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色彩林业建设规划总体布局探讨
——以浙江省桐庐县为例
2015-01-25沈娜娉陈新峰
沈娜娉陈新峰
(1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杭州 310019;2杭州尊和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1)
县域色彩林业建设规划总体布局探讨
——以浙江省桐庐县为例
沈娜娉1陈新峰2
(1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杭州 310019;2杭州尊和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1)
通过对色彩林业建设背景及桐庐县建设条件的分析,按照规划目标,提出桐庐县色彩林业建设规划空间布局结构与工程布局,探讨县域色彩林业建设规划总体布局思路,为类似县域色彩林业建设规划提供借鉴。
色彩林业;空间布局;工程布局
色彩林业是以绿色植物为基调,以色彩植物为素材,以改善生态和民生为目的的社会事业。是提高森林景观效果,丰富城乡生态景观内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1 建设背景
1.1 宏观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全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如火如荼。色彩林业建设是一项创新工作,目前,除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有意识的在森林营造和森林改造方面使用和培育珍贵彩叶树种外,绝大多数地区在培育森林色彩上还是以绿色为主,自然演替色彩森林为辅。
浙江省是资源小省、经济大省,为了探索浙江的科学、永续发展之路,从“绿色浙江”到践行“生态浙江”,再到推进“美丽浙江”,浙江林业始终伴随其发展之路,是“绿色浙江”、“生态浙江”和“美丽浙江”的建设主体,成为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产业。近几年来,浙江省实施平原绿化工程、森林抚育工程、“四边三化”工程和创建森林城市活动,是建设“美丽浙江”的具体实践,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齐头并进,森林质量和森林效益显著提高。2012年底,浙江省彩色树种发展座谈会在兰溪市召开,明确今后一段时间内全省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大力发展以彩色树种为主的“四边”绿化行动,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彩化,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实现从绿化浙江到彩化浙江的大跨越。2013年2月,浙江省部署开展了“发展彩色森林,建设美丽浙江”植树行动,由此开启了工程推进、机制创新、破解难题,加快彩色树种造林的步伐。2014年初,浙江正式启动了“营造彩色森林,建设美丽通道”活动,全省各地以重要通道、主要河流、铁路两侧、城镇四周为重点,结合森林抚育、松材线虫病防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努力把通道沿线建成功能强大的生态线、色彩丰富的风景线、林丰物茂的资源线。除了线上美化,还打造点上景观,连线串点成面勾勒出美丽浙江的彩色框架。浙江省计划到2015年,打造3000万株彩色树种,100万亩彩色森林,给世人一个充满活力的“春花夏荫秋景冬雪”的别样浙江。
1.2 桐庐县色彩林业建设背景
建设色彩林业是桐庐县委、县政府在林业发展新形势下首次提出的全新森林生态发展模式,是桐庐县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的新要求。桐庐县丰富优质的森林资源多分布在偏远深山区,富春江、分水江和交通干线两侧林相层次不丰富,混交林、复层林和色彩林较少,森林景观单一,森林的整体效果较差,与优美的水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符,也与全县倡导的可持续生态环境发展战略不相符。因此,发展色彩林业,提高色彩丰富的生态景观效果是打造“五大桐庐”和“全域旅游景区”,构建中国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最基础性工程。
2 研究区概况
2.1 基本概况
桐庐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县域土地总面积274.4万亩,为浙西中低山丘陵区,境内主要河流有富春江、分水江、壶源江等,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土壤有5大土类,其中红壤分布最为广泛。境内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近年来,社会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较快。201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306.47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9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6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627元。
2.2 森林资源概况
