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TIAS工具的高中英语课堂师生言语行为量化分析
----以山西省部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为例

2015-01-25韩美竹赵晓云

关键词:言语师生课堂教学

韩美竹,赵晓云,辛 鑫

(山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英语课堂是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核心,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教师能否将其很好地贯彻于英语课堂教学中成为关注的焦点。相关文献显示,在已发表的此类研究中部分是关于课堂整体效果的定性研究;[1]部分是对课堂提问或教师反馈等某一具体教学环节进行的探讨;[2]也有一部分是实证研究,如选取个别教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或者是把英语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3]本研究利用ITIAS工具分别对来自晋南地区的四所高中的不同教龄段的英语教师的常态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通过量化统计分析,力图更加全面地揭示不同层次的学校常规英语课堂中师生言语行为的现状,以期发现较为普遍的问题,从而为改进高中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运用ITIAS(Information Technology-Based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工具以3秒钟为单位对每节课进行不间断的切分取样,并对每个取样进行分类编码,以便利用互动矩阵分析获取整节课的精确数据,并据此描述课堂活动情况。本研究从晋南L市和Y市分别选取了一所市区重点高中和一所乡镇普通高中共计四所学校(市区重点高中两所,乡镇普通高中两所,分别用LS/YS表示两所市区重点中学,用LX/YX表示两所乡镇中学),对这些学校的英语教师全部进行了课堂实录,并按照不同教龄段(1—3年、4—6年、7—25年以及26年以上)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14名教师的英语课堂进行研究。ITIAS及18类课堂行为编码代表的具体内容见表1。为了保证编码的准确无误,研究者利用Premiere视频编辑软件对课堂实录进行了多次确认。本文主要研究师生的言语行为,因此,在量化统计的基础上分别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言语量及沉寂、师生互动行为等方面对这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占据课堂教学的比例和效果另文讨论。

表1 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ITIAS)

为获取可供分析的数据,研究者要在课堂观察中按时间顺序每3秒取样一次,并按照表1中的18类课堂行为编码规定的意义对该取样赋予一个编码号作为观察记录,然后利用矩阵表格显示的数据进行分析。下页的矩阵表格是按照ITIAS规定对LS组一位教师的英语课堂所做的完整观察记录。

该互动分析矩阵为对称矩阵, 它的行和列的意义都由编码系统的规定编码所代表。矩阵的每个单元格中的数字都代表着一对编码所对应的课堂行为出现的频次。矩阵中1—8列是表1编码1—8所代表的教师言语。1—8列数据之和与总数的比,即为教师言语比例。由上表可以求出该教师课堂中的教师言语比例为51.23%(即1—8列次数/总次数=458/894)。而表3中LS教师言语量的比例47.86%为该校4位教师言语量的平均数值。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出学生言语比例、沉寂比例以及技术部分的比例。

表2 LS一节高中英语课的互动分析矩阵

二、结果分析

(一)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言语量及沉寂现象分析。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和核心环节。要落实突出学生主体和倡导学生体验参与的理念,教师必须转变重传授和语言知识讲解的传统课堂教学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师要按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4]2

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言语量体现了二者占据课堂时间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谁掌握着课堂的主导权。从表3可以看出,总体而言,四组教师言语量均高于学生的言语量。其中,YX教师言语量最高,超出学生20.57%;YS教师的言语量与学生言语量比例接近,高于学生约5%;LS和LX的教师言语量均高于学生约9%。究其原因,四组中只有YS的教师已开展“学案导学”式教学,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用于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结果呈现等语言交际活动。因此,其学生的言语量较其他学校学生为高。LS不仅教师言语量比例较YS高,而且,其教师言语量与学生言语量占课堂时间的比例在四个组中也最高,达86.58%。结合课堂录像和访谈,笔者了解到,该校作为地区重点学校,教师专业能力较强,生源较好,但未开展类似YS的教学改革,教师仍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主动权更多地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课堂教学节奏较快,因此出现了学生言语量与教师量都比较高,而课堂沉寂时间短的现象。上述数据表明,LS/YS学校的学生普遍在课堂上参与活动比较积极,运用语言的机会多于LX/YX学校的学生。

表3 课堂师生言语量及沉寂比率(%)

表3对于学生的课堂沉寂现象统计显示,乡镇组的学生课堂沉寂比例明显高于市级组的学生。通过观看课堂录像,笔者发现其原因包括:首先,由于YX没有多媒体设备,教师无法利用课件提前准备需要补充的材料,课内板书用时过长;其次,LX虽然有多媒体运用,但教师在课堂上给出较长时间让学生做课后阅读练习,尤其是让个别学生在黑板上写答案占用了课堂时间,所以课堂沉寂较多; 再次,课堂上有一些无助于教学的沉寂时间,如教师提出问题后,无人主动回答,或被提问学生不能快速回答。YS课堂沉寂时间较LS的比例高,除了包括部分学生在活动中因紧张不能快速进入状态、节奏慢、前后活动衔接不够紧促等因素外,教师留给学生的自主思考时间较多也是原因之一。总之,从课堂言语量来看,四个学校的学生言语量都低于教师言语量,除去沉寂时间外,教师占据的课堂时间明显高于学生,因此挤压了学生的有效互动时间。

