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2015-01-25王玉美
孙 华 王玉美
(1.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南通 226371; 2.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南通 226351)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孙 华1王玉美2
(1.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南通 226371; 2.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南通 226351)
畜牧兽医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涉及千家万户。长期以来,动物疫病严重危害养殖业的发展,造成畜禽大量死亡,使广大养殖场(户)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20多年来,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角色转换,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需要,坚持科学规范地为养殖场(户)服务,保障辖区内畜牧业健康平稳发展。
1 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1)区政府与镇政府签订责任状,根据国务院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负总责,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 的要求,镇政府成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领导小组和应急预备队,制定并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镇政府与村委会签订责任状,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要求,村委会主任是该村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人,指定相关人员协助村防疫员开展工作。
(3)镇畜牧兽医站与村防疫员签订责任状,村防疫员按照兽医站各阶段工作部署,加强对辖区内动物疫病巡查,按免疫程序规范操作,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畜(禽)不漏针,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各强制免疫病种抗体合格率在80%以上。村防疫员是该村养殖场(户)的技术联系人。
(4)村防疫员与规模场(户)签订责任状,提高养殖场(户)的动物防疫责任主体意识,自觉遵守“五条禁令”,养殖场(户)要主动与村防疫员沟通、配合,发现可疑疫情及时报告。
2 不断完善动物防疫员队伍
2.1 村防疫员队伍现状
目前,基层动物防疫员队伍青黄不接,大多是20世纪50年代的乡村兽医,年龄老化、知识老化,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的需要。为此呼吁各级政府应重视基层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
2.2 建立新型村防疫员队伍
村防疫员是乡镇聘用,承担行政村的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员。他们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以及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动物建设,可以把动物防疫网络延伸到基层,把动物防疫意识强化到基层,把动物防疫技术传授到基层,有利于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早发现、早反应、早处置,有利于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于队伍建设,应不断提高村防疫员待遇,吸引农牧院校毕业生在基层扎根,这样既带入了新的畜牧兽医知识,又增添了年轻化的优势,加强培训,制定动物防疫员考核管理办法,逐步锤炼一支素质高、技术精、服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基层动物防疫队伍,来适应新常态下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
3 做好基础免疫工作
3.1 基础免疫
在坚持常年防疫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春、秋突击防疫和夏季动物集中补免工作。其免疫病种有国家强制免疫的和江苏省新增加的,如: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小反刍兽疫、猪链球菌病、羊痘、狂犬病等。
3.2 免疫程序与方法
3.2.1 高致病性禽流感
a.对辖区内所有鸡全部用重组禽流感H5N1亚型,Re-6株+Re-7株二价苗,胸部肌注。对首次免疫的种(蛋)鸡3~4周后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b.肉鸡7~14日龄时,用重组禽流感H5N1亚型,Re-6株+Re-7株二价苗免疫一次,每只0.3 ml。c.对种(蛋)鸭、种(蛋)鹅,用H5N1亚型(Re-6株)禽流感灭活苗免疫。对新生雏鸭或雏鹅14~21日龄时初免,每只0.5 ml,间隔3~4周,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每只1 ml/d肉鸭(鹅),7~10日龄用H5N1亚型(Re-6株)禽流感灭活苗进行免疫,肉鸭免疫一次即可,每只0.5ml,肉鹅须间隔3~4周,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每只1 ml。e.对辖区内所有鸡只全部集免疫,其他禽参照鸡的免疫程序进行。
3.2.2 家畜口蹄疫
