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教学路径的探讨
2015-01-26魏恒顺李燕姿
魏恒顺,李燕姿
(1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陕西 西安 710061,weihsh@mai1.xjtu.edu.cn;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部,陕西 西安 710061)
医学伦理学教学路径的探讨
魏恒顺1,李燕姿2*
(1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陕西 西安 710061,weihsh@mai1.xjtu.edu.cn;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部,陕西 西安 710061)
我国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安排不充分、教学内容单调、考核方式简单、学校不够重视、教学没有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等问题。在此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积极进行了改革探索,并引进了如案例分析法、PBL教学法、床旁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与法制教育结合等方式。为了更好地提高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效果,建议医学院校和医学伦理学教师进一步调整教学安排,丰富教学方法和内容,完善考核方式,加强继续教育。
医学伦理学教学;医学生;医疗卫生;教学效果
自20世纪80年代医学伦理学研究在我国广泛开展以来,我国各大医学院校积极开展了医学伦理学教学。30多年来,我国的医学伦理学研究方兴未艾,医学伦理学教育正蓬勃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和卫生改革的深入,医学伦理学教学一方面积极应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新问题、新现象进行着补充、完善;另一方面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积极进行自身的改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研究。
1 当前医学伦理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安排不充分
我国医学生的课程负担较其他专业都繁重,且绝大部分为医学专业类课程。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但受医学伦理学教育一开始被列入思想品德课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医学伦理学课程的课时安排较少,一般为18~36学时,不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同类课程学时总数的1/5。同时,医学伦理学的授课对象范围在有的学校比较窄。比如,开设医学伦理学专业选修课仅限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某一学期。而我国大学教育改革以来,大部分医学院校都进行了扩招,也增设了新兴专业,原有的专业也随着医学的进步作了更详细地划分。但是,在一些如影像、预防医学、中医学、卫生管理等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医学伦理学,[1]而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也会走向医疗卫生领域,这必然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继续教育。笔者经过阅读已有文献,发现医学伦理学开设较多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原因可能是目前一线医生与护士是直接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
医学伦理学课程应当成为医学专业及医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有助于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养成和医学职业精神的塑造。目前医学高等院校招收的高中毕业生绝大多数为理科生,在大学以前的人文素养教育有一定欠缺,在其成为医学专业学生后,有必要补上这方面的欠缺。而目前大多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是不能满足这一需要的。
1.2教学内容枯燥,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的医患关系较为紧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医务人员的医德水平不佳和沟通能力较弱,而医学伦理学教学能够缓解这一问题。但是目前的医学伦理学课程多在基础课阶段开设,教学内容以教材理论为主,教学方式多采用大班授课。这就导致具体的实例无法与医学伦理学理论结合,一些前沿技术中的伦理问题也较少涉及,学生对课程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医学生终将走向医疗实践领域,需要的是可以指导其行为的医学伦理学,而不仅仅是掌握原则、理解概念,但目前大多教材与这一需求相差甚远。医学伦理学课程的考核多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或撰写论文的方式等,侧重学生对教材理论的掌握和对概念的理解,不利于学生在接受医学伦理学教育后树立伦理理念、提高伦理决策行动能力。
目前的教学方式与教材内容致使一些学生对医学伦理学课程产生可有可无的态度,对课程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不会积极地去学习、掌握、理解运用。
1.3师资力量薄弱
让一门课程发挥其最好作用的保证是优秀的师资,而目前的医学伦理学师资中,专业的医学伦理学出身教师并不多。[2]多数为“半路出家”或者跨学科兼任,有的本身是思政、法学、管理等学科出身,兼职带教医学伦理学,有的甚至是文学专业出身。既有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又掌握成体系的伦理学理论,还善于应用医学伦理学理论的教师比较少,特别是在医学伦理学发展欠佳地区。有些老师虽然对这门课程充满兴趣,但是由于本身的知识储备不够和缺乏进修培训机会,对医学伦理学的讲授力不从心。有的老师掌握理论较好,但是缺乏实际应用技巧,在面对学生询问的一些实际问题时,也显得力不从心。
近几年,国家开始重视专业医学伦理学人才的培养,已经有一些医学人文、医学伦理学硕士、博士学位点,并有一些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有的就成为了教师。但这些硕士、博士中真正来自于医学的很少,其中大多数人的本科阶段并不是医学专业,有的为医学相关专业,有的与医学专业相去甚远。这样自然不能够很好地讲授医学伦理学课程。
2 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的方法探索
基于医学伦理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各大医学院校积极进行探索,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1案例分析法
