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地区湿地公园驳岸设计初探*——以安顺虹山湖湿地公园“湿地人家”设计为例

2015-01-25巩云峰丛日春

中国城市林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湿地公园驳岸规划设计

巩云峰 班 勇 兰 岚 丛日春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北京 100091

2 北京诺兰特旅游生态设计规划研究院 北京 100091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贵州安顺虹山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中驳岸——“湿地人家”重点项目的方案设计、设计手法、理念、意向思路等,重点结合湿地公园的生态性、游憩性、文化性等合理设计,强调驳岸在湿地公园内部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湿地公园,规划设计,驳岸

西南地区湿地公园驳岸设计初探*——以安顺虹山湖湿地公园“湿地人家”设计为例

巩云峰1班勇2兰岚1丛日春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北京100091

2北京诺兰特旅游生态设计规划研究院北京100091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贵州安顺虹山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中驳岸——“湿地人家”重点项目的方案设计、设计手法、理念、意向思路等,重点结合湿地公园的生态性、游憩性、文化性等合理设计,强调驳岸在湿地公园内部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湿地公园,规划设计,驳岸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CAFYBB2)

作者简介:巩云峰,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设计方面的研究,E-mail:gongyunfe886@163.com

通信作者:丛日春,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林业和荒漠化防治等方面研究,E-mail:congrichun888@163.com

Abstract:Thispaperpresentsabriefintroductionofthedesignofplan,designmethods,concept,intentionandthoughtofthekeyprojectofWetlandHome,whichisarevetmentaccordingtothemasterplanforAnshunHongshanWetlandParkinGuizhou.Theproposedroleofrevetmentinwetlandparkwasstressedwithkeyconsiderationontheecologicalness,recreationandcultureofwetlandparkforreasonableplanninganddesign.

PreliminaryDiscussiononWetlandParkRevetmentDesigninSouthwestChina:

ACaseStudyofWetlandHomeinHonghshanWetlandParkatAnshun

GongYunfeng1Banyong2Lanlan1CongRichun1

(1.ResearchInstituteofDesertification,ChineseAcademyofForestry,Beijing100091,China;

2.NorlandecoTouristEcologicalDesignPlanningInstitute,Beijing100091,China)

Keywords:wetlandpark,planninganddesign,revetment

1场地概况

虹山湖位于安顺市区东北部,虹山湖路东北侧、安顺市人民政府西北侧,距市中心1km。湖周围被虹山、卧龙、伏虎、狮子山、金牛诸山麓环抱,湖中有金童、玉女2座小山,湖光山色,风景优美。虹山湖公园总用地面积1.62km2,可容纳21600位市民的休闲娱乐活动,其中拟作为湿地部分的九孔桥以东约有26hm2。虹山湖周边一带现在已是市民喜爱的晨练和休闲场所,但提供的各类配套设施和开敞空间极为有限,景观环境品质需要提升[1]。

近年来水体的污染、原生植被几乎荡然无存、石漠化现象加剧、水库周边村庄的蔓延,对虹山湖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严重破坏。由于虹山湖公园面积较大、现状内部涉及的村民房屋较多,公园的建设需要远期规划与近期整治改造相结合。其中近期整治的范围以环湖路为界,同时包含现状的虹山湖公园,面积51.19hm2,重点对绿化、亮化、配套设施等内容进行提升改造,推动公园的前期建设,尽快为市民提供环境优良的开放空间[2]。

按照项目要求,该湿地公园大致分为5个区域,即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及管理服务区。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生态保育区位于湿地公园的中、北部;其次为合理利用区,位于湿地公园的中、南部。恢复重建区包含于生态保育区之内,是该地区生态、景观、功能等较差的区域,需重点重建、恢复,以求重新成为生态稳定、景观效果突出的区域[3]。

“湿地人家”重点项目位于合理利用区的D1片区,占地面积约2hm2,是为该湿地公园餐饮、休闲娱乐而设立。片区内要求有“湿地人家”主题餐饮建筑,茶室书屋、凉亭、近自然式花架等配套建筑。

由北京诺兰特生态设计研究院承担的该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探讨了如何通过建设生态效益突出、观光效果良好的个性化湿地公园,将“湿地与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各个方案的落实有机地融入湿地公园的设计中,从而落实“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2设计构思

充分体现该片区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即湿地环境中小桥流水、忽而开敞忽而茂密的植物群落之中一户“人家”掩映其中,“人家”利用却又不破坏自然、人处自然却又隐于自然、环境幽静却又不阴森可怖,在自然湿地环境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特色,以及在设计中与其他功能分区的不同特点。

