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护理
2015-01-25皮健庞雪
皮 健 庞 雪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应用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护理
皮 健 庞 雪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目的了解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7例胆道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对27例患者进行护理后,取净结石96.30%,好转3.70%。结论对应用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患者而言,应做好临床护理,严密观察病情,能够提高其治愈率,减少住院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病概率。
胆道镜;胆道残余结石;临床护理
肝胆管结石作为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胆道疾病,应用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患者疗效与安全性高,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防止再次手术现象的发生,能缩减住院时间。为了取得预期的疗效,做好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主要对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7例胆道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疗效,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7例胆道残余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每位患者均在实施胆总管探查术后行T管造影发现有残余结石,均排除急性胆道感染以及出血患者。在这27例胆道残余结石患者中,男性占有20例,年龄26~84岁,平均年龄在(41.2±11.3)岁,女性有17例,年龄25~83岁,平均年龄在(41.4±10.9)岁,其中16例肝外胆管结石,8例肝内胆道结石,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27例患者均实施胆道镜取石,次数为1~3次,1例患者结石过大无法取出,其余26例患者在行胆道镜以及造影后结石全取净。2例术后发热、胆道出血,2例导管脱落,1例腹泻。
1.2 一般方法
1.2.1 取石方法:所有患者于均在行胆总管探查术完成后的1个月实施取石操作。所有患者均保持平卧姿势,相关手术操作者穿戴无菌衣帽,将“T”形引流管拔除,左手握住胆道镜硬质部位,调节方向控制柄以及胆道镜前部分弯曲方向以及角度;右手抓住软质部前部位,适当调整胆道镜,并将其尖端置入腹壁瘘口,进而向着窦道的方法缓慢推进,于镜下发现结石后插入器械孔中进行取石篮操作。当取石篮导管前端与结石发生接触时,张开取石网,做连续伸缩活动,当结石入网时,及时将其收紧并拔出胆道镜,从而取出结石。在治疗过程中,借助胆道镜灌注系统,在胆道内适当注射生理盐水。取石时要检查肝内胆管与总胆管及其末端,如果一次取净残石,则不放引流管;当1次不能取净时,需放引流管进行引流,每次取石时2~3 h,间隔时间为1周左右。
1.2.2 护理方法
1.2.2.1 术前护理:首先,术前检查患者体温、出凝血时间与血常规,取石时叮嘱患者禁食水,强化心理护理,阐述胆道镜取石过程,缓解患者紧张心理,对于过度紧张患者可注射10 mg安定。其次,准备好器械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注意患者体位,取患者平卧位,采用背部垫枕使患者保持向右倾斜姿势,于腰部放置集水器,便于手术冲洗污水流向其中。再者,注意器械摆放位置,在患者足端左侧放置等离子体微爆破碎石机以及胆道镜光源,于足端右侧放器械台,头端左侧设置输液架。
1.2.2.2 术中护理:护士调节机械操作参数,及时补充冲洗液,协助内镜的固定,防止其摆动,取出结石后清洁取石网,注意取石网、逆喷管以及活检钳等方面的规律放置,在胆道镜辅助操作时注意用力,适当调节微爆破碎石机的能量输出,防止能量过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冲洗胆道用的生理盐水中加入抗生素,将所置引流管及窦道做消毒以及润滑处理。
1.2.2.3 术后护理:及时清洗胆道镜及其附属器械,防止螺丝等物品遗失,于清洗完毕后,对器械表面进行消毒处理,器械关节部位施以润滑剂。术后叮嘱患者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术后胆道感染,定期来院复诊。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选取的胆道残余结石患者共27例,通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后,所取得的成果比较满意,取净结石26例(96.30%),好转1例(3.70%)。未取尽的原因患者胆管开口狭窄,导致视野障碍,出现未取尽状况。
3 结 论
肝胆管结石作为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胆道疾病,发病率较高,而在实施胆道探查术后存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残留至今是当前肝胆外科上的难点。应用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患者主要是指在胆道术后,运用胆道镜,在T管窦道将胆总管插入其中,从而达到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目的[2-3]。本文研究显示,做好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愈效果,取净结石达到了96.9%,好转为3.70%,由此可以看出,强化护理干预,做好术前、术后以及术中配合工作,有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治愈信心,最大限度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具体而言,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胆漏,应用抑制胰腺分泌药物,加强营养,结合患者腹部体征,及时实施剖腹探查,避免患者出现胆道出血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强化饮食指导, 防止导管滑脱,加强出院指导,定期开展随访工作[4]。
综上所述,对于实施胆道镜治疗后的胆道残余结石患者而言,强化护理干预,做好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成功率,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许兆龙,田兴梦,陈庆杰,等.胆管结石术后T管造影阴性的胆道镜检查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4):234-235.
[2]耿良元,白剑峰.胆道镜诊治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3615例分析[J].江苏医药,2013,39(4):423-426.
[3]李全福,邵青龙,钟永刚,等.微创胆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25(2):211-213.
[4]余昌中,于聪慧,梅建民.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682例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1):85-87.
R473.6
B
1671-8194(2015)01-02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