简言之,案例分析就是结合临床实践中的实际案例讲授医学伦理学理论。教师可先由案例入手,讲授某一伦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应用医学伦理学理论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理论的理解。同时举一反三,由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和多领域的思考,使学生在热烈活泼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培养伦理素养。这一方法需把握真实、一致、典型原则,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严谨设计教学环节、科学采用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3]
2.2PBL教学法
PBL教学即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并学会有效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获取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强调“授人以渔”。[4]P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伦理学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医德理论认知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医学职业情感,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伦理思维和决策能力。
2.3床旁教学法
运用床旁教学法就是在医学伦理学的实践教学中,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临床教学环境中,以临床常见的伦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成为临床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提高学生的伦理应用和伦理决策能力。根据文献报道,床边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各方面较传统方法都有较大的优越性。能够将书本上的抽象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5]
2.4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就是由医学生在模拟的医疗活动场景中分别扮演各种角色,去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教师在一旁指导,分析。[6]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作中的各种情况,在模拟的环境中感受医疗实践活动中的各个主体的诉求,从而提高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
以上简要阐述了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几种具体方法,各个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还需进一步完善,并结合学校和各地的特点具体实施。此外,在医学伦理学中引入法制教育、[7]实施导师制,[8]在具体学科的教学中引入医学伦理学教育[9]等都是医学伦理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出来的好方法,对提高医学伦理学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进一步提高医学伦理学教学效果的建议
3.1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规范教材
当前,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医疗卫生事业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医学伦理学应当积极面对这其中的问题,医学伦理学教育也应当根据医学事业发展的实际积极应对。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对教材进行修订、统一、规范,以使教材不落伍,既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也能符合学生的需求。在修订教材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其实用性与科学性,重要的是培养医学伦理学的精神、掌握处理问题的决策、行动能力。而再前沿的教材本身就具有一定滞后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时刻关注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情况和医学伦理学发展的新动态,及时将最新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学校还可定期安排医学伦理学专题培训或者讲座,[10]邀请知名学者或者德艺双馨的医务人员为学生作报告或授课,或者在这些活动中安排学生学习先进典型,使学生在与愉悦的氛围中成长。
在专题培训中,可针对当前的医学伦理难题对学生进行讲授,如辅助生殖技术、临终关怀、器官移植、克隆人、3D打印、基因治疗等高新技术应用中的医学伦理问题,[11]使学生了解最新动态,增强使命感。
3.2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建设
第一,学校应该认识到医学伦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将医学伦理学的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可分专业、分时段有所侧重。比如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侧重基础理论与观念的培养;对已掌握一定医学知识的高年级学生如大五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等侧重于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对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侧重临床伦理决策技能的培养,对药学专业学生可侧重药事伦理的培养等,同时,将医学伦理学的教学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12]
第二,医学院校应重视医学伦理学师资的建设。一方面,加强现有师资力量的培训,可每年选择一批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交流,也可邀请其他院校的教师来校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探讨心得,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医学伦理学专业教师的引进,一个优秀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团队要及时补充新鲜的血液,才能保证团队的活力与生机,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能力。同时,可组织临床教师、临床医生和医学伦理学教师的交流,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3.3丰富教学方式,完善考核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学生记为主,但是医学伦理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加之现在的学生多是个性张扬、参与意识强的90后,在教学中应当考虑到这个因素。除了案例教学法、辩论赛法、PBL教学法、床旁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外,还可积极采取其他方法如感受病人[13]等,使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体会病人的无助和无奈,感受医务工作的繁琐,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原则,从而逐渐树立自身的医学职业精神。
