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诊断分析

2015-01-26仵志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5期
关键词:征象骨性皮质

【摘要】目的 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CT影像特征,提高ABC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外科手术/穿刺活检及病理结果证实的ABC的CT表现。结果 25例CT检查资料中,17例有不同程度的囊状膨胀性改变,4例骨皮质破坏中断,9例可见到骨性间隔和骨嵴,3 例可见多发液-液平面,3例周围出现囊实性软组织肿块。结论 CT对ABC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中囊状骨质破坏并骨质内缘多发压迹及骨嵴分隔是诊断ABC的重要征象。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5.144

工作单位:473065河南省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

Analysis of CT Diagnosis in Aneurysmal Bone Cyst

WU Zhiqiang The Ninth People's Hospital of Nanyang in Henan Province,Nanyang 47306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T imaging features of aneurysmal bone cyst and improve the CT diagnosis of ABC.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5 cases with surgical operation / biopsy and pathology results confirmed ABC CT expression. Results In 25 cases with CT examination, 17 cases of cystic expansion change in different degree, 4 patients with cortical destruction interrupt, 9 cases is visible to the osseous interval and bone crest, there are multiple liquid-liquid plane in 3 cases, 3 cases of peripheral appear cystic mass of soft tissue. Conclusion CT has importan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ABC, The cystic bone destruction and bone inner multiple pressure trace and bone crista are important signs for the diagnosis of ABC.

【Key word】Aneurysmal bone cyst,CT,X-ray tomography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是一种良性单发骨肿瘤,特点是瘤内有均匀泡沫状透亮区,是由大小不等充满血液腔隙组成的膨胀性溶骨性病变 [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资料,旨在提高ABC的CT诊断水平,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39岁,最小7岁。发生部位:9例股骨,4例肱骨,各3例胫骨和腓骨,1例桡骨,1例肩胛骨,2例胸椎,1例腰椎,1例肋骨。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程度不等的局部肿胀痛疼,少数患者以病理性骨折为首要表现,病变邻近关节可有关节功能障碍,位于脊柱时可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

1.2 检查方法

25例患者均有CT影像资料,其中19例同时有X线摄片,4例进行MRI扫描。

2 结果

25例CT检查资料中,17例有不同程度的囊状膨胀性改变,骨皮质受压变薄并可见多发弧形小压迹征象,4例骨皮质破坏中断,但破坏边缘皮质光整,9例可见到骨性间隔和骨嵴,3例可见多发液-液平面,3例周围出现囊实性软组织肿块。

3 讨论

3.1 病因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是该病的重要诱因,其机理在于骨内静脉梗阻或动静脉瘘造成骨内压增高,骨质破坏、出血形成血性囊腔,部分学者认为创伤可能是ABC的诱因,创伤或骨折导致骨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而诱发本病的发生。是否找到明确的前期病灶将ABC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能明确前期病灶的大约为30%的病例,较为常见的有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巨细胞瘤等 [2]。

3.2 病理表现

由于ABC的主要病因可能在于血流动力学障碍,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床血液压力增大而扩张,从而引起邻近的骨小梁吸收,残存骨小梁反应性增生。镜下可见囊腔内为大小不等的充满血液的血窦组成,血窦间隔为残存或新生的骨小梁及骨样组织,其中可见结缔组织细胞、骨母细胞样巨细胞、含铁血黄素、外渗的红细胞、组织细胞等。

3.3 CT影像表现

X 线摄影是该病最基础的检查方法,根据发病部位与骨质的关系可分为中心型、偏心型、骨旁型。典型X 线表现为溶骨性、膨胀性病变,中间有粗细不等的小梁分隔,病变增大时可穿破骨皮质,但由于受平片密度分辨率所限,普通X线对囊内病灶征象显示较差,如液-液平面、囊间隔等无法显示,而且大部分中轴骨病变由于局部解剖复杂,因此单纯X线摄片往往无法确诊ABC。CT由于其良好的密度分辨率,不仅能够较明显的显示初期膨胀不明显的病变,也能清晰显示骨皮质的受压变薄,而且对于解剖结构复杂重叠较多的部分的细微结构也能够清晰显示,同时对病变内的分隔观察非常有利 [3-4]。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总结分析,我们认为以下CT征象对ABC诊断有重要意义:①骨性压迹及骨嵴小分隔,我们认为这种骨嵴分隔或分房征是病灶对骨质的不同程度压迫所致,其机理可能在于病灶对周围骨质的不均与压力导致病灶内骨质多发压迹的出现,这种改变往往早于液-液平面的出现。②骨皮质改变,主要是病灶膨胀性生长,对骨皮质压迫,使骨皮质变薄、吸收,以致部分骨皮质缺损,这种缺损主要有缺损区内有少量残留较薄骨皮质,缺损端边缘光滑,个别缺损端有外翘征象等特点。③液-液平面:以往认为液-液平面是诊断ABC的重要征象,在本组中仅有3例见液-液平面,我们分析认为可能与CT扫描时间短,囊腔内液平尚未形成有关。因此建议此类患者可在CT机扫描前应平躺5~10分钟,以提高液-液平面的检出率。

3.4 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骨巨细胞瘤、骨血管瘤和单纯骨囊肿相鉴别:①骨巨细胞瘤:多见于成人,好发于骨端,呈偏心性生长,但较动脉瘤样骨囊肿更为偏心并突出于软组织内,骨间隔较纤细均与,无骨膜反应,亦无骨质增生硬化 [5]。②骨血管瘤:骨血管瘤在X线片上呈垂直条纹状表现,组织学上各不相同。③单纯骨囊肿:单纯性骨囊肿膨胀CT 上病变内密度均匀,一般无液-液平,单纯性骨囊肿膨胀不如ABC明显,可逐渐向骨干侧发展,合并骨折时常可见骨片陷落征,两者病变较难鉴别。

综上所述,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较具有特征性,依据ABC的典型影像学和临床有助于临床医师术前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猜你喜欢

征象骨性皮质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皮质褶皱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迎秋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