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实施效应分析

2015-01-26马丽

唯实 2015年1期
关键词:沿海地区连云港江苏

马丽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沿海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规划要求,坚持科学开发、规划引领,充分发挥资源和政策等优势,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区域性、功能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呈现出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效益持续提升、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的良好态势。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抓住发展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江苏沿海地区五年开发成效显著

1.总量规模扩大,增长极效应显现

总量规模快速攀升。从2009年起,沿海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元级台阶。到2013年时GDP突破万亿元,达10299.8亿元,是2009年的1.6倍,年均增长12.5%,分别高出同期全省、苏南地区年均增幅1.7个、1个百分点;占全省GDP比重由2009年的14.5%上升到2013年的17.4%。

人均GDP不断迈上新台阶。由2009年的31043.5元跃升至2013年的54400.9元,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1908元)。其中,南通市2013年人均GDP达到69049元,按当年美元平均汇价计算,已突破10000美元,达11149美元。2012年,沿海地区GDP超过8000亿元(2010年价),达到8826.2亿元,人均GDP超过46000元,达49068.6元,均顺利完成“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第一阶段的目标要求。

财政实力大幅增强。近年来,沿海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逐年攀升,到2012年时突破900亿元,达941.4亿元,2013年时突破1000亿元,达1086亿元,2009~2013年年均增长27.1%,高于同期全省平均增速7.7个百分点。2013年,沿海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10.5%,比2009年提高3.2个百分点。财税质量同步提高,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从2009年的80.3%提升至2013年的82.1%,提高1.8个百分点。

2.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三产结构优化升级。2013年,沿海地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93.8亿元、5066.9亿元和4139.1亿元,是2009年的1.2倍、1.7倍和1.6倍,年均增长4%、13.8%和13.2%;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由2009年的12.6:51.8:35.6转变为2013年的10.6:49.2:40.2,第一、第二产业占比分别下降2个、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4.6个百分点。

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沿海地区把发挥滩涂资源优势与发展特色农业相结合,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势头良好,先后建成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和外向农业园区。2013年连云港市农产品出口达到4.1亿美元。高公岛获批国家一级渔港。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工业经济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并且随着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制造业水平逐步提高。2013年,沿海地区全部工业增加值达4215.9亿元,是2009年的1.7倍,年均增长14.3%;占GDP比重达到40.9%;占全省工业总量比重由2009年的14.9%上升到2013年的16.5%。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2013年规模以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达到2009年的2.3倍、2.6倍;专用设备、通用设备、仪器仪表制造业产值分别是2009年的3倍、1.7倍和2.4倍;医药制造业产值是2009年的2.7倍,均高于制造业总产值平均增幅。2013年,沿海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为21668.8亿元、2645.3亿元和1605.6亿元,2009~2013年年均分别增长20.4%、24.4%和25.2%,总体呈现利润增长快于利税,利税增长快于销售的良好发展势头。

服务业发展提质提速。2013年沿海地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139.1亿元,是2009年的1.8倍,年均增长15.5%,增速高于同期沿海GDP增速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2%,比2009年提高4.6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2013年,沿海地区金融业增加值为458亿元,比2009年增长112.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436.2亿元,增长60.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为132.2亿元,增长64.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为296.1亿元,增长94.5%。连云港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入选首批江苏文化科技产业园,金湾港物流园区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花果山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景区。

新兴产业发展加快。2013年,沿海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85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南通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新兴产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1.6%、25%。连云港市着力打造新医药、硅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装备制造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2013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30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4.3%。

3.内需增长稳步加快,发展动力明显增强

投资总量连续跃上新水平。2009年以来,沿海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连续跨越2000亿元、3000亿元、5000亿元和6000亿元大关。2013年达6866.5亿元,是2010年的2.1倍(从2010年开始,投资总额中不含农户投资),占全省比重从15%提高至19.1%。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2013年,沿海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投资比例为0.7:59.6:39.7,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比较2009年分别下降0.2个、2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20.3个百分点。沿海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得益于贷款投放的不断增加。2013年末,沿海地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8055.2亿元,比2009年末增加4022.2亿元,年均增长18.9%。