桐庐县林地面积214.2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7.3%,其中有林地面积192.45万亩;森林覆盖率72.2%,活立木总蓄积量414.8万立方米。
桐庐县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浙皖山丘青冈苦槠林栽培区、天目山、古田山丘陵山地植被区,植物资源丰富,已经鉴定的维管束植物共有157科608属1149种,其中木本植物664种,国家保护植物14种。为建设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多效益的森林景观,可选择的彩色树种有200多种(含种下等级)。
3 建设条件分析
3.1 优势
经济基础雄厚,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百强县,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中国科学发展示范县”和“全国绿化模范县”等众多称号;全县森林资源丰富,通过“生态桐庐”、“森林桐庐”、“美丽乡村”等建设,珍贵彩色树种得以示范推广应用,色彩林业建设基础良好;桐庐色彩林业的建设提升了森林质量和生态环境,带动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游的发展,公众参与的热情高涨。
3.2 劣势
首先,色彩林业建设需要多色彩、多规格、多数量的树种,优良的色彩植物是色彩林业建设的关键,而目前桐庐县在色彩树种培养和开发方面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其次,树种的栽培和应用缺乏统一规划,珍贵彩色树种品种少,推广应用不足。
3.3 机遇
(1)新时期中央确立林业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新时期林业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
(2)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2010年8月浙江省出台《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桐庐县按照省、市要求,全力推进“森林桐庐”和平原绿化建设,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3)林业发展的各类产业要素集聚
近年来,桐庐县林业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林业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全社会投入林业产业要素已全面激活,正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互动,给桐庐县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3.4 挑战
(1)绿化用地矛盾突出
桐庐县是典型的山区县,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稀缺,用地需求很大,色彩林业建设用地矛盾非常突出。
(2)建设资金需要量大
色彩林业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覆盖城乡的系统性工程,建设方式多样,建设规模较大,资金投入的压力较大。
(3)工作协调要求高
色彩林业建设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点多面广,内部和外部的协调工作较为繁杂,对工作的协调能力要求比较高。
4 总体布局
4.1 规划目标
在桐庐县现有绿化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色彩林业建设,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景观大幅度增加,植物物种尤其是珍贵彩色树种的多样性和森林景观的多样性明显丰富,森林景观的四季景象富于变换,森林生态系统趋于安全稳定,森林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显著提高;实现村村都有珍贵大树、路路皆是景观大道、城镇村庄都是特色景区,最终达到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绿树成荫,秋有红叶飘霜,冬有踏雪寻梅的效果,使“中国画城”桐庐县宛若唐朝诗人韦庄在《全唐诗》中所描写的“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的意境,将全景展现一幅现实版的永恒的《富春山居图》。
4.2 空间布局结构
依据桐庐县域总体规划,结合全县地形地貌等自然区域特征、森林资源分布、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情况,以及桐庐县森林城市的建设目标,确定桐庐县在色彩林业建设空间布局结构上形成“两轴四区多线点”的综合森林生态体系。
4.2.1 两轴
“两轴”是指富春江和分水江。两轴是桐庐县对外交通、旅游和城镇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发展轴,其景观建设不仅要高起点、高品位,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而且要与沿线的地形地貌、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协调,满足绿、彩、美、畅的要求。
4.2.2 四区
按照全县规划的重点项目分布的区域情况和当地的历史文化、风情风貌,将规划区域分为四大区域,分别为:江南古风历史文化景观区、城郊诗画山水休闲区、中部山花民俗(族)风情区、天溪生态旅游度假区。
4.2.3 多线
