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墩生态灌区建设初步研究
2015-01-26崔淑芳孙战勇舒同庆刘文萍
崔淑芳,孙战勇,舒同庆,刘文萍,张 双
(山东省滨州市韩墩引黄灌溉管理局,256621,滨州)
一、生态灌区内涵
生态灌区即按照水生态文明的要求建设、管理灌区,生态灌区建设就是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灌区是我国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也是我国农业、农村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占全国耕地面积40%的灌区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随着灌区供水的多元化,灌区已成为直接关系当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工农业生产和生存环境的民生水利工程。灌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因此水生态文明建设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水生态文明、灌区水生态文明或生态灌区的内涵都是一样的。核心都是 “和谐”,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造福,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动态平衡,不断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程度;重点都是实现资源节约;关键都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最终目的都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良性运行。外延上是前者包含后者的关系,即生态文明包含水生态文明、水生态文明包含灌区水生态文明。生态灌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施。
二、以韩墩引黄灌区为例浅议生态灌区建设的任务
1.韩墩引黄灌区基本概况
韩墩引黄灌区位于黄河下游左岸山东省境内,兴建于1958年,灌区现总控制面积225万亩(15亩=1 hm2,下同),设计灌溉面积96万亩,为国家大型灌区。韩墩灌区历经近60年,在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中发展,从初建时工程标准低、配套差到现在灌、排、蓄工程配套比较完善,从大蓄大灌逐渐向节水高效生态型灌区发展,从单一为农业灌溉供水到现在为农业、工业、生态和居民群众生活多方面供水。灌区至今累计引水超百亿立方米,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韩墩灌区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存在着生态环境破坏、生态退化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导致灌区土壤大面积盐碱化、沙化和水资源短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可以看出,在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人类的同时,如果不树立长远的生态文明观,不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不掌握自然科学规律盲目实践,不考虑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必然使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遏制和修复被污染的环境和退化的生态系统,往往要比事前预防付出事倍功半的代价,有的甚至难以逆转。因此,制定生态灌区建设任务应遵循事前预防为主兼具事后修复的原则。
2.生态灌区建设的任务
韩墩引黄灌区结合实际,遵循事前预防为主兼具事后修复的原则,确定了韩墩生态灌区建设任务:一是进行水景观与水生态文化建设;二是开展生态灌区建设研究工作;三是加强节水建设,实现水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四是预防和治理灌区土壤盐碱化;五是治理沙化,科学合理利用泥沙;六是预防和治理农业化肥农药面源污染和其他点源污染。
(1)水景观与水文化建设
近年,韩墩灌区按照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建设生态灌区,并以此作为今后发展方向。首先以建设水景观为突破口,“创建水利风景区,打造美丽韩墩灌区”,2014年韩墩灌区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以水利风景区为载体进行水文化建设和水生态文明观传播,发挥水景观对促进人水和谐的特有文化功能。为使水生态文化更广泛地深入人心,多篇关于韩墩灌区水生态文化建设方面的文章见诸报刊;为传播灌区水文化,还组织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引黄灌区志书《韩墩引黄灌区志》。通过灌区水景观与水文化建设,发挥灌区的水生态旅游功能和水文化的凝聚力量,加深了人们对我国水情的了解和对水利、对引黄供水的认识,陶冶了人们惜水亲水的情操,增强了大众节水护水的意识。
(2)生态灌区建设研究
韩墩灌区重视生态灌区建设有关研究工作,着力将生态灌区研究贯穿于生态灌区建设全过程,遵循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韩墩灌区生态建设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研究,提升认识,指导下一轮的生态建设实践,目的是为生态灌区建设提供技术指导,避免像以往一样盲目实践而走弯路。生态灌区建设研究的具体任务首先是了解目前学术界对生态灌区研究的现状水平,了解生态灌区的构建原理及关键技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和攻克的难题等;然后结合韩墩灌区的实际,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开展灌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包括地下水埋深动态监测、土壤性状监测、下游灌排两用渠水和重复利用尾水的化肥农药等污染成分检测、引进泥沙分布及对田间土壤性状的影响监测,明确韩墩生态灌区建设的任务,制定符合本灌区实际的生态灌区建设实施方案。