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着力推动以港口、铁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落户沿海。南通市重点发展船舶修造及配套产业,重点行业、产业对经济支撑效应不断显现。连云港市“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加速形成。主体港区成为全国低碳试点港和科技示范港。盐城港“一港四区”建设全面提速,货物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

消费需求规模持续扩大。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释放消费潜力,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需不足等严峻挑战。2013年,沿海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9.4亿元,是2009年的1.8倍,年均增长15.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3234.6亿元,是2009年的1.6倍。南通、盐城分别于2009年、2012年突破千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80.2亿元、1023.2亿元。

4.对外开放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水平提升

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2013年,沿海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29.8亿美元,是2009年的1.9倍,年均增长16.9%,增速超过同期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288.4亿美元,年均增长17.8%,超过全省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近年来欧美等传统贸易伙伴国需求有所下降,使得沿海地区外贸依存度有所下降,从2009年的27.4%降至2013年的25.8%。

“走出去”步伐加快。近年来,受外部环境影响,沿海地区实际外商投资额虽有所下降,但“走出去”进程明显加快。2013年沿海地区境外投资新批项目个数达90个,而2009年时仅为24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2.8亿美元,是2009年的15.3倍,将近翻了四番。

5.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3年,沿海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629元,与2009年相比年均名义增长12.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3222元,与2009年相比年均名义增长14.8%。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快于城镇居民。2012年,沿海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227元、11823元,城镇居民收入基本达到《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提出的2012年达到25000元(当年价)的目标要求,农村居民收入已顺利实现11000元的目标。2013年沿海地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6741.8亿元,是2009年的近两倍,年均增长16.1%。

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2013年,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01:1(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比2009年的2.17:1略有下降,也低于全省平均的2.39:1。从分市情况看,2013年南通、连云港、盐城三市城乡居民收入比分别为2.11:1、2.14:1、1.95:1,与2009年相比均有所缩小。

二、与华东其他三省沿海地区相比仍有差距

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同处华东沿海,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相似。在华东沿海四省中,江苏沿海规模最小,海岸线长度仅占四省合计的6.7%,故选择一些结构性指标来比较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1.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距

2013年,浙江、福建沿海地区人均GDP分别达到92121元、59048元,比江苏(54401元)高出37720元、4647元。按照苏、浙、闽17个沿海城市排名,南通列第7位,盐城列第14位,连云港列末位;同浙江、福建相比,江苏沿海三市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中下游水平。2013年,浙江沿海地区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8876元,比江苏(5737元)多3139元;福建沿海地区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84元,比江苏少253元。沿海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江苏、浙江、福建三省分别为10.5%、9.6%和9.2%,江苏占比领先。

2.产业结构方面的差距

2013年,苏、浙、鲁、闽四省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均为“二三一”。其中,江苏第一产业占比最高,达到10.6%,浙江占比最低,为4.4%;山东第二产业占比最高,为52.7%,浙江占比最低,为48.2%;浙江第三产业占比最高,为45.9%,江苏占比最低,为40.2%。相比之下,浙江沿海地区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面优势明显,江苏较其他省份尚有一定差距,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规模仍然偏小。

3.居民收入方面的差距

2013年,江苏沿海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22元,低于山东(14042元)。对江苏、浙江、福建三省沿海城市居民收入进行排序,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未进入前10位,分列第12位、15位和17位;浙江八市全部列入前10位。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列第10位、11位和16位。江苏居民收入水平同其他两省相比,仍处在较低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最高的宁波市(41657元)分别是南通、盐城和连云港市的1.3倍、1.7倍和1.8倍;农民收入水平最高的舟山市(41657元)分别是南通、盐城和连云港市的1.4倍、1.5倍和1.9倍。

4.城镇化水平方面的差距

江苏沿海三市都属中小城市,市区规模普遍较小。2013年南通、连云港、盐城城镇化率分别为59.9%、55.7%和57.2%,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福建沿海六市中,城镇化率超过60%的有三个,厦门高达88.7%,福州达65.9%,泉州达61.6%,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三市城镇化水平较低,低于江苏沿海三市。