猪用O型口蹄疫灭活苗强制免疫,牛、羊用O型-亚洲I型口蹄疫二价苗强制免疫,对奶牛、种公牛还要使用A型口蹄疫疫苗强制免疫。a.猪用O型口蹄疫灭活苗,对新生仔猪以及虽已免疫但已过保护期(一般4个月左右)的猪进行免疫,新生仔猪一般在28~35日龄时首次免疫,每头肌注1ml,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每头肌注2 ml。b.对新生羔羊、犊牛以及虽已免疫但已过保护期(一般4个月左右)的羊、牛,使用O型-亚洲I型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对新生羔羊在28~35日龄、新生犊牛在90日龄左右进行初免,每头肌注1ml,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每头肌注1 ml。c.对奶牛、种用公牛,在使用O型-亚I型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免疫的基础上,间隔1个月,还需用A型口蹄疫疫苗进行免疫,程序同O型-亚I型口蹄疫疫苗。d.对所有散养猪、牛、羊用相应疫苗进行一次免疫。
3.2.3 猪瘟
对所有猪用猪瘟疫苗强制免疫。a.新生仔猪以及虽已免疫但已过免疫保护期的猪用猪瘟活疫苗免疫,对新生仔猪在25~35日龄时初免,每头肌注1 ml,60~70日龄加强免疫1次,每头肌注1 ml。b.所有散养猪进行1次免疫。
3.2.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商品猪、种母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强制免疫,种公猪用蓝耳病灭活苗强制免疫。a.新生仔猪断奶前后使用弱毒苗初免,每头肌注1 ml,四个月后免疫一次,每头肌注1 ml。b.种母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每次配种前使用弱毒苗加强免疫1次,每头肌注1 ml。c.种公猪使用灭活苗进行免疫,断奶后初免,初免一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间隔4~6个月免疫1次,每头每次2 ml/d散养猪进行一次免疫。
3.2.5 小反刍兽疫
对羊实施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对新生羔羊1月龄以上和本年度未免疫羊使用小反刍兽疫活疫苗进行免疫。
3.2.6 新城疫
对所有鸡进行新城疫全面免疫。a.种鸡、商品蛋鸡:根据其饲养周期开展相应免疫工作,其中:1日龄时用弱毒疫苗进行初免,7~14日龄用弱毒疫苗或灭活苗进行免疫,12周龄用弱毒疫苗或灭活苗进行强化免疫,17~18周龄或产蛋前再用灭活苗免疫一次。开产后根据抗体情况进行免疫。b.肉鸡:7~10日龄时,用新城疫弱毒疫苗或灭活苗初免,2周后再用弱毒疫苗强化免疫1次。c.所有散养鸡集中免疫1次。
3.2.7 建立免疫台账
村防疫员主要记录疫苗名称、厂家、批号、免疫接种畜禽的种类、数量、免疫剂量、免疫标识号、免疫反应数量等,实施可追溯管理。镇畜牧兽医站要建立免疫电子台账并确保信息上传。
4 免疫接种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4.1 不良反应的预防
a.免疫接种前对接种动物进行健康检查;b.选正规厂家的疫苗(注射前对疫苗的质量,保质期进行检查);c.气候突变,暂缓接种;d.大群接种时应先从小群试验;e.接种器械要清洗消毒,注射部位要准确,接种剂量要适当;f.接种后要就地观察,防止出现应激或不良反应。
4.2 不良反应的处理
a.对正常反应不予处理;b.对局部出现炎症反应应消炎、消肿、止痒等;c.对血管、肌肉受损伤病例应采用理疗、药疗和手术处理等方法;d.对严重反应的病例要进行抗休克、抗过敏、抗炎症。抗感染、强心补液、镇静解痉等急救措施,同时弄清反应基本情况,如症状、病变、反应面、数量、反应率、死亡率疫苗种类、厂家、批号等并向上级报告,对并发症病例用抗生素治疗。
5 做好消毒工作
5.1 消毒的对象与方法
大规模场自行安排消毒。散养户组织消毒,统一药品、统一时间、统一指导,按规模场(户)不同饲养方式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定期消毒与集中消毒相结合),对规模场畜禽圈舍、用具、环境、定点屠宰场、农贸市场先清扫,冲洗再喷雾消毒;其方法有机械消毒、煮沸消毒、阳光、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包括刷洗、浸泡、喷洒或喷雾、熏蒸)等。
5.2 消毒药选择与配制
根据实际,严格按消毒对象、目的选择消毒药,宜选广谱、高效、低毒、价廉,易于操作的,如:生石灰、漂白粉、杀毒灵、二氯异氰尿酸钠等。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按消毒药使用说明书配制不同浓度。
5.3 建立消毒台账
主要记录消毒药的名称、规格、用量、消毒场所、面积等。
5.4 注意事项
一是根据不同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消毒剂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在有效期内,二是消毒药液与消毒对象有足够的接触时间,三是消毒场所要清扫冲洗,四是消毒液必须现配现用,五是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毒药交替使用。
6 加强防疫督查监测
(1)加强自查,镇畜牧兽医站每半年度组织不少于2次防疫工作自查,要自查到每个防疫员防控区域,时间安排在春、秋防疫工作前和结束后,自查面不少于辖区内畜禽饲养量的30%,主要检查免疫密度、畜禽标识加挂、免疫台账建立,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如期整改。
(2)开展免疫效果监测,采用自行采样送检与上级随机抽检相结合,对抗体水平不达标的,及时补免。
(3)加强对村防疫员考核,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7 小结
(1)做好动物免疫工作能保障辖区内畜禽处于高免状态,免遭外来疫病侵袭。
(2)做好消毒工作能有效地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为畜禽生长净化了环境。
(3)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能保障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