传统的医学伦理学课程考核方式适应了传统的满堂灌授课方式,学生学习是被动的为了应付考试,这种方式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学伦理观作用不明显。医学伦理学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医学职业精神和医学伦理技能。学校课程结束后的考核仅仅是一种在校学习效果的检测,对医学生的真正检测是从事工作后的考验,工作考验要比学校考试严格许多。因此,应当本着提高实际效果的目的,完善考核方式,除传统的方式后,还可将学生在实习、见习期间的表现纳入考核,并增加所占比重,使学生重视,从而正确对待医学伦理学技能的培养。这样,通过长期的外在约束、监督,促进医学生逐渐形成良好医德,树立正确观念。
3.4注重课程交叉与生活实践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医学伦理学教育已经和一些学科如英语教育、法学等有效结合。因此,医学伦理学教育不能仅仅通过医学伦理学课程的讲授实现,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学意识和观念,在临床基础、诊断学、影像学、护理学等专业课以及非专业课的讲授中,都应当注意渗透医学伦理理念,当然这首先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
辅导员与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他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处事方式。[14]因此,在平时对学生的管理中,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发挥自身工作的长处,通过组织班级校园文化活动、知心谈话、主题班会等,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刊物或者优秀的网站,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3.5结合学校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助教育
医学伦理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实行“书院制”,学院教学与书院管理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书院的辅导员和教师利用“双院制”的特点,开展各种活动,在一系列活动中渗透医德教育,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鉴于此,笔者建议医学类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助教育,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医学伦理学教育。
3.6加强继续教育
我国的医务人员接受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力度与时间均不够,大多是在学校接受过医学伦理学,而在工作后就很少接受医学伦理学教育,仅有个别从事医学伦理学相关工作的人系统接受过。因此,医疗机构要承担起这一责任,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和培训,可由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或者其他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将医学伦理学教育列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医院的绩效考核部门可将其纳入考核体系,以促使医院整体水平的提升。
医学伦理学教学效果的提高,不仅要通过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教师们的密切配合,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要能够理解、明白,从而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学习、掌握,以能够很好的胜任未来的岗位。
[1] 余娟.甘肃省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教育现状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1,24(3):97.
[2] 王云岭.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反思[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23_24.
[3] 刘兰英,何瑞玲.案例分析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1):93_94.
[4] 杨萍.PBL模式下医学伦理学教学实效性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3):411_413.
[5] 贺苗,尹梅.床边教学法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5):61_62.
[6] 赵金萍,戴晓晖,刘云章.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设想[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3):291_292.
[7] 肖健,裴浩骞,吕群蓉.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融入医学法制教育的探索[J].医学与哲学,2013,34(4A):83_85.
[8] 朱宏晋.关于在医学伦理学教育中实施导师制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2):250.
[9] 万英明.分析医学伦理学教育在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的使用价值[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4,1(5):9.
[10]张妍,梁立智.如何进一步增进医学生医学伦理学学习效果与兴趣[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4):446_448.
[11]李义军.生物医学高新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促进医学伦理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20):186.
[12]吕振波.和谐社会视阈中医学院校医学伦理教育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4):319_320.
[13]李恩昌.如何做一名快乐而成功的医生——张心湜院士访谈录[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2):140_143.
[14]马珺.第一、第二课堂结合促进医学伦理学课程改革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杂志,2012,25(6):799_780.
