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先做“水”文章——访江苏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

2015-01-26姚吟月通讯员

中国水利 2015年15期
关键词:活水老百姓扬州

本刊记者 席 晶 张 凯 姚吟月 通讯员 徐 敏

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一座依水而建、因水而美的城市,在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创造性地提出了“治城先治水”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治城先治水”理念的背后,有哪些思索和考量?扬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水生态文明建设给扬州城市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改变?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

水是扬州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最独特的品牌和最基本的民生福利

记者:扬州为什么要提出“治城先治水”这一发展理念?

谢正义:扬州把中央精神、地方实际、城市发展和百姓福祉结合起来,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契机,在水利部和江苏省水利厅的支持下,提出了“治城先治水”的理念,成为扬州市委市政府乃至全市上下的共识。具体讲主要基于五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社会主义事业 “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开启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水是生态之基,生态文明首先是水生态文明,没有水生态文明,就没有美丽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十六字水利工作方针,水利部提出《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这些都为扬州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是扬州实际发展的需要。大自然对扬州最大的眷顾就是水,水是扬州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最独特的品牌和最基本的民生福利。扬州城喝的是长江水,流的是淮河水,还有高邮湖、邵伯湖、宝应湖等优越的水系资源。水在扬州从古至今都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扬州城。因此,扬州必须依靠水,把水治好,真正变水害为水利,以水利现代化,保障“幸福扬州”建设。

三是国家战略的需要。我们把水治好,是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要求的重要体现。扬州是淮河入江水道主要所在地,淮河70%的洪水通过扬州入江入海。扬州是长江下游重要城市,同时还是南水北调这一国家战略的东线源头。我们要做好扬州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确保江淮安澜,确保一江清水北送。

四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世界上所有美丽的城市肯定是围绕水做文章的。扬州城市的发展建设要拉开大框架,做好大文章,同样需要水生态文明的支持。离开了水,大框架、大景观便都无从谈起。

五是践行群众路线、回应群众呼声的需要。扬州是个水城,河网密布,老百姓的生活与纵横交错的河道密不可分。我们市区至今还有8条黑臭河道,老百姓多有怨言。我经常跟我们的干部讲,如果我们自己天天住在臭水河边,是什么样的感受。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呼吸新鲜空气,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期盼,因此,我们必须对扬州老百姓有个交代,这是民意所在、众望所盼。

系统谋划“不淹不涝、清水活水、亲水近水、节水护水”系列工程建设

记者:确定“治城先治水”的理念后,扬州怎样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

谢正义:推进“治城先治水”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系统谋划。水从天而降,往低处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城市规划管理者要做“风水”大师,要搞清楚“风往哪里吹,水往哪里流”,要尊重和顺应水流的自然规律,全面系统地研究水的问题,以系统的观念来支撑“治城先治水”。

扬州“治城先治水”可以总结为八个字:外防、内排、活水、治淮。外防,就是要把长江水、淮河水、丘陵洪水防在城市之外,不能对城市造成危害,确保形成城市防洪圈。内排,就是要把城区多出的水,排到城外去。扬州城区是一个地势比较低的地方,同时又是一个不平的城市,容易形成地表径流。活水,就是重点打造京杭运河、古运河、沿山河三大活水通道,以此为基础,通过建设闸站、整治河道、拆除阻水坝埂、沟通水系来组织河道的有序流动。依托扬州依江傍淮优势,充分利用本地降雨滞蓄和淮河入江水道行洪弃水,构建“江淮互济、北蓄南排、动静结合”的活水体系。治淮,就是依托国务院批复实施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主要实施高邮湖新民滩、邵伯湖东西新圩、花园墩等阻水滩的切除,并对沿线的堤防进行加固,修筑堤顶道路。

淮河入江水道切滩工程等一系列国家级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扬州兴修水利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保障。在国家和省里的支持下,扬州被列入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按照水利部要求,结合扬州实际,我们提出建设“清水活水、不淹不涝”城市。

清水活水,就是要全面整治城区水体环境,突出主干河道和主干管道,综合采用排污截污、调水引流、定期清淤、生态治理等举措,努力做到城区活水全覆盖,实现城乡水清岸绿景美。