(3)节水建设
厉行水资源节约,构建节水型社会是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因此,实现水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是生态灌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建设生态灌区,首要的是建设节水型灌区。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节水建设的同时,要处理好节水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及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之间的关系。现在很多致力于生态灌区研究的专家呼吁,不要对河、渠、沟水生态系统进行过度裁弯取直和硬化节水建设。专家们提倡生态护坡,加强生态水利工程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韩墩灌区节水建设应从节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措施两方面着手。节水工程建设方面,应根据韩墩灌区的情况,对支渠以上的地上或半地上骨干输水渠道,逐步进行节水防渗衬砌,并注重将生态护坡新技术措施应用于节水工程中,达到既节水又不破坏生态的效果;做好建筑物配套建设工作,杜绝跑冒渗漏;推广土地平整工作,减少灌水定额。管理措施方面,加强用水管理,改进渠道灌溉制度,推行非充分灌溉,减少深层渗漏;对于提水灌溉地块,实行由小白龙替代末级渠道输水;调整产业结构,推行利于节水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实行一水多用,推行水循环利用;推进水价改革,发挥水价对节水的杠杆调节作用等。通过多措并举,实现灌区水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4)预防和治理灌区土壤盐碱化
韩墩灌区临近渤海,地下水埋深浅、含盐量高,防止土壤盐碱化是一个动态的监控过程。滨海地区生态灌区建设,要加强地下水埋深和土壤含盐量的监测,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推广节水的灌溉方式,预防土壤次生盐碱化,治理已经盐碱化的土地,修复因土壤盐碱化而导致的农业生态系统退化。
(5)治理沙化,科学利用泥沙
以前韩墩灌区沙化治理和泥沙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引进泥沙主要是通过总干渠两岸分水口分沙和总干渠远距离输沙到下级渠道和田间,今后应加强泥沙对下级渠道淤积影响的研究监测、引进田间泥沙对土壤性状和结构的影响预测,加强灌区水沙监测,合理调度水沙,预防田间因泥沙引进不当对土壤性状产生不利的影响。
(6)预防和治理面源、点源污染
目前,农业生产普遍存在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的问题,导致了化肥农药面源污染严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继而引发农产品品质安全问题。建设生态灌区,必须重视当前化肥农药面源污染问题。提倡农业绿色生产,使用熟有机肥,不使用对人体有损害的农药。转变理念,不追求产量最高,理念上向农业减产不减收不减效益转变。杜绝工业及其他点源污染,加强对农业排水尾水、土壤监测,发现氮、磷、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要及时进行净污处理。谨慎对下游灌排两用低洼沟渠的节水硬质化改造,保持灌区沟渠水系的生态净污功能,确保粮食等农产品安全。
三、结 语
生态灌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长期的工程。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灌区水利风景区和各种媒体为传播宣传平台,让水生态文明理念根植于灌区每一位建设管理者和广大用水户及各行各业干部群众的心田脑海,使他们在灌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用水、生产生活等各个环节自觉地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贯穿其中;加强生态灌区建设研究工作,将科学研究工作贯穿于生态灌区建设的全过程,以科学的认识指导生态灌区建设实践,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本着事前预防兼具事后修复的原则开展生态灌区建设各项工作,避免走弯路走偏路;节水建设是生态灌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水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灌区建设的关键所在,实现灌区人、水、自然、社会相互间的和谐是生态灌区建设的核心,实现灌区良性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灌区建设的目的。在生态灌区建设中,要注意处理好节水工程建设和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要运用哲学思想,结合灌区实际,适度范围内进行节水防渗衬砌工程建设,在节水、输沙、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排涝行洪等多方面进行功能及综合效益评估,找到一个水利综合效益最大的契合点,形成生产力高、灌区功能健全、水资源配置合理、生物多样性高而单位水量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最大的节水型灌区。
[1]杨培岭.生态灌区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其支撑技术体系研究[J].中国水利,2009(14).
[2]顾斌杰.生态型灌区构建原理及关键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6.
[3]张诚,等.试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内涵与支撑技术[J].中国水利,2014(12).
[4]程文辉.对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