〔修回日期 2015_10_20〕
〔编辑 商 丹〕
医患关系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效果的重要指标,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医者父母心”是对医生角色和医患关系的传统定位和期望。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中国社会,医患关系历史悠久且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但当前有关医患关系的相关研究和对策建议,多数仍然停留在“应急对策”层面,例如,针对药价高的集中招标、住院贵的排名公示、诊断贵的配置许可,治安低的安保升级等。并不是说这些措施对改善医患关系没有作用;相反,这些缓冲机制对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必需的,只是因为缺乏“核心文化理念”的主导,达不到预期效果。医患矛盾并没有因为这些措施而缓解,相反呈现持续升温状态。面对这样一种形势,若不能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医患关系可能会继续紧张。笔者认为,医院核心文化是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院核心文化建设,树立核心文化理念,才能更好地“匡正仁心、深化医改”。
1 医院“核心文化”的本质及其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和医疗体制改革的负面影响,医院面临的竞争压力剧增,医院逐利现象越来越严重,医患关系愈加紧张,少数医务人员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科学定位并合理实施医院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已成为必要措施。医院文化作为医院人文价值和精神的集中体现,对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十分必要,它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
医院文化一般指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员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医院整体素质、共同的道德素质、医院精神、医院形象等文化现象。它是一种建立在共同的价值、心理取向和医疗道德规范基础上的具有导向作用的文化定势。[1]医院“核心文化”是指医院的价值观念和服务理念,是医院文化中凝聚的医院精神、服务宗旨和理念。
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专题调查研究发现,患者最在意的是医护人员的态度,其次才是技术水平。患者对医院不满意的前三项依次为:排队等候时间过长、环境差、服务态度差;对医生不满意的前三项依次为:服务态度不好、诊疗时间过短、不必要的检查和大处方;对护士不满意前三项依次为:服务态度不好、护理技术差、不敬业。[2]患者对医院的这些不满,表面上看,是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和医疗水平的不满,而其本质则是对医院文化建设的不满,因为医院组织及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文化理念的体现和反映。
2 医院“核心文化”的相关组成
医院文化包括价值文化、管理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内容,医院文化的长期沉积形成医院的文化核心,也即医院核心文化或理念,它能够反映出医务人员对待患者的整体服务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医院发展根本理念的体现,也是医患和谐关系的基本保障和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关键。
2.1医院的价值文化
医院价值文化是医院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强调必须以个体价值为基础,以患者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医院价值文化倡导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敬畏,主张维护和珍惜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核心价值不是一个口号,也不能流于形式,不仅需要与患者利益紧密结合,更需要在医疗实践中切实践行。笔者对2015年全国776家三甲医院网络统计研究发现,很多医院把医院文化与医疗文化混为一谈,某些医院甚至只强调医疗或科研文化,医院建设理念甚至与患者没有多少联系。例如,某三甲医院文化建设一栏仅仅描述了其主题雕塑的位置、雕塑的主体部分含义、雕塑的底座部分含义,强调医院雕塑从整体设计上有别于一般的城市雕塑,具有鲜明的医疗卫生行业的特色。一个没有核心文化的医院,一个不以患者利益为中心而只追求科研和经济效益的医院,不能拥有践行“医者父母心”的社会文化基础,缺乏和谐医患的基本条件,只会让医务人员距离患者越来越远,导致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
2.2医院的管理文化
医院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无形的,但科学、优秀、先进的文化一旦注入管理系统,就会给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管理可能涉及很多方面,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人作为医院管理的主体和核心,不仅代表着整个医院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医院的文化和服务理念。医院管理文化必须重视医务人员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建设,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以患者根本利益为中心,在医院整体层面上树立共同的愿望、目标和价值观,使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凝聚力,找出共同的努力方向,主动、自觉地服务于患者,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出医院管理的人本思想和核心文化理念,保证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2.3医院的行为文化
