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疾病的防控方法
2015-01-25万建波
万建波
(江苏省涟水县唐集镇畜牧兽医站,江苏涟水 223400)
规模猪场疾病的防控方法
万建波
(江苏省涟水县唐集镇畜牧兽医站,江苏涟水 223400)
近年来,由于养猪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使得种猪流动异常频繁,此外,生猪饲养方式也发生巨大改变,而受各种因素影响,例如,采用落后的饲养管理模式、传染病防控体系落后等。另外,有关管理人员也要控制规模猪场疾病的发生,但苦于找到不恰当的方法。本文分析了生猪疾病发生的原因,介绍了疾病防控措施,旨在促进规模养猪的发展,最大限度提高生猪饲养的经济效益。
1 规模猪场常见病
目前,严重困扰猪场猪只的疾病种类非常多,人、猪共患的传染病、寄生虫病有14种,多种动物共患的疾病有13种,仅感染猪的传染病、寄生虫病有18种,其他的疾病种类不包括在内。影响最严重的是国家强制免疫的疾病,包括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口蹄疫等等,还有部分疾病对养猪业影响也很严重,如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大肠杆菌感染病,支原体病等。注重疾病的预防,以防为主,防控结合,我们要对养殖户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
2 病因分析
一般来说,我们养殖户为了获得利益,减少损失会主动学习一些生猪常见的预防知识,也会尽可能在生猪疾病防范方面做一些工作。但是,我们要科学指导,让他们客观认识生猪疾病发生的原因。
2.1 管理水平不高
在对生猪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很多养殖户都只注意到生猪的饲料养殖,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诸如猪舍、温度、饮水以及空气环境等的管理。相关研究证明,饮水、空气环境等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猪的生存质量以及健康。就生猪的饮水而言,如果相关养殖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在猪的饮水中加入一些营养药物,就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进而影响猪的健康。就生猪的生存空气质量而言,那些污浊的空气会对猪的健康状态等产生隐性的影响,比如猪的肺呼吸系统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日积月累,就会使生猪出现病理状态或者是免疫力下降,长此以往,生猪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饲养员在喂养生猪的过程中,要注重饲料配比的标准以及要求,不仅要注重营养的均衡,还要考虑到气温等有可能的因素对饲料产生的影响,这些都是预防生猪疾病过程中养殖户必须注意的东西。
2.2 卫生质量恶劣
影响生猪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饲养人员以及车辆流动的过程中所带来的病原体以及灰尘。在生猪生存环境中,会有很多的外来人员,这些外来人员的服装鞋帽等都有可能携带各种各样的病原体,而很多养殖户都会忽视这方面的管理,在出现疾病问题时却不知产生的额原因。此外,饲养人员本身也有可能将一些病原体带入到猪舍中。比如生猪疾病中常见的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这些疾病都是人畜共患的,很有可能就是通过养殖人员本身或者是其私人物品而带给猪的。
3 综合防控措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养猪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模式也逐渐由原来的散养型逐步走向规模化。当下,影响养猪企业效益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猪的品种、生猪的销售价格、饲养员对生猪的管理以及生猪疾病控制等,其中生猪的疾病控制成为养猪企业最为关注的话题。这就要求规模养猪场要能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的做好生猪疾病预防以及控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加强生猪疾病防治,实现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最终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 建立健全生猪饲养管理制度
任何一个优秀的企业,都会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生猪养殖企业更是如此。就生猪企业而言,真正合适的管理原则是“管理人,而不是管理猪”,这就要求企业要能够用科学化、人性化、效用化的制度去管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还要仔细地观察生猪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要能够懂得生猪疾病控制的一般原则,在饲养的过程中,饲养者要尽量的远离猪场。在进入生猪生产区的过程中必须要穿上相关的工作服以及胶鞋,这有利于避免病毒以及细菌等被带入场内。此外,生猪养殖的过程中,要尽量地避免外人进入到生产区内,哪怕是一些国家级规模化的大型养猪场在接待领导视察时,都会严格要求更衣、换鞋、消毒,更何况是小型的养殖户。
3.2 不断提高兽医人员的知识水平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知识的更新以及传播速度不断加快,这就要求兽医人员在新时代背景下要能够不断地对自身的知识进行更新,在知识引进的同时更多的要注意走出去,要多多的与同行业的人进行交流,以此来不断地提高并丰富自己。同时,在闲暇时间,兽医人员可以多多的阅览相关专业的书籍以及文摘,要能够随时、适时的跟踪行业的最新动态,这有利于兽医人员掌握最新的生猪疾病防治技术。目前我国在畜牧业养殖方面的经验还十分缺乏,受各种各样因素比如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的影响,从业人员也有限,相关企业要想实现生猪饲养工作的顺利展开,就必须采取可行的措施不断地提高兽医人员的工作能力,比如加强对兽医人员的培训等。
3.3 严格引种检疫与隔离
对猪场进行隔离能够将猪场置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进行饲养、管理,让生猪生活在有利于防疫以及生产管理的范围内,实现生产区、管理区以及生活区隔离的同时,还要注重引进猪的隔离、病猪隔离以及外来人员隔离。为此,规模猪场饲养员必须做好引种检疫与隔离工作。相关研究表明,在引进猪只的同时要确保引进的猪只不会携带任何有可能对本场造成威胁的疾病,针对运输车,也要进行一定的消毒。当猪只检疫合格后,每栏猪可以再混入一定量的本场的猪,让外来猪可以尽快地适应本场的微生物群种,并做好相关的生猪气喘病免疫接种工作。
3.4 切实落实猪场消毒工作
在对规模猪场进行消毒的过程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化学消毒以及生物消毒等,这些方法的应用能够确保规模猪场环境舒适、空气新鲜,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效益。在对猪场进行物理消毒、化学消毒以及生物消毒时,要注意如下一系列问题:(1)猪舍消毒。猪舍消毒如若不能移走各种舍内所有物品,不能彻底地清除排泄物,比如垫料以及剩余饲料,那消毒工作就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猪舍消毒不能只注重猪舍内部消毒,相反的,猪舍外的装猪台、通道口、排污沟等也要进行消毒,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在生产区出入口处安装消毒器具;(2)饲养人员及其用具消毒。在猪舍门前,可以设置脚踏的消毒槽、消毒盆或者是消毒桶,员工或者是访客在进入时都要进行消毒,不仅仅是运载工具、饲养器具等的消毒,车辆消毒也是重点工作;(3)其他消毒。其他消毒主要针对带猪消毒以及产房消毒。这两处消毒必须采用对猪无害、无刺激、无毒性的消毒剂,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猪舍产房空气以及环境安全,才能保证母猪及仔猪的安全。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实现规模养猪场生猪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势在必行,而有效规模生猪疾病防控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整体工程,它不仅要求做好生猪猪舍等的环境治理以及兽医的管理,还要做好猪群的保健工作。此外,各工作人员要密切的配合,只有将各个环节都做好做精,才能为生猪疾病防控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保障猪场效益的提高。
[1] 卢文贤.小型规模猪场疫病防治的综合机制[J].农技服务,2010,(9):1203.
[2] 李阳,柏晓平.提高规模养猪场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23):20-21.
[3] 夏磊,黄庆洲,陈勇,等.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研究进展[J].畜禽业,2011,(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