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2015-01-25李红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期
关键词:内科病房内科风险管理

李红丽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李红丽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呼吸内科100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通过临床观察统计得知,观察组患者临床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呼吸内科病房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临床护理风险率的发生,还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护理风险管理;呼吸内科;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直接或间接的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发生在整个临床护理操作、抢救、配合以及处理等环节中。而护理风险管理是根据以往的风险事件处理经验,总结并确定其存在的危险因素,在明确之后,针对危险因素提出解决方案,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从而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临床上,呼吸内科患者较多,而且多以中老年人为主,一般病情较重,发病突然,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护理风险。随着人们对维权意识和法律认识不断的加强,所以本文通过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取得了显着的临床效果,不仅降低了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而且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100例呼吸内科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为45.6岁,病程均在5个月~20年;观察组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为43.6岁,病程均在6个月~22年。另外,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以及其他病史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50例呼吸内科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每天定时检查病房,观察并统计临床护理效果,护理风险发生率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等。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观察组50例呼吸内科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首先需要先明确呼吸内科具体风险因素,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或者询问相关护理人员,进行总结分析得知,一是护理风险发生和医疗纠纷是最主要因素;二是护理人员本身因素;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欠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护理技术不精湛以及相关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等均可以引起护理风险的发生。三是医院环境原因;医师标示物不明确或不清楚,相关医疗设备老化、缺乏保养、使用不当,以及医院安全设备不健全等也可以引起护理风险的发生。为此,本文就通过以上风险因素进行制定风险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建议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护理流程;制定完善详细的护理管理模式(常规护理措施、应急预案措施、护理制度以及流程等),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团队,确定护理风险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还有护士组长、护士等人员组成,每周组长进行定期检查,每月护士长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等,首先,针对每个护士的临床表现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分析和讨论;其次,更准确的找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及时有效的整理并提出相关的修改措施;最后,将修改后的相关措施反馈给临床护理人员,并及时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制定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规章手册,规章手册大体包括以下内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专业技术操作、临床常用药物、相关工作制度以及仪器使用等情况,这样更便于护理人员更快更好的熟悉工作情况。强化护理人员工作制度问题,如护士考核制度、药物的管理制度、查对制度、仪器检查制度、查房制度、消毒和隔离制度、患者的转运制度、交班制度以及仪器维修登记制度等[1]。加强护理人员的各个工作操作流程的规范性,比如呼吸机和监护仪器操作流程、输液流程、引流管更换流程、心肺复苏流程、异物窒息急救流程、压疮流程以及管道护理流程等方面。另外,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及时进行救援,特别是针对身份特殊患者、药物过敏患者、具有传染性或有交叉感染患者以及危重患者等进行特殊标记并登记在册,在交接班时记录清楚,避免出现差错,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②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风险意识,同时加强护士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护士的临床法律意识。医院可以请医学法律专家讲解法律法规先关知识,另外医院可以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并讨论相关真实案例,借助案例来帮助护士加强理解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护理风险意识。根据护士的情况提高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制定护理安全培训制度和专业技术的相关培训制度,来提升护士的防范风险意识和处理能力。医院制定每周查房制度,积极参与临床医师的“ 三严三基”学习,以及积极配合医师在紧急风险事件、 急救仪器、医疗器材使用、考核制度等方面的培训和预案演练,来全面提升护士的操作技能、心理素质及观察和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2]。针对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方面,语言使用不当从而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情况,可以安排善于交际的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技巧方面的讲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临床护理能力。③加强医疗健康宣传工作,制订护理风险评估表并采取相关措施处理;首先,根据以往风险事件发生经验针对坠床、走失、压疮、跌倒、烫伤等风险进行评估,并对风险等级评定;其次,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加护床栏、梯子要加扶手、物品摆放注意、危险品要放在远离患者的位置。另外,保持病房内、走廊等地面干燥,避免患者滑倒事件的发生;最后,护理人员每天可以陪患者聊天,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等不良心态,注意患者身心健康[3]。制订呼吸内科健康教育手册,护理人员发放给患者及其家属,并宣传指导疾病知识,更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④针对护理风险事件的处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事件处理的积极性,找到事件的发生的根本原因,医院管理人员组织护士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和探讨,对真实案例进行分析,每个人提出相关的问题或建议,并制定针对此事件的有效处理措施,同时鼓励护士积极发现问题,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⑤健全医院环境设施;首先,美化医院病房环境,加强和完善医院服务设施建设,安置防护栏、醒目的标识牌。同时改善各科室的工作环境,定期的检查、保养和维修医疗急救器材,专人管理,定点放置[4]。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是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的分析,并采用t检验作为计数资料,以P<0.05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临床观察统计得知,观察组患者临床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0.0%)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4.0%),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3 结 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对现有或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针对性的分析处理,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来降低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进而避免对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伤害。而呼吸内科是临床上危重患者、中老年人居多,而且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法律法规的认识不断的提高,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不断增多,而呼吸内科也是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科室,所以本文通过对呼吸内科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取得了显着的临床效果,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病情,降低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还能提高患者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李芳莲.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8):188-189.

[2]李嫦燕,任为为,韩婷.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吉林医学,2013,34(23):4829-4830.

[3]汪钟灵.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236-237.

[4]贾宝琴.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713.

R473.5

B

1671-8194(2015)01-0255-02

猜你喜欢

内科病房内科风险管理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析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实践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内科病房医护人员对医护合作态度的研究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