医患关系实质是医患双方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发生的行为关系,而医患矛盾很多时候产生于双方对对方行为中某些因素的不满。患者可能来自多样化的文化背景,这就决定了医务人员所面对的患者差异性较大,在医疗实践中的行为需要面临不同患者多样化的检验。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一方面要加强业务能力的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要坚守人道主义服务理念,端正医疗服务态度、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多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注意医疗服务细节,特别注重医患沟通和交流。例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设立的患者“投诉接待中心”,其目的是为了给患者一个可以表达自身诉求的地方,提供了补充医患沟通和交流不足的有效途径,成为缓解医患矛盾的有效机制。湘雅医学先驱张孝骞认为,一个好的医生应该具备:一是要有一个科学家的头脑,二是要有传教士的奉献精神。医务人员只有尊重患者的情感和人格,才能赢得对方的认同和信赖,同样,患者只有尊重医务人员的工作,才能获得同样的尊敬。[3]因而笔者认为,医院行为文化是医患关系是否和谐的直接影响因素。
3 加强医院核心文化建设的建议
3.1提炼和培育医院核心文化
医院在发展历程中会沉积下来大量的文化内容,其中具有特殊文化特色、能够代表医院发展精神和服务理念的文化精华,即为医院核心文化。有的医院文化沉积百年,其核心文化丰富而浓厚,这些医院核心文化是需要学习和推广,从而扩大影响的。例如,湘雅百年文化精髓,即“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这些文化精髓不仅代表着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同样也是医院思想的核心,是其深厚人文精神的反映。有些医院文化建设意识不强,甚至只有医疗文化,这些医院需要培育核心文化,因为“优秀的医院文化不能靠自然生成,必须要在拥有文化自觉意识的管理者的积极倡导和精心培植下进行坚持不懈的建设”,[3]唯有如此才能借助医院文化的教化和熏陶作用,形成共有的价值观念并践行人道主义精神。
3.2完善医院文化设施,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应适当增加文化活动场所,为医院文化发展和建设提供基本设施保障;还可定期举办或宣传医院文化主题活动,传播医院核心文化和价值理念,一方面提升医院正面影响,另一方面也能借助文化活动,增进患者对医院的了解,增加医患双方互动。同时,医院文化建设还应注重医院环境建设,医务人员服务观念的提升,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的宣传和教育。
3.3强化医院公益性、消除消费主义文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以药养医政策的执行,导致很多医院的价值取向异化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最终致使医患关系进一步紧张,消费主义文化迅速发展,医方医学文化权威大打折扣。事实上,我国公立医院主要靠自身盈利维持运营,医疗费用不断上升。我国卫生总费用从2006年的9843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约28914亿元,年平均增长为19%,远远高于居民收入和医保报销标准的增长速度。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3_2014年进行的中国居民入户调查统计,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三种医疗保险的实际报销比例只有53.8%、44.9%、38.0%,远低于能有效分担风险的水平(70%~80%),[4]患者实际负担仍然较重。因此,增加医疗保险的实际报销比例,建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文化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李国华.对医院文化建设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1995,16(7):372_376.
[2]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医患关系调查研究: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专题研究报告(二)[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1_11.
[3] 高金声.医院文化究竟如何深植[J].医院院长论坛,2013,(6):22_24.
[4] 李玲,江宇.如何解决暴力伤医问题[J].求是,2014,(9):22.
〔收稿日期 2015_09_27〕
〔修回日期 2015_10_25〕
〔编辑 吉鹏程〕
On Education Path for Medical Ethics
WEI Hengshun1,LI Yanzi2
(1 Zonglian Academy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61,China,E_mail:weihsh@mail.xjtu.edu.cn;2 The Department of Surgery,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61,China)
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prob1ems in medica1 ethics teaching in our country,such as unreasonab1e curricu1um,schedu1ing,inadequate,monotonous teaching content,simp1e,schoo1 serious1y enough,teaching appraisa1 way is not throughout the who1e process of medica1 education,etc.Under this background,the higher medica1 co11eges has carried on the reform to exp1ore active1y,and introduced,such as case ana1ysis,PBL teaching method,bedside teaching,scene simu1ation,combined with the 1ega1 system education,etc.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edica1 ethics,medica1 schoo1s and medica1 ethics teachers further adjusted teaching arrangement,teaching methods and rich content,perfecting examination way,strengthen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Medica1 Ethics Teaching;Medica1 Students;Hea1th Care;Teaching Effect
R_052
A
1001_8565(2015)06_0887_04
,E_mai1:107857020@qq.com
2015_08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