(二)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中的言语行为分析。课堂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面对面的活动。良好的课堂互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刺激课堂反馈、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是教学成功的保证。课堂互动有师生间的互动及学生间的互动。本节将对两种互动中的师生言语行为分别进行讨论。

1.教师课堂互动中的言语行为。通过观看课堂录像,笔者发现师生间的互动通常都由教师提问开始,并围绕教师所提问题展开。教师提问是一种很有效的互动方式。教师提问率高,说明教师注重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该项数值是表1中编码4、5项内容之和,计算方法如上文所述。从表4中可以看出,两个市级组略高于乡镇组,LS最高。总体而言,所有研究对象都能在教学中穿插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单独依赖教师讲授完成教学任务。LS的教师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表4 教师提问行为及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比率(%)

关于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的比例,“国外有关研究指出,当课堂内容强调的行为复杂性层次较低时,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最佳比例是7∶3;当课堂内容所强调的复杂性层次较高时,两者最佳比例是6∶4。”[5]21这几组教师都是高中教师,教学内容基本相当。由表4可以得出,除了LX外,其余三组教师课堂封闭性和开放性问题的大致比例接近常模6∶4,较为合理。LX教师的开放性问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几组教师,也高于常模。通过认真查看课堂录像,笔者发现该组教师中一位教师在导入阶段提出大量开放性问题,导入时间长达10分钟之久,而在随后的课文学习中,除了学生讨论、总结段落大意等活动,该教师并未针对课文提出太多具体的封闭性问题。此外,该组中另一位教师只在阅读课的导入环节提出了有关的开放性问题,但在后续的小组阅读活动以及课后练习中并未提问。因此,该教师封闭性问题提问也较少,由此导致LX的开放性问题比例不仅高于其他几组,也明显高于常模。以上问题说明该组教师一方面对课堂教学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不恰当。另外,封闭性问题过少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细节的理解以及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LS的封闭性问题达到63.27%,开放性问题只有36.73%,表明该组教师更注重学生对具体语言知识的掌握,留给学生充分表达自我意见的时间较少,因此,不利于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使用有意义的表扬、鼓励,能让学生保持良好情绪和学习积极性。教师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比率反映的是“在与学生交流中,教师是以趋向于接受学生的情感,鼓励、表扬、采纳学生意见的间接影响为主,还是以指示、命令、批评学生的直接影响为主。当该数据大于100%时,说明教师采用间接影响能更多地引导学生,营造十分融洽的师生关系”[7]84。在本研究中,教师的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的比率以矩阵中1—5列与6—8列次数之比来反映。由表4可以看出,LX的教师间接影响引导学生行为明显。YS该项内容比例较高;而YX和LS的教师更趋向于以直接影响为主引导学生行为。YX因其师资力量较差,现代设备匮乏,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因此,该项比例较低。但作为市级重点中学的教师,LS的老师普遍具有良好的语言功底,课堂内容结构安排较为合理,节奏快,学生沉寂时间明显少于其他组,该项比例同样偏低。究其原因是该组教师自我讲解偏多,过多关注学生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因此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倾向采取直接纠正,最终出现教师间接影响学生的比率远低于LX和YS,与YX相当。由此可见,该项数据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教师的课堂言语行为不仅受语言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到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影响。

2.学生课堂互动中的言语行为。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8]9。下表呈现了四组教师的课堂中学生主动提问发言的比率和同伴间讨论的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有关教学理念的实践情况。

表5 学生互动类型比率(%)

表5中数据的计算方法与上文提到的教师言语量计算方法相同。学生与同伴讨论比率是指学生间讨论互动与学生全部课堂话语量之比。由表5可见,在四组教师的课堂中,两个市级组学生课堂互动均超过了50%,LX的学生活动比例接近50%,这说明,研究对象中的绝大多数教师都较为重视学生的小组互动和合作学习。YX最低,仅为14.48%,表明该组学生在课堂互动中主要以师生互动为主,学生间的讨论互动较少。另外,学生主动提问发言比率是指学生主动引发的话语量与课堂全部学生话语量的比率。该数据“反映的是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的程度。数值越高,代表学生越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常模为34%”[10]85。表5显示,四组教师的课堂中学生主动提问发言比率均大大低于常模值,其中最低的为YX。这表明,在四所学校中虽然学生参与了课堂互动,但其主动性明显不足,课堂互动主要由教师安排和掌控,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三、问题与策略应对

