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音神经性聋21例临床分析

2015-01-26刘翔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感音遗传性分贝

【摘要】目的 探讨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治疗。方法 对21例感音神经性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治疗21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经治疗,痊愈1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2%。结论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最大努力争取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尽量保存并利用残余听力,适时进行听觉言语训练,努力提高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日常生活质量。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5.079

作者单位:150010 哈尔滨,黑龙江省第二医院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21 Cases in Sensorineural Deafness

LIU Xiang The Second Hospital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Haerbin 15001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sensorineural deafness. Methods To analysis the 21 cases of sensorineural deafness clinical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10 of sensorineural deafness patients were cured,7 cases were markedly improved,3 cases were effective and 1 case was ineffective,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2%. Conclusion Early detection,early diagnosis,early treatment,try our best to restore or part to restore the lost hearing,try to save and use residual hearing,timely auditory speech training,efforts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social intercours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daily life.

【Key words】 Sensorineural deafness,Treatment

感音神经性聋是内耳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等器质性病变,均可阻碍声音的感受与分析或影响声音的传递,并由此引起的听力丧失 [1]。感音神经性耳聋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也可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先天性耳聋不完全是遗传性,它可以是胚胎发育期药物、放射线、感染等非遗传因素引起的。后天性耳聋不完全是非遗传性。有些遗传性耳聋后天发病。全面系统地收集病史,详尽的耳鼻部检查,严格的听功能、前庭功能和咽鼓管功能检测,必要的影像学和全身检查等。对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原则是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尽量保存并利用残余的听力。现对21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临床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21例神经性耳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0岁。均为单耳发病。病程1个月~15年,全部病例均行耳科常规检查及纯音测听检查,排除中耳及肿瘤疾患所致耳鸣,诊断明确。听力损失30~50分贝15例,50~70分贝5例,70分贝以上1例。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 患者初期发病能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是该病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首先应根据耳聋病因与类型选择适当药物。对查明的遗传性聋可探索相应的基因疗法;对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的耳聋,早期可试用抗病毒、抗细菌药物;对自身免疫性聋可食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对某些必需元素代谢障碍导致的耳聋,可试用补充缺乏元素或纠正代谢障碍的药物 [2]。

1.2.2 高压氧疗法 单纯高压氧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疗效不确切,但对早期药物性聋、噪声性聋、突发性聋、创伤性聋等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如与药物联合应用,能够对提高治疗效果有所帮助。

1.2.3 手术疗法 主要着眼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内耳可逆性损害部分恢复功能。

1.2.4 人工耳蜗植入 耳蜗植入的基本原理是应用人工装置代替受损听毛细胞,直接刺激螺旋器神经节神经元,将模拟听觉信息传向中枢,使全聋患者重新感知声响。

1.2.5 助听器的选配 适时选配助听器对于有部分残余听力的患者及时接受言语刺激,适应社会生活具有积极意义。

1.2.6 听觉言语训练 先天性聋的病儿如果不经听觉言语训练,必定会成为聋哑人;双侧重度听力障碍如果发生在语言初步形成的幼儿期,数周后言语能力即可丧失;即使语言已发育完善的较大儿童,耳聋发生后数月,原有的言语能力也可逐步丧失。因此,对经治疗无效的双侧中重度、重度或极重度聋的学龄前儿童,应及早选配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等人工听觉,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听觉言语训练,使病儿能够听懂他人的口头语言,建立接受性与表达语言的能力。

1.3 疗效标准

痊愈:听力完全恢复正常,耳鸣消失,1个月以上不复发者。显效:平均听力提高30分贝以上;有效:听力提高15~30分贝;耳鸣不影响工作和睡眠;无效:上述听力提高不足15分贝;耳鸣无改善。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比较用χ 2与t检验。

2 结果

经治疗21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经治疗,痊愈1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2%。

3 讨论

根据导致听力障碍的不同病因,感音神经性聋在临床上一般分为3种类型;遗传性聋;非遗传性先天性聋,遗传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聋。目前对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尚未有特效药物或手术方法使患者听力恢复正常,因此对感音神经性聋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遗传性聋系继发于基因或染色体异常等遗传缺陷的听觉器官发育缺陷而导致的听力障碍。在出生时就已经存在听力障碍者称为先天性遗传性聋,在出生后的某个时期开始出现的听力障碍者称为获得性先天性遗传性聋。遗传性聋多伴有其他器官系统发育畸形的遗传综合征。如颅面骨发育不全综合征、以小颌、舌下垂、耳畸形及混合性聋为主要特征的佩吉特病、伴有骨骼畸形的下颌面骨发育不全综合征等均属于先天性遗传性聋。非遗传性先天性聋系指由于母体孕期因素及分娩因素导致的听力障碍。非遗传性先天性聋的程度一般为双侧重度或极重度聋。非遗传性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病率占临床确诊感音神经性聋的90%以上。常见的主要有突发性聋、药物性聋、老年性聋、创伤性聋、噪音性聋及全身疾病相关性聋等。近年来的临床实验与研究表明 [3]。自身的免疫反应、某些必需元素的代谢障碍也可直接引起耳蜗损伤,或作为感音神经性聋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

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多为高频听力损失严重,低频听力有不同程度残存,可选配合适之助听器,以补偿听力损失。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听阈达85~90 dB以上、用助听器无法补偿者,可进行鼓岬电刺激检查,了解螺旋神经节功能状况,部分病例可建议行人工耳蜗植入治疗,只要耳蜗有发育,即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因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难治性及不佳的预后,因此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也更为有效。

猜你喜欢

感音遗传性分贝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感音神经性耳聋及针灸治疗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分贝是如何定义的
让鱼儿自己咬钩
小分贝上街“不讲话”了
磁共振对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术前诊断的价值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和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