2.1 主题性与功能性相结合

场地设计始终把“湿地”与“人”作为主题,使得主题餐饮建筑周边环境成为最集中最重要的室外环境。与此同时,通过木亭、近自然花架、条形水系的设置,使得周围环境中处处体现着“人”与“湿地环境”的和谐共处。该处建筑类型主要以提供游客的餐饮服务以及阅读休闲为主,因此周围景观配置也应符合这些功能。不仅应在功能上为游客提供餐饮休憩的需求,充分发挥其服务优势,也应让游客在服务过后游览观光之余、闲暇休憩之时,驻足欣赏周围美景,体验这种湿地人家怡然自得的意趣。

2.2 人性化设计的体现

该场地的设计突出“人与湿地”和谐共处,主要体现为游客在游览该处美景之余驻足品尝具有该湿地公园地方特色的美食,体验湿地人家的生活环境;足困人乏之时,品茶读书,感受幽静生活的意境。设计在兼顾游客视觉和审美要求的同时,也设置木质凉亭、近自然花架、木质座椅等多处休憩小环境,并配有叠石花境等。建筑前小广场设置叠石水池,周围用各类盆景作为盆景展示区,以点缀景观,更加烘托出周围环境幽静典雅的意趣。

2.3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公园绿地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到项目地区的立地条件与场地周围的相互关系及城市肌理,大片的树丛林带与草坪相互结合使得公园绿地与周围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景观整体。树丛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富有层次,使得绿地景观在这2hm2的土地上充满变化。该处绿地与整个湿地公园绿网紧密相连、互相嵌套,为公园内环境带来活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3树种选择与景观配置

3.1 植物种植设计

种植设计以充分体现虹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环境总体规划宗旨为前提,按照规划的景观分区将植物的科学性、功能性、艺术性融合在一起;以当地树种为先锋种群,借鉴当地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特点,确定该区的植物景观群落以阔叶落叶林为主,配以常绿针叶与落叶阔叶、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树混交的基本植物外貌[4-5]。

3.1.1主体建筑区

“湿地人家”主体餐馆前以玉兰、海棠、桂花、牡丹组成的植物小组团作对称布置,取“玉堂富贵”之意。建筑南侧靠近基址处种植牡丹作为基础栽植,以弱化建筑材质的硬质感。建筑周围乔木以石榴、玉兰+海棠、海棠+桂花组团散点布置,与周围草地构成视线较为开阔的疏林草地。此处疏林的设置,不单单使建筑周围的植物景观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功效,令餐馆周围的植物景色由早春可以逐渐延续至深秋;而且巧妙地“借”周围美景于餐馆内,使餐馆内用餐的游客在用餐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欣赏到周围的美景,增添餐馆的情趣。建筑北部用金银木行列种植,以适当地遮挡视线,使整个餐馆处于半封闭空间内,增强餐馆的安适度。

3.1.2品茶阅读区

以视线较为疏漏的植物为主进行围合,使得茶室书馆能够掩映其中,形成似现非现的景观效果。这类植物主要是金色垂柳,并辅以鹅掌楸、梓树。植物组团构成3个小的半围合空间的设置,为此处游客提供了一个较为舒适的休憩环境,更加凸显幽静典雅的意趣。建筑正门前设有一、二年生花带以及玉兰、石榴、金山/金焰绣线菊组团构成的植物景观,强化了茶室书馆前的景观效果。芳香观花的植物主要有玉兰、海棠、石榴、鹅掌楸,观叶植物主要有八角金盘、金山/金焰绣线菊,观果植物主要有石榴、海棠、火棘等。

3.1.3古松听涛区

顾名思义,此处乔木以马尾松、油松、雪松为主,并以木亭、叠石坐镇其中,营造出“坐听万壑松涛”的古朴、优雅意境。其间,受光较好的地段点植玉兰、女贞、火棘等小乔、小灌木,增加植物景观的层次。靠近主体建筑区广场一侧以玉兰、金山/金焰绣线菊为主,使得周围景观不至于单一重复。大片浓绿的松树作为整体背景将嫩绿的玉兰承托而出,为游客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为保持此处的幽静意趣,靠近路旁一侧仍用金银木行列种植,以求遮蔽视线。

3.1.4疏林闲散区

以大片缓坡草地为主,其间以植物组团的形式进行造景,营造出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聚散得当的疏林草地空间。此处场地较为开阔,使得游客的视线得以舒展,与前几处植物景观配置对比较为突出。花架旁设有一、二年生花带,增加植物景观的丰富度。花架周围种植攀援藤蔓植物如藤本月季、紫藤、凌霄等,强化垂直绿化。乔木主要有鹅掌楸、梓树、雪松、桂花等,灌木、地被主要有金叶女贞、火棘、珊瑚树、八仙花、八角金盘、土麦冬等。

