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开启智慧管网新生态
2015-01-26陈桂龙
文|本刊记者 陈桂龙
城市地下管线,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涵盖了给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等市政管线。
2015年,国家和政府对地下管线的管理上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国务院办公厅随之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 。
针对地下管线管理的现状,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的时间完成地下管线普查、信息化系统建设、老旧管网改造等一系列任务。
2014-2015年作为管线建设管理的第一阶段,全国各省、市各级政府逐步开展地下管线普查、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
截至目前,吉林省8个地级城市已陆续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工程。
10月27日,陕西省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推进会提出,到2020年,全省要建成运营100公里以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在建500公里以上。
河北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出台《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前,全省各市均要开工建设不少于10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示范工程,有条件的县(市)要积极开展综合管廊建设试点。
成都市第一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已经启动,其中中心城区18公里、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18公里。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最新发布了该省第二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其中,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共有9个,总投资72.27亿元,涉及8个市县,管廊建设总长度逾130公里。
11月20日,三亚首个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在海棠湾开工建设。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江贻芳表示,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的应用与共享,其必要性体现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需要;管线安全运行及管理的需要;降低管线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
据专家分析,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投资有望超过万亿,信息化投资也有望达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