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苗香榧早实丰产栽培技术
2015-01-25吴米良徐奎源徐建平董海日张诗峰
吴米良徐奎源徐建平董海日张诗峰
(1浙江省建德市乾潭镇林业站 311602;2浙江省建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311600)
中大苗香榧早实丰产栽培技术
吴米良1徐奎源2徐建平2董海日2张诗峰2
(1浙江省建德市乾潭镇林业站 311602;2浙江省建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311600)
通过培育香榧中大苗造林技术研究,总结出一整套种植、管理、移栽、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解决了香榧小苗造林成活率低、管理成本高、结实迟等问题,为实现香榧早实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香榧;移栽;造林
香榧又名细榧、榧树、大榧、玉山果,是红豆杉科榧属的常绿乔木,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干果,也是世界珍稀干果之一。香榧果仁可食部分占68%、种仁食油占50%左右,蛋白质10%,碳水化合物占28%。炒熟后食用,榧香芬芳、松脆可口、营养丰富、品味独特;冷榨的榧子油,适于凉拌,是优质食用油;种仁亦可作药用,有润肺、化痰、止咳等功效,以及护发等作用。特别是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绿色食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香榧树姿优美,四季常青,树干雄伟挺拔,细叶婆婆,寿命长,是良好的庭园和水土保持树种,其树皮含单宁,可提制工业栲胶,其假种皮可提高级香料;木材致密、纹理直、硬度中庸、具弹性、不翘不裂、耐水湿,可做高级家具、造船等。香榧也是一个值得大力开发的经济树种之一,但由于其生长速度较慢,结实迟,从开花到结果需20年左右,如果在香榧早期促进树体快速生长,快速扩大树冠,并使树冠快速成形,可以提早实现早产、丰产。为此,我们进行了培育香榧中大苗造林的早实、丰产一系列试验。
1 良种繁育
1.1 实生苗繁育
香榧成熟一般在9月中下旬左右,当假种皮由青绿转为黄绿,在部分种皮发生纵裂,少量种子开始脱落,即可采种,最好采用自然落果方式收集,采集后的香榧用人工剥除假种皮,即可层放沙藏催芽,层放沙以洁净河沙为好,用沙量与香榧种子以5:1为宜,沙的含水量在3%~5%,一层沙一层种子,贮藏期间,每隔7~15d检查一次,除去腐烂种子,天旱时要经常浇水。一般香榧种子12月底即可发芽达60%以上,翌年3月发芽率可达80%以上,即可分批播种,培育实生苗。
1.2 嫁接苗培育
香榧采穗母树应选择15~20a生的健壮、品质优良的壮龄树,在母树的树冠中上部外
围选取发育健壮的1年生侧枝作接穗,随采随接(注:长途引种,接穗需沙藏),嫁接时间以3月底左右接穗绽芽前,嫁接方法以劈接、切接为宜,也可用挖骨皮法,成活率可达90%左右,嫁接后培土前先施入进口复合肥450~750kg/hm2,并要及时做好防病治虫、松土、除草、施肥等管理工作。由于香榧幼树喜庇荫,因此要搭好荫棚遮荫,透光率以20%~30%为宜,对已成活的嫁接苗,要及时除去砧木上的萌芽。
2 中大苗培育
苗圃地应选择在造林地附近(以便日后大苗移栽上山方便),地势较高,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水方便的背阴地方,以沙壤土为宜,在移植前,对苗圃地要进行深翻,每公顷施栏肥3000kg或复合肥375kg、碳酸氢胺750kg,并施硫酸亚铁等农药,精耕细作,平整后做好苗床,一般苗床宽1.2m,沟深30cm,沟宽30~35cm,以东向西为宜;选择根系发达、主侧根多,有2~7个以上分枝,根茎粗在1mm以上的优质壮苗进行移栽,移栽密度株行距为80×100cm。由于香榧系肉质根系,皮层特别厚,含水量特别高,因此起苗后应立即装入预先备好的尼龙袋中,每袋5~10株,扎紧袋口,置于庇荫处,边起苗,边装袋,防止根系失水,影响成活率,最好带小土球移栽。为了加速生长,移栽完毕后,立即用40%~50%的遮荫搭成荫棚,荫棚高1.5m左右,做好松土、除草、肥水等管理工作,施肥前期以尿素等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经过精心管理,经3~4a培育,苗高可达1.5m~2m左右,地径粗可达3 cm左右,即可上山大苗造林。
3 早实丰产栽培技术
3.1 造林地选择
