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日常维护与保养

2015-01-26杜梦楠丁蔚马宪礼苏北人民医院医疗设备部扬州2250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5年2期
关键词:灭菌器过氧化氢等离子

杜梦楠 丁蔚 马宪礼 苏北人民医院医疗设备部 (扬州 225001)

随着微创手术的广泛开展及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腔镜手术也逐年上升。我院新购置的腔镜器械设备日益增多,这些内镜器械大部分不能高压灭菌,如用戊二醛浸泡则需10 小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腔镜手术的数量与速度。为配合手术需要、确保病人安全,我院使用了力康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工作原理是将高浓度过氧化氢注入到灭菌舱后,以气体状态的等离子体含有大量的活性物质,极易与微生物体内胡蛋白质和核酸发生反应,导致微生物死亡,从而达到灭菌目的[1][2]。针对我院使用的力康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性能和特点,将其日常的使用注意事项和常见故障介绍如下:

1.日常使用注意事项[3]

1.1 按照安装要求正确选择电源。插上电源前请确认电源经过专业工程师检查,更换电源时要经过检查确认安全。

1.2 H2O2 为强氧化剂,对眼睛、粘膜和皮肤有刺激作用。操作中务必注意不要使包装意外破损,导致H2O2 泄露至上述部位及伤口。不小心直接接触后,可用大量清水立即冲洗,如仍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1.3 不要盲目尝试采用本设备对可能不兼容的物品进行灭菌,要参照产品的适用范围或有关文献。一次性医疗用品和体内植入物的灭菌必须参照制造厂商的产品说明。

1.4 待灭菌物品必须保持清洁及干燥,表面不能有水分、油脂、血迹、粉末等杂质,防止出现循环取消中断现象。对以前使用过化学浸泡和甲醛熏蒸消毒灭菌办法处理过的器械,事先检查器械表面是否具有损伤、生锈等情况。如有,务必不要进行等离子灭菌。

1.5 为确保灭菌的安全,请务必采用公司提供的专用耗材或国家权威检测机构认可的检测材料。

1.6 当进入注射期后灭菌循环取消过程中断时,待灭菌物品必须经过重新包装,更换新的化学指示卡、包装胶带和生物指示剂;未进入注射期灭菌过程中止,可不用更换包装。包装材料为一次性耗材,不要重复使用。务必使用指定的包装材料,不要擅自采用不适宜或其他不明性质材料。

1.7 当机器出现“请插入新卡匣”提示时,请及时插入新的卡匣,否则会影响机器不能正常工作。

2.常见的故障问题解决[4][5][6]

2.1 抽真空异常

待灭菌物品潮湿,重新干燥待灭菌物品;待灭菌物品过多,减少物品;放入管腔器件过多,减少管腔器件;放入吸水的物品或不兼容的物品,取出吸水的物品和不兼容的物品。

2.2 插入卡匣收集箱故障

设备主显示面不会出现开始灭菌,检查设备卡匣收集箱,打开设备左侧小门,拿出卡匣收集箱重新放置。如果故障未解决,拨动微动开关,或者放入重量的物品在收集箱,从而使微动开关打开,识别到卡匣收集箱已放置,故障解决,开始灭菌。

2.3 卡匣行走机构故障

输入密码,进入设置,放入卡匣,点击复位,观察故障是否解决,否则,拆开设备顶盖,调整行走轨道。

2.4 加温系统故障

设备页面无法显示开始灭菌,关闭机器电源30 分钟后再开机,开机后预热20~30 分钟,观察屏幕是否显示开始灭菌,如果措施无效立即关闭机器电源,拆开设备,检查加温系统部件。

2.5 等离子电源故障

检查电源是否接好,电网电压不稳定、外界电磁波干扰等因素。

3.小结

为保证灭菌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故障发生的频率,日常使用中参照注意事项,加强日常维护保养是十分必要的。

[1] 陈幼琼,方茜,罗梅梅.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技术在手术室的应用[J].2011,26(3):274-275.

[2] 陈大农.低温等离子消毒机理及应用技术[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0,24(5):287-294.

[3] 曹薇,蒋蓉,王红,汪波.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出现故障原因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4):382.

[4] 李维秀.试论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结构原理、维护和保养[J].医疗装备,2011,12:68-69.

[5] 张正进,寿升良,徐兵.低温等离子消毒器临床使用故障与排除[J].2010,19(10):806.

[6] 孙静.离子体灭菌运行过称与常见故障[J].医疗卫生装备,2007,9:31.

猜你喜欢

灭菌器过氧化氢等离子
自带电加热蒸汽发生器的灭菌器的检验要点
过氧化氢光度法快速测定新型合金包芯钛线中的钛
RBI在超期服役脉动真空灭菌器定检中的应用
神秘的 “物质第四态”
快速评估过氧化氢酶的方法研究
压力蒸汽灭菌器安装与验证
低温等离子切除扁桃体术后出血原因研究
低温常压等离子技术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注意事项及改进
淫羊藿苷与过氧化氢酶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