3.2 景观配置设计

3.2.1构图方面

木质古亭的设置不仅可供休憩、观景而用,也解决了构图上偏重的问题,与主题餐馆、茶室书馆共同构成“太师椅”式的布局。这种布局形式来源于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运用,而“太师椅”这样的构图形式也是较为稳定的一种[6]。近自然式的花架配合攀援类植物、一二年生花带、叠石的应用,使得人工景观更好地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较好的休憩、观景场所。此处既可观水观花,构图上也与木亭、餐厅互为对景[7-8]。

3.2.2植物空间

为了营造安静、舒适的空间,利用植物的遮蔽功能与曲折的道路相结合,将主体建筑遮障于其中,使其不受道路上往来的行人及车辆噪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起到障景的功效。在东北方缓坡草地上组建植物组团景观,配合流水、叠石、花架、攀援植物、一二年生花带等共同构成疏林和缀花草地景观,使视线得以延展。木亭周围以松柏类植物为主,以此衬托古朴、静谧的格调。茶室书馆周围以金丝垂柳作基调。在微风的吹拂下,金色的柳条随风而动,建筑在柳树的环绕中若隐若现[8]。

3.2.3水体配置

“水源于自然,汇于人家之旁者,人且用之。”水体的设置使得此处的设计重点“湿地人家”更为突出。水体构图模式模仿苏州网师园水池的设置手法,将“水源”藏于花架前叠石处,水流层层跌进、蜿蜒曲折。在沿水路旁设置天然形式的花岗岩及湿地植物,营造出蜿蜒起伏的自然式水景。水流最终汇于小广场的水池中,与水中的湖石假山共同构成广场上重要的景观节点。在水池末端设有“水尾”,使得水流既有源头,又有去处[9]。

3.2.4道路组织

为了适应游客进入湿地公园健身休闲以及整个公园管理路线的需求,该处的游步道以多种方式与公园中的主干道、次干道有机结合,使得整个园路闭合完整。车行道与园路相分离,并且用适当的植物群落作分割处理,既有效避免行人与车辆冲突,又使得车辆的往来不影响到游客的活动与休憩。园路曲折蜿蜒,富有变化。选用多种材质如木栈道、石汀、碎石路、冰纹路、砖砌路,使得游客在游览观景同时,体验不用材质道路所带来的不同感受[10]。

4结论

1)湿地公园中的合理利用区是湿地公园中专门为游客提供散步、休憩、旅游、娱乐等活动的设计规划区域。人类合理利用自然环境,改善居住、休闲环境才是该区域的主题。人类活动的特征、人性化设计应该是该区域在规划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作为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项目的设计与建设,不应只考虑发挥生态效益,也应该将人性化设计融于其中,使得游客在游览公园中不仅可以欣赏到

2)分析当地地形地貌的形成机制以及地形所表现出来的空间特点,可以得到适宜该区域驳岸营造的地形——模拟丘陵型。模拟丘陵型是在自然丘陵地形的基础上,适当将某些较为陡峭、难以利用的地势用人工土方工程进行开掘、填补等手段创造出近似于自然丘陵的地形。在此基础上栽植当地的乡土树种,并配合景观树种打造出较为稳定、贴近自然的区域地形特色[11]。

3)植物群落配置不仅仅应只注重植物空间氛围的营造,也应注重树种树形所创早出来的意境。听涛区的油松以孤植的方式突显其苍劲有力的美感,形成视觉焦点;松柏类树种以群植的方式营造出大片松柏林,衬托古朴的意趣。植物群落氛围的营造应注重植物空间形态的围合与自然形式的布局。例如,品茶阅读区利用植物群落相互组合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几个开敞、半开敞、围合空间,创造出类型多变的植物群落布局[12]。

目前,国内对于湿地公园驳岸带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和案例运用还较薄弱。本设计所总结出的一些方法虽然适应当地驳岸带景观设计的部分要求,但还是深度不够,在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今后还应多吸取国内外岸带景观规划设计的成功案例,以促进湿地驳岸的合理、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说明书[R].2009.

[2]安顺市虹山湖公园近期整治规划[R].2010.

[3]贵州安顺市虹山湖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R].2013.

[4]李海荣,樊国盛,魏开云.安顺市园林绿化植物资源种类及应用情况调查[J].林业调查规划,2007,32(1):154-157.

[5]李永康.贵州树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5.

[6]陈炜.风水理论在人居环境水景营建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7]徐爱华.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8]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9]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10]彭涛.广州体育公园景观规划设计[J].中国城市林业,2007,5(6):22-23.

[11]贾彤玉.城市河岸景观空间的风景营造手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12]陈敏婕.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构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猜你喜欢

湿地公园驳岸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基于功能分区的城市人工湖景观驳岸生态设计
——以中山市逸仙湖为例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浅析人工湖驳岸类型在工程中的应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基于小型核电站构建海岛型微电网的规划设计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实践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探究
探析工程力学和美学在园林景观驳岸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