本研究通过统计数据,结合课堂录像了解到,虽然研究对象总体来说基本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能按照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师生互动,并能设计一些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关注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但是, 要很好地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精神,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有效英语教学,在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培养其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还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具体建议如下:

(一)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为。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言语量而言,四组教师的课堂言语量均高于学生言语量,LX和YX教师的言语量比例更高。即使是LS,该校虽然是本地区重点中学,该组的教师言语量比例仍超过学生9.14%。这意味着在这些学校中教师仍然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因此,要落实好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更需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设计接近学生生活的英语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拥有更多使用英语相互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应用中感知、体验、实践并最终掌握英语交际能力。

首先,要强化在职培训,让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为此,学校和主管部门要为其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帮助教师在理论方面得到提升。中学领导要从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出发,积极支持全体教师轮流参加类似于“国培”、“省培”等集中培训活动。同时,对于无法外出脱产学习的教师,学校要鼓励、督促教师加强在校自学及在线学习,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英语教学理论和课程改革研究的前沿动态,开拓视野,提高理论水平。

其次,高师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应关注中学英语教学的具体需求,对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具体来说,师范专业的课程内容也要不断更新,要增加有关语言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前沿动态的内容;课堂教学要融入探究式、合作式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要强调技能课程的过程性、学生主导性和实效性,如在大学二年级安排学生到本地区的重点中学进行教学见习,观摩优秀中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技能类课程学习中,引入优秀中学教师参与教学和结业评价;在教学实习中采用本校教师和中学实习点教师的双导师指导制度。把实习时间延长至一个学期,采用3.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之,在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也要增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育理念的介绍,强化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 完善课堂互动,激活学生主动思维。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能力培养的中心环节,师生互动和学生间互动的主要途径是提问和学生讨论。本研究发现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中主要存在四类问题:第一,部分教师的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比例失衡,不利于落实基本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第二,四所学校中只有一所学校教师间接与直接影响之比大于100%,两所学校的该比率仅接近42%。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教师教学中偏向于直接影响方式,主要表现在师生交流中教师直接将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灌输给学生,同时对学生的话语进行过多的直接纠正。这样做不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学生主动引发话语和提出问题的比例远远低于常模,表明学生在课堂中仍以被动参与学习活动为主,思维活跃程度不高。第四,各类课堂活动衔接不够流畅,过多的课堂沉寂时间影响了课堂效率,LX和YX这类问题尤为突出。

针对第一类问题,教师要首先了解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在教学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恰当选取不同类型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内容或用来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例如,针对学生对具体语言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更多运用封闭性问题进行检测。而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应用、了解学生的个人见解、鼓励学生表达不同意见,教师则需要更多地使用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针对第二类问题,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在心理上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进行交流;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建平等、民主和宽松的对话环境;切实落实好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其次,教师要理解学生在使用目标语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而且不同类型的错误反映了学生语言学习所处的不同阶段。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错误类型,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尽快消除某些中介语,避免石化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对不同学习环节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错误要区分对待。在以完成交际任务为目标的课堂活动中,师生关注的焦点是意义而非语言形式,因此,对不影响交流双方相互理解的语言错误没必要立即予以纠正;即使对于需要及时纠正的错误,也要通过委婉的方式进行,避免通过指示、命令、批评的直接影响方式进行纠正。要有意识地多用表扬、鼓励、采纳学生意见、接受学生的情感等方式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和积极性,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和焦虑感,完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

针对第三类问题,教师在课前要通过预先提供思考题或布置其他学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带着自己的思考和发现的问题进入课堂学习过程;在课内,教师要给学生呈现课前学习成果和提出质疑的机会。教师要运用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开辟新的话题,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参与课堂活动,要避免在课上滔滔不绝而使学生陷入被动听讲和应答的局面。

针对第四类问题,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和活动安排;课前对教学设备进行检查,做好准备;上课时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任务的引入,课堂活动组织方式的变化和评价手段的改进,提供大量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言,大胆表达,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调整,掌控课堂节奏,使各环节之间顺利衔接,以此保持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减少沉寂时间。

本研究虽然只在两个地区选取了四所学校中不同教龄段的14位教师的课堂进行了研究,但相关数据和课堂录像显示,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尽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上措施,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效果,真正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当然,课堂教学包括许多环节,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结果,希望本研究能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 康艳.新课程理念下影响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3).

[2] 洪松舟.中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社会学分析[J].课程5教材5教法,2010,(1).

[3] 胡利萍.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 顾小清,王炜.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分析技术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4,(7).

[6] 高巍.课堂教学师生言语互动行为——基于弗兰德斯教学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的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7] 金建峰,顾小清.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9).

猜你喜欢

言语师生课堂教学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麻辣师生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关于冬天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