀璨美丽的星空时,一种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在心中油然而生,正如一名女生所说:“这样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怎么能不去爱护呢?”
在鲜活生动、扎实有效的课堂里,郭海琴将音乐的魅力一点一滴地呈现给学生,在小小的音符里展现出一个个精彩的世界。在记者看来,课堂上的郭海琴就像是一个指挥家,学生在她的指挥棒下凝聚一起,她的课堂就像那首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一般,虽有百鸟争鸣,但凑出的不是杂乱的噪音,而是和谐的乐章。
【个人小档案】郭海琴,贵港市港北区荷城小学音乐教师,曾获全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小学组一等奖、全区小学音乐教师“五项技能”比赛中学组三等奖、贵港市中小学音乐课优质课比赛中学组一等奖,撰写的《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才》等多篇论文曾在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多次获得贵港市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
(责编 黄雯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