5.港口发展方面的差距

与山东和浙江沿海相比,江苏沿海港口除连云港港以外均为淤泥质港口,虽然滨海、洋口、大丰港深水条件较好,但港口地貌稳定性差,开发投入成本很高。山东、浙江沿海港口发展基础好、实力雄厚,相比之下江苏沿海港口开发起步较晚。2013年,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1.8亿吨,其中日照、青岛两港分别完成吞吐量3.2亿吨、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202.7万TEU、1552.2万TEU;浙江沿海港口完成吞吐量10.1亿吨,其中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达5亿吨,舟山港7379万吨;而江苏沿海港口仅连云港货物吞吐量达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20多万TEU,其余港口规模尚小。

三、推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应狠下功夫

未来几年,是江苏深入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的关键阶段,也是沿海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必须首先清醒认识沿海地区在经济发展规模、层次和质量、效益等方面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近年来沿海地区虽然发展较快,但人均水平同全省相比仍然偏低。2013年,沿海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4400.9元,大体相当于全省2010年的水平,相当于苏南地区2007年的水平。其中,连云港人均GDP为40416元,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产业结构层次总体偏低。2013年,沿海地区三次产业比例为10.6:49.2:40.2,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第一产业占比高出全省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则低于全省4.5个百分点。其中,连云港、盐城第一产业比重分别高达14.5%、14.1%,第三产业比重仅为40.3%、38.9%。总体上看,沿海地区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

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江苏目前海洋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海洋船舶业和交通运输业,尽管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但结构层次偏低,产能过剩矛盾突出。2013年,南通的民用钢质船舶产能利用率仅为29.8%,明显低于正常年份70%的平均产能利用率,更低于国际通常水平。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同山东、浙江、福建等省相比,规模仍然偏小。滩涂、港口等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江苏沿海经济带每平方公里的GDP仅是广东的1/6,浙江的1/4,甚至不足山东的1/5。

利用外资规模偏小。2013年,沿海地区全年实际到账外资47.1亿美元,比2012年减少3.4亿美元;占全省比重仅为14.2%,甚至比2009年下降2个百分点。总体上看,沿海地区利用外资规模偏小,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不相适应。2013年,沿海实际利用外资相当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2%,比全省平均低1.5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2013年,沿海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低于全省5909元、376元,城镇居民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已接近6000元。同时,地区内部收入水平不够均衡。2009年城镇居民收入最高的南通市与最低的连云港市相差4578元,到2013年扩大到6940元;2009年南通市与连云港市农民收入相差1046元,2013年扩大到1410元。县与县之间收入差距更大,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海门市达32387元,相当于最低的灌云县(17617元)的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海门市达16920元,是最低的灌南县(9488元)的1.8倍。

2.推动江苏沿海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沿海地区发展现状,继续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在提升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和提高居民收入上狠下功夫。

努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沿海地区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加速期,应保持适度较高的投资率,提升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重点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型城镇化带动下提升沿海城市化水平。将沿海地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突出的资源环境禀赋转化为区域发展的竞争优势。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临海产业集聚,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突出转型升级,坚持三次产业协同推进,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现代港口物流等新兴产业,促进海洋经济提质增效。

大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其在对外、对内开放合作中的带动作用,加强省内、国内、国际联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集聚要素资源,形成开放合作的新局面。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和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全力抓好民生幸福。继续将人民群众的民生幸福放到优先考虑和最终保障的突出位置,避免“单纯追求经济指标,为了发展而发展”的现象,通过实现科学开发、集约开发、高效开发,让沿海开发与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好地融合,让大开发的成果惠之于民。

(作者系江苏省统计局综合处经济师)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沿海地区连云港江苏
影响防城港市沿海地区母乳喂养相关因素分析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连云港港再添一条徐州—连云港集装箱内河航线
郁州海运新开辟连云港—邳州航线
奇妙的连云港之旅
今年前十个月连云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92亿吨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图说江苏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