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国际合作项目推动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模式发展
2015-01-26郑飞雪付克礼密忠祥刘宇赤陈夏尧
■ 郑飞雪付克礼密忠祥刘宇赤陈夏尧
利用国际合作项目推动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模式发展
■ 郑飞雪①付克礼①密忠祥①刘宇赤①陈夏尧①
残疾人康复 康复服务模式 国际合作
在过去十几年中,以国际合作为契机,推动国内残疾人康复服务理念的更新和模式探索。以3个国际项目为例,阐述了国际项目对国内残疾人服务模式在理念的认知和实践、社会化工作机制的转变、工作方式的探索、残疾人服务者能力建设、个性化服务方法的学习和应用,以及社会氛围的转变等方面带来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通过国际合作项目,探索了国际理念和服务模式本土化路径。
Author’s address: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No.10, Jiao Men North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100068, PRC
通过国际合作项目的计划、实施与监督,不仅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也锻炼了一批具备国际新理念和先进工作方法的人员队伍。作者以中国残联/嘉道理慈善基金会社区康复合作项目(简称“嘉道理项目”)、中国残联/香港复康会合作项目(简称“复康会项目”)及长江新里程计划(二期)之脑瘫儿童康复及残疾预防项目(简称“脑瘫儿童项目”)为例,探索国际理念和服务模式本土化路径。
1 嘉道理项目
为了满足贫困农村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尽快改善农村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提升基层残疾人工作水平,中国残联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与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合作,开展了残疾人社区康复项目。该项目于2000年在河北省赞皇县开始试点,先后进行了三期。通过三期项目的实施,已经覆盖全国除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西藏所有省、自治区,基于ICF(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理念和社区康复矩阵图,开展“以人为本”和实现权利为导向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合作项目,摸索出一种“摆脱贫困、实现权益、体现社会平等”的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模式。
2 复康会项目
2003年-2011年中国残联与香港复康会合作成功完成了全国县级康复人员培训、全国区县康复技术培训及中国农村社区康复技术培训三期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共培训管理人员和各类技术人员共2305人,参与培训学员来自不同领域,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开展逐级培训、社会宣传、家庭指导、小组活动等,一方面实践培训所学,一方面直接服务残疾人,使全国近3000多万残疾人和家庭直接或间接受益。据调查,目前70%以上学员均以积极的态度从事社区康复组织管理、提供服务和开展培训等工作。
3 脑瘫儿童项目
2007年-2011年,中残联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支持长江新里程计划公益项目(第二期),配合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实施“假肢服务”“高科技助残就业”“脑瘫儿童康复及残疾预防”三个子项目。其中脑瘫儿童康复及残疾预防子项目在30个试点地区,为脑瘫儿童康复机构培训100名康复技术人员;以引导式教育方式,帮助2000名贫困脑瘫儿童开展康复训练;开展残疾预防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建立脑瘫儿童从筛查、康复到回归社会的“绿色通道”。
4 项目成效
4.1 国际项目促进新理念的认知和实践
在30余年发展历史中,国际社区康复不断根据时代发展调整理念以适应残疾人的需求[1]。作为国际合作项目,一直以来都紧紧跟随国际新理念变化,并通过项目实施将新理念传播给项目实施人员,转化为技术和方法投资到残疾人服务中。如嘉道理项目,将ICF理念和残疾人权益观引入到项目中来,强调残疾人平等参与不仅仅是残疾人个体因素,还应考虑环境调整和适应。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提供残疾人全面综合服务,以残疾人赋权为宗旨,促进残疾人的自理与自立。复康会项目通过培训将以人为本,以社区为基础的现代残疾人观灌输给残疾人事务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并通过社会宣传、入户指导、辅具适配和环境改造、小组活动等,实践社区康复
理念,将正确观念和有效方法落实到残疾人服务中。脑瘫儿童康复项目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康复理念通过引导式教育,转变儿童家长及专业人员的观念,将训练贯彻到残疾儿童日常活动中。
4.2 国际项目促进社会化工作机制
现代残疾康复是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服务,这种康复不仅要强调健康和康复治疗,更强调教育、生计发展、社会融合和赋权[2]。因此,在嘉道理项目实施之初,特别强调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建立。项目县发挥政府主导优势,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所有活动均通过政府文件进行部署和管理。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各乡镇政府与行政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各行政村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具体负责本乡镇项目工作的开展,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同时,项目实施还带动当地出台一系列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如脑瘫儿童康复救助、残疾人免费定期体检及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等。残疾人事务不再仅仅是残联一家之事,也成了其他部门需要考虑和关注的工作。
4.3 国际项目促进卫生与康复服务政策制定者和服务者的能力建设
我国有各类残疾人8500万。残疾人中60%有康复需求,但得到康复服务的比例仅为8.45%。近几年来,中国残联充分认识到康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康复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康复人才培养是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3]。复康会项目通过三期培训,不仅为各地残联培养了大批了解社区康复理念,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康复工作队伍,并且摸索了一套实用有效的培训方式。脑瘫儿童项目通过培训人员、配发设备、技术指导等方式,推动了6家试点康复机构规范化地开展了脑瘫儿童引导式教育。嘉道理项目通过任务分解、活动设计、专项培训及项目实施全面促进项目实施地区三级网络人员的能力建设。
4.4 国际项目促进残疾人服务工作模式转变
近数十年来,残疾人工作模式已从“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模式”。“社会模式”强调的不只是从医学上矫治个别残疾人身体缺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采取“发展”方针和“包容”政策与措施,消除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障碍[4]。嘉道理社区康复项目一开始目标就定位于实现残疾人的权益为宗旨,重视残疾人自身能力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体现,用环境的改变和调整来适应残疾人的需求。这个理念始终贯彻在各项活动中,而项目的活动又与残联本身的工作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实施,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对残疾人工作的认识,从以前单纯的经济救助,变为全面改善残疾人生活环境;从以前被动医疗服务,转变为要使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残疾人身心的全面康复;从一个局限于残疾人群体的工作,转变整个社会经发展大局中的有机构成。
