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猪蛔虫病的防治方法

2015-01-25姜艳波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7期
关键词:蛔虫病蛔虫胰管

姜艳波

(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畜牧兽医科,黑龙江黑河 164131)

浅析猪蛔虫病的防治方法

姜艳波

(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畜牧兽医科,黑龙江黑河 164131)

猪蛔虫病是猪蛔虫寄生猪小肠而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仔猪,是猪常见的寄生虫病。本病流行和分布极为广泛,呈世界性分布。笔者根据多年兽医临床经验,对猪蛔虫病的防治进行分析。

猪蛔虫病 临床 防治

1 流行病学

猪蛔虫病非常流行,仔猪,尤其是3~5月龄的仔猪感染此寄生虫病的概率非常高。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类为以下几点:(1)寄生虫无须中间宿主,生活史简单。(2)寄生虫的繁殖能力强,雌虫每天产卵数量能力极强。当饲料和水被感染性虫卵污染了(包括生的青绿饲料),并且被猪食用,则猪只会感染蛔虫,患寄生虫病。如果仔猪食用了被虫卵沾染的乳汁,则也会因为感染虫卵而发生猪蛔虫病。虫卵对高温敏感,40℃~50℃30min即可死亡,但化学药品对虫卵的影响不大。

猪场的饲养管理条件和卫生条件设施不完善,以及食用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不良,养殖场过于拥挤,则猪蛔虫病的发病率更高更严重。而本病如此流行的原因之一也有畜主的不重视,其造成的死亡率低,所以饲主就经常忽视驱虫,造成猪蛔虫病蔓延。

2 临床症状

猪只年龄大小,体质好坏,所感染数量和蛔虫发育阶段的不同,都会影响猪蛔虫病的临床症状,使之不同。一般3~6个月大猪的临床症状会严重些。

感染早期,即猪蛔虫病的幼虫移行期间,会伴有轻微咳嗽,呼吸频率变快,食欲减退,体温测量后高达40℃的明显的肺炎症状。感染蛔虫病后,严重的话还会造成猪只精神不振、呼吸短促和心跳加快症状。

食欲缺乏的症状,有时候食欲也会时好时坏,伴有异食癖。患病后的猪只多会不喜走动,喜躺卧,

历经1~2周时间后,病情会随之好转,但也可能会更加严重,导致猪只体质渐渐虚弱而死亡。病猪营养不良,体型消瘦,贫血,被毛粗乱逆立,有的生长发育受阻,变为僵猪。感染后严重的猪只,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频率凌乱,伴有沉重而剧烈的咳嗽声,如果此时病猪感染流感、猪瘟和猪气喘病等疾病时,往往是因为肺脏中的蛔虫幼虫的协同作用,使患病猪只病情加重,最终死亡,猪只如果出现剧烈腹痛现象,并且毫无食欲,是由于大量蛔虫成虫在肠道内寄生,并且扭转成团,堵塞肠道,此情况对猪只生命产生严重威胁,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会使其肠道破裂,最终死亡。如果猪只患上胆道蛔虫病或者胰管胰脏等疾病,则是因为蛔虫进入了胆总管或者进入胰管,堵塞了胰管。以上情况在猪蛔虫病中非常常见,出现此情况的猪只在初期会拉稀,体温随时升高,食欲不好,之后体温会下降,但是猪会出现剧烈腹痛,卧地不起,四肢乱蹬,4~8d,猪只死亡。

3 病理变化

猪蛔虫病的发病初期,小肠黏膜出血,有轻度水肿症状,浆液性渗出,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肝脏可发现出血点,组织混浊肿胀,脂肪变性,有时出现肝脏局灶性坏死,有时可在肝组织中发现暗红色幼虫移行痕迹。幼虫通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对肺组织造成损伤使其出血,并在其表面发现大量出血点以及暗红色斑点,肺组织致密,导致水肿,肺泡内充满水肿液,肺病变组织沉于水,此时,在肺组织中常可发现大量虫体。发病后期,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白色斑纹出现在肝表面,还可发现数量不等的虫体寄生于小肠内。如果肠道内寄生数量不多,则肠道无明显变化。若寄生数量多,可见有卡他性肠炎,肠黏膜散在出血点或者出血斑,甚至可见溃疡病灶。肠破裂的可见腹膜炎,肠和肠系膜以及腹膜粘连。偶尔可见虫体钻入胆道。虫体钻入胰管,则造成胰管的炎症。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粪便检查发现虫卵及病理剖检确诊。

直接涂片查虫卵:一般1g粪便中虫卵数量大于等于1000个时可以诊断为蛔虫病。蛔虫的繁殖力很强,用直接涂片法很容易发现虫卵。

饱和盐水漂浮法:首先,饱和盐水的制作,用1L热水溶解380g氯化钠(或食用盐),待水温凉至室温时候,留做备用。第二步,准备10g粪便,100ml的饱和盐水,粪便与饱和盐水混合均匀后,用60目铜筛过滤,滤液用三角瓶或烧杯收集,放置20~40min,待其沉淀后,虫卵会浮在水面上,此时,使用一个直径5~10mm的铁丝圈,与液面平等以蘸取表面的液膜,抖落于载玻片上,在盖上盖玻片,之后使用显微镜进行检查。

蛔虫幼虫检查法:在肝和肺组织有蛔虫病变和幼虫,可以采用贝尔曼法检查幼虫。具体方法如下:将被撕碎的已经病变的肝组织或肺组织放置于铁丝网筛上(网筛事先置于漏斗上,漏斗下用胶管连接一个小试管),之后加入温水,水温40℃,1~2h后,检查试管底部的沉渣,可以发现幼虫。

5 防治

治疗:选用一般常用药物即可以治疗驱虫,可以使用的驱虫药有:

(1)敌百虫,80~120mg/kg·bw,拌料。(2)噻嘧啶(噻嘧啶),30~40µg/kg·bw,拌料。(3)左旋咪唑,4~6mg/ kg·bw,肌肉注射;8mg/kg·bw,口服。(4)丙硫苯咪唑,10~20mg/kg·bw,一次口服。(5)伊维菌素(害获灭、伊福丁、伊力佳等),0.3mg/kg·bw,皮下注射,商品为1%溶液,可按每33kg.bw注射1ml计算。

预防措施:规模化猪场采用综合防治措施,猪舍和运动场要保持清洁卫生,随时注意周围环境,猪的排泄物等及时清理干净,并实施无害化处理,以便于禁止病原扩散,保护环境。此外,保持猪场所用饲料以及饮水的卫生,防止通过饲料和饮水感染,还要保持周围的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以免交叉感染。

猪场应该定期对场内的猪进行驱虫工作:包括配种前种猪,产仔前1周的母猪,以及断奶前仔猪。每年,蛔虫病流行的养猪场,要在春季和秋季,分别对猪场的所有猪群进行一次驱虫,尤其是断奶后到6月龄的仔猪,要实行1到3次驱虫。此外,要将引进猪场的种猪先独自隔离一段时间。之后对种猪进行检验,检验出由寄生虫病的,先对种猪进行驱虫,直至确保种猪没有寄生虫感染后,才可以并群饲养。

猜你喜欢

蛔虫病蛔虫胰管
马副蛔虫的中草药防治试验研究
湖南省长沙市野猪源蛔虫分子鉴定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猪蛔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猪蛔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秋季养猪谨防猪蛔虫病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管病变的MRCP特征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高频宽带超声在学龄前儿童胰腺主胰管显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