主要指G25高速(杭新景高速)、G320线(320国道)、S05线(05省道)、S16线(16省道)、S20线(20省道)、S23线(23省道)等交通干线。
4.2.4 多点
主要指各乡(镇、街道)精品村、亮点工程和道路边坡生态修复等。
4.3 特色工程布局
4.3.1 生态色彩河道工程
(1)富春江
富春江桐庐段是富春江最美的一段,景点众多,现状两岸森林植被良好,规划山体部分补植珍贵彩色树种,江心屿种植水杉、池杉等湿地色叶树种,使之成为色彩丰富,水天一色的景观飘带。
(2)分水江
分水江在桐庐县境内干流最长,流域面积最广,自然景观优美,沿江有天目溪漂流、瑶琳仙境、垂云通天河、瑶琳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红灯笼外婆家等游乐景点。现状森林植被一般,林相不整,规划沿线以阔叶林改造为主,增加乡土彩色树种的数量,主要景点补植珍贵彩色树种。
4.3.2 生态色彩通道工程
(1)G25高速(杭新景高速)
G25高速自北向南穿桐庐县的江南镇、凤川街道、城南街道和富春江镇,全长29.3公里,东靠大奇山,南跨富春江,自然生态环境优美;除桐庐互通外,两侧绿化景观单一,规划在平原段补植彩色树种,山体部分加大针叶林改造、宜林地造林和边坡生态修复力度,彩色树种合理搭配。
(2)G320线(320国道)
G320线桐庐段位于G25高速和富春江之间,绿化整体效果较好,规划对沿线断带进行补植,入村路口建设村庄休闲公园或以彩色树种为主环村景观隔离林带。
(3)S05线(05省道)、S16线(16省道)、S20线(20省道)、S23线(23省道)
省道线是桐庐县交通网络中的二级干线,目前单侧绿化多为一行,且断带较多,总体质量较差,规划沿河和平原路段进行补植,有条件的路段设两行以上林带,互通路口重点建设以彩色树种为主的景观片林。
4.3.3 生态色彩风景林工程
主要是指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瑶琳国家森林公园和白云源省级森林公园以及其他市县级森林公园。
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以森林资源为主体的自然景观公园,瑶琳国家森林公园以洞石景观和野生保护植物为主要特色,白云源省级森林公园以高山草原和自然山水见长,其他公园各有特色。目前,公园中森林植被类型较多,主要有针叶林景观、混交林景观、阔叶林景观和灌丛景观等,不同的景观类型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森林景观,提升了公园的森林景观价值。公园局部区域的彩色树种较为丰富,主要是秋季的观叶和观果树种,缺少四季的色彩变化。规划通过增加四季地被花海景观给山林增添活力,同时丰富乔木层的色彩,通过森林抚育、补植等人工促进方式赋予公园森林色彩的四季变化,除春华秋实和夏叶冬雪等传统景致外,增添观果、观径等森林色彩新内容,使公园中游客可达区域的阔叶化率和色彩化率100%,四季色彩变化明显。
4.3.4 乡镇亮点工程
主要指布局中的“多点”,是桐庐县色彩林业建设的主要项目,分布于全县各乡、镇、街道,涵盖全部的建设内容,建设模式多样。
(1)江南古风历史文化景观区:该区色彩森林建设依托江南区块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山地色彩林和庭院色彩林为主,色调为红色、黄色和白色,主要涉及凤川街道、江南镇和新合乡等。
(2)城郊诗画山水休闲区:该区色彩森林建设以富春江山水画廊为主轴,以景观公园和休闲绿地建设为重点,山地色彩林和湿地色彩林为主要模式,色调为红色、黄色和绿色。主要涉及桐君街道、城南街道、旧县街道、富春江镇等。
(3)中部山花民俗(族)风情区:该区色彩林业建设以突出桐庐县“山花节”的缤纷色彩,重点打造莪山畲族风情带,以生态经济型的色彩林和庭院色彩林为主,色调为粉红色、黄色和白色。主要涉及横村镇、瑶琳镇、钟山乡、莪山乡等乡镇。
(4)天溪生态旅游度假区:围绕天溪湖生态旅游区,重点营造计有丰富色彩的水土保持林和涵养水源林,以山地色彩林和风景色彩林为主,以绿色为主色调,红色、黄色和白色为点缀。主要涉及分水镇、百江镇和合村乡等。
5 结语
通过对桐庐县色彩林业建设规划总体布局的分析,类似县域的色彩林业建设总体布局要依据当地地形地貌、自然区域特征、森林资源分布等生态本底、衔接县域总体规划等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根据规划目标,确定县域色彩林业建设空间布局结构。同时,县域色彩林业建设必须具备一定条件,以桐庐县为例,首先桐庐县拥有丰富优质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高,绿量充足;其次桐庐县经济基础雄厚,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通过“生态桐庐”、“森林桐庐”、“美丽乡村”等建设,色彩林业建设基础良好;再次,桐庐县作为“森林休闲养生建设试点县”,基于对整个浙江、整个杭州的生态建设角度出发,需要桐庐县进行色彩林业建设。与此同时,针对基础条件薄弱的县域进行色彩林业建设,规划进行局部的改造为主,结合造林、绿化项目,优化树种配置。
∶
[1]林云举.美丽浙江 从林开始 着力建设千万亩“彩色健康森林”[J].浙江林业,2014,(08):4-5.
[2]李作文,李雪飞.园林植物季相景观设计手册(秋冬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3]王铖,朱红霞.彩叶植物与景观[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4]杨俊杰,张建国,汪云.色彩植物的园林应用及发展前景[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17(04):1-3.
S731.2
B
1004-7743(2015)03-0050-05
201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