由于香榧系半荫性树种,喜气候温和湿润,夏日凉爽多雾,直射光不强,群山连绵,沟谷纵横的山区、半山区。在开阔的低丘缓坡,夏日酷热干旱,土壤浅薄贫瘠,空气干燥,香榧生长不良,不结果或甚少结果,因此造林地以海拔200~700m,坡度30º以下的阳坡(海拔较高处)的中上部和地势较开阔的沟谷两岸的缓坡地、农耕地为最适宜,虽香榧对土壤要求不严,ph值5.5~7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均可栽植,但以土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沙质壤土为好。
3.2 造林
香榧的造林地切忌全面劈山、全垦整地,以小块(直径1 m左右)或窄水平带状(带宽1 m左右)劈山整地,挖大穴(直径80×80cm、深60cm以上)为宜,必须彻底转变全垦整地或宽水平带整地的传统观念,这样才能为香榧苗营造一个半庇荫(侧方遮荫)的生态环境,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并在穴内填入杂草、焦泥灰、栏肥等有机肥作基肥。栽植密度株行距以(5~6m)×(5~6m),每公顷300~450株为宜,并应根据地形、地势、授粉期主风方向等因素,配比3%~5%的授粉树;移栽时间以早春(2月下旬~3月上旬)为宜,秋未冬初虽宜造林移栽,但要预防旱冬,中苗移栽时必须带土球30~50cm大,移栽时应随挖随栽,切忌将苗木用稻草绳进行包扎,以免打破土球,影响成活率。有条件可采用容器大苗,以保证成活率。
3.3 培育管理
造林当年以不抚育为宜,林间密度不太高的灌木杂草有利于改善高温干旱季节林内的温湿度条件,千万不要在高温干旱季节即将到来之际,把林地搞得光秃秃的,尤其是在定植穴内的少量杂草应予保留,不要锄铲,有条件的可在定植穴四周套种高梁、玉米等高杆作物,以起到侧方遮荫作用,给香榧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定植穴内无杂草或杂草太少,可用杂草、秸杆或鲜草等进行地面覆草,以起到降温保墒效果。造林当年,原则上不施肥,从第二年起逐步加大抚育、施肥力度。抚育时间:第一次在3月下旬至清明节前,第二次在6月份出梅之前,第三次在解除旱情之后,结合抚育,适量施肥,最好用农家肥,如用化肥,每公顷可施复合肥450~525㎏,具体可按榧树大小而定。
3.4 人工授粉
香榧属雌雄异株,要形成果实必须进行授粉,对自然授粉不足的可采用人工授粉方法,提高香榧产量。在4月中旬左右,当花蕾由浅绿色转为淡黄色,少数花囊开裂花粉将要散发,即可采集花粉,常温下花粉的生活力可保持15d左右。授粉方法可用竹筒摇杆或清水喷雾法,但以清水喷雾法效果较佳,即把雄花粉放在小容器内调成糊状后倒入高压喷雾器内搅匀后喷洒到雌花上,使花粉液粘贴在雌花上,一般100g左右花粉用一喷雾器(12.5㎏)水进行喷洒,为提高授粉率,应多次授粉,并在4月中下旬香榧花期和5月中下旬香榧落果期用“万果宝”等保花保果剂进行叶面喷施,以提高香榧着果率。
3.5 病虫害防治
目前建德市香榧的主要病虫害是蝽象和细菌性褐腐病。蝽象主危害香榧的新梢、叶片、幼果,造成新梢、叶片凋萎,幼果大量脱落,该虫有3次危害高峰:第一次在4月中旬,此时混合芽抽生的新梢(即结果枝)长度在2cm左右;第二次是叶芽抽生的新梢长到2cm左右时(比第一次迟7~10d);第三次在4月底至5月上旬,危害上年的幼果和当年受孕不久的幼果。防治应抓住第一次高峰的前期,虫害处于幼年阶段(即若虫)时,用“速灭杀丁”、“敌杀死”、“功夫”等菊脂类农药进行喷杀。细菌性褐腐病主要发生在地势低洼、湿度大,梅雨季节雾气沉积之处,一般在5月上旬开始发病,下旬发病高峰期,受害幼果萎缩成僵果并陆续脱落,可用5%“菌毒清”300倍液,在4月中下旬和5月上旬连续喷施2次,防治效果较佳。
4 小结
通过对培育香榧中大苗造林的技术研究,苗圃式集约培育管理的香榧中大苗生长速度快。总结出了一整套种植、管理、移栽、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解决了香榧小苗造林成活率低、管理成本高、结实迟等问题,大大节约管理成本,实现香榧早实丰产栽培。
[1]韩宁林,王东辉.野生香榧幼树开发利用研究补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吴明,任钦良.名特优果树栽培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
[3]丁建林,施玲玲,孙蔡江,等.香榧低产原因及丰产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1,15(3):35-37.
[4]徐志宏,吾中良,陈秀龙,等.香榧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S723.1
B
1004-7743(2015)04-0048-03
2015-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