不淹不涝,就是一旦下雨,城区里的积水要及时排掉,同时要最大限度地扩充城市对雨水的涵养量。这就要依托长江、淮河、运河以及高邮湖、邵伯湖等水网,改造积水点,分流雨洪,梳理城区水系,提升主枢纽,畅通大动脉。

打造不淹不涝城市,让良心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记者:说到“不淹不涝”城市建设,前不久的几场强降雨过后,扬州没有像很多城市一样进入“看海”模式,广播里、电视里很多市民为此“点赞”,请您再详细介绍一下。

谢正义:我们提出来要建“不淹不涝”城市,因为一到暴雨来临,城市许多街道小区汪洋一片,不光老百姓睡不着觉,我们也睡不着觉。很多水利工程是地下工程、隐性工程,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老百姓感受得到,是良心工程、公益工程。宁可少建几座高楼大厦,也要让城市“不淹不涝”。5年来,扬州市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投入14亿元,围绕积水路段整治这一主线,同步实施防洪河道整治和排涝闸站配建,强势推进易淹易涝片区改造,迅速提高了城市道路排涝能力,切实保障了城市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治城先治水”带来的好处,让良心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不集中力量干几件大事,水生态文明就是一句空话

记者:在系统谋划的基础上,扬州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规划的落地实施?

谢正义:有规划更要行动。扬州以重大投入和重大工程为抓手,实实在在建几个水利工程来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

从投入上来讲,扬州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的同时,每年从土地出让的毛收入里提取10%,用于水利建设。无论是从财政收入占比,还是从总量上来看,扬州市本级对水利工程的投入都是历史上最多的。

从工程建设上来讲,近年来,扬州不等不靠,主动出击,谋划建设了很多大型工程,建设了很多泵站,对很多河道进行了清淤疏浚。同时,实行区域供水与农村饮水安全一起抓,让城乡居民饮用上了同源、同网、同质的水。现在扬州最偏远的农村,甚至包括安徽省天长县部分老百姓都喝上了跟扬州城里一样的水。

两年前水生态文明建设方案中提到的目标行动,我们确保说到做到,有的已经做成了,有的正在扎实推进。目前,我们正在谋划“十三五”规划,再建设一批大的水利工程。不集中力量干几件大事,水生态文明就是一句空话。

拉开城市大框架,做好水利大文章

记者:请您谈谈扬州水利工作特别是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如何影响城市发展的。

谢正义:立足扬州自身实际,我们抓住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重要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拉开城市大框架,做好水利大文章,力争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做到极致。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淮河入江水道切滩工程。正是由于有了切滩工程,洪峰来了才能化险为夷,邵伯湖才能由“洪水走廊”变成一个80km2的平静湖面。从高邮湖到邵伯湖到廖家沟到淮河入江水道入江口,规划建设扬州的“江淮生态大走廊”,真正让扬州从“瘦西湖时代”跨入“邵伯湖时代”,迈向“高邮湖时代”。

为进一步做好水景观,我们还通过人大立法的形式,把邵伯湖、“七河八岛”地区临水的所有空间,全部变成公共空间,不允许成为房地产的私家领地,做到控宽、控高、控开发强度、控污、禁违法建设的“四控一禁”,真正还水于民,做好水文章。

水是最大的基础工程,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记者:在您看来,扬州水生态文明建设与老百姓的关系是怎样的?

谢正义:水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落脚点都在民生上。水利为民,水利富民,水利利民,所有的工作都是为老百姓服务的。

我们做区域供水和饮水安全工作,使所有扬州人喝上同源、同网、同质的高标准饮用水。我们做河道清淤工作,解决老百姓身边的水污染问题。我们提高防洪排涝水平,让老百姓时刻感觉到这个城市是安全无虞的。

水的工作一定要做好,这是最大的基础工程,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人人都需要、天天不可少的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最基本的就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民生就是最重要的民生。

水生态文明建设究竟做得好不好还是要老百姓说了算,坚持把为老百姓服务作为我们所有工作的导向,在利民、为民、惠民上再多做些文章。我们努力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确保清水活水、做好水景观、做好水文化、把公共空间留给老百姓等,一切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能生活在一个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新扬州。

猜你喜欢

活水老百姓扬州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如何从阅读教学中寻找「活水」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老百姓的微笑
为有金融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