4.5 国际合作项目促进扶残助残社会氛围转变
残疾人因其残障而缺乏自信和参与的主动性。强化社会关爱和支持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举措。嘉道理项目在推进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营造关爱残疾人社会氛围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其主要做法:大力宣传新的残疾观和全纳教育、社会融合等相关理念;出台有关残疾人政策;政府各部门工作均建立残障视角;针对残疾人需求特点加强代际关系、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建设;将满足残疾人需要程度作为评估政府部门和项目实施效果的指标。脑瘫儿童项目通过举办启动仪式,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提高了全社会对残疾儿童工作的关注。在项目实施地区,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政策、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投入;残疾儿童及家庭提高了康复意识,增加了康复知识;同时,带动了更多组织、企业参与到残疾儿童工作中。
4.6 国际项目促进残疾人个性化服务方式的学习和应用
我国残疾人服务需求缺口巨大。一方面,在社区的残疾人迫切需要得到关注和服务;另一方面,残疾人的服务往往流于形式,服务质量不高,或者只限于“送钱送物”等救济性服务。现代残疾观注重残疾人的权益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促进残疾人的自理与自立。如何实现现代残疾观,必须从残疾人需求出发,全面评估残疾人的个人情况和环境因素,全人发展观下地开展有效的残疾人服务。国际合作项目秉承这样理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嘉道理项目,还是香港复康会培训合作项目以及长江新里程计划之脑瘫儿童康复与残疾预防项目,都关注残疾人的全人发展和个性化服务。其结果是残疾人、家人及他人不再仅仅关注残疾问题,也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残疾人的优势和能力,残疾人的潜能得到发挥,残疾人的生活状态有了明显改变,形成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状态。
5 小结
近年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些相关文件,对形成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大趋势带来巨大影响。但在参考这些国际性纲领文件时,也不能照抄照搬,而要根据我国国情(康复需求、康复资源、社会文化背景等)有所取舍,有所发展,即所谓“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按全球化原则思考,按本土条件行动)[5]。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正式将国际先进理念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摸索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工作方式。虽然国际项目只能在区域性进行实践,和现行体制及旧有观念还需进行不断地磨合,一些做法也需要不断地检验和调整。但是,正是希望通过这些“以点带面”的实验性活动,促进残疾人的工作向更加务实、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和推进。
[1] 刘林,郭悠悠.残疾人社区康复认知与实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7):609-612.
[2] 邱卓英,李多.现代残疾康复理念、政策与社区康复体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7):601-605.
[3] 杨卫,人才教育 资源共享——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尤红谈合作培养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项目[J].中国残疾人,2012(9):64-65.
[4] 卓大宏.中国当代康复发展的大趋势[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1-3.
[5] 卓大宏.关于在中国贯彻《世界残疾报告》精神的几点思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19(10):910-911.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ability service mode by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s /
ZHENG Feixue, FU Keli, MI Zhongxiang, LIU Yuchi, CHEN Xaiyao// Chinese Hospitals. -2015,19(6):9-10
rehabilitation for the disabled, rehabilitation service mod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uring the past few years, we have taken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s as an opportunity to promote the updating of service idea and the exploring of the service mode for our rehabilitation of the PWDs. The thesis takes the three International projects undertaken by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of Social Service Center as an example and expounds the promotion and facilitation by the international projects in our service mode which includes cogni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oncept, change of the social working mechanism, exploring the way of working, capability construction of disabled servicer,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personalized service method,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atmosphere and etc. What's more, the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national idea and the approach of localized service mode 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s.
2015-04-01](责任编辑 王远美)
①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100068 北京市丰台区角门北路10号
密忠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康复机构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E-mail:projectcrrc@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