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丽水市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几点建议

2015-01-25蒋凯亚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丽水市丽水标准化

陈 英,蒋凯亚

(丽水市农业局,浙江丽水 323000)

对丽水市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几点建议

陈 英,蒋凯亚

(丽水市农业局,浙江丽水 323000)

为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战略,发挥标准对生态农业、生态精品农产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围绕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发展生态精品农业这一主题,介绍丽水农业标准化建设情况,提出一些工作举措和建议。

农业;标准化;质量;安全;丽水

丽水市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战略,发挥标准对生态农业、生态精品农产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打造全国生态经济和生态保护双示范区,通过标准化实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现状

丽水市的农业标准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已成为发展高效农业、促进生态精品战略实施、加快多项技术集成推广的重要方法。到2014年底,全市共制定农业标准214个,且多个标准成为浙江省省级标准,如松阳银猴茶、遂昌竹炭、瓯江彩鲤等。全市检测机构已有10家,能开展检验项目共有4类467个参数。标准的制定实施,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青田县山鹤杨梅标准,规定了山鹤牌杨梅的适应环境、壮苗培育、栽培技术、病虫防治、采收包装、贮运销售等,对生产技术的规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问题

由于农业标准化是一项涉及面广、关系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形势下,更是对农业标准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体上看,丽水市农产品标准化工作还处在建立探索阶段,与浙江省起步较早的市(地)相比,不管在思想观念和工作力度上,还是在质量措施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农业标准化意识不强,农业标准没有被广大农民接受,许多农民都分不清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区别;农业标准的制订滞后,而且还存在着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脱节,使标准成为一种摆设,不能落实到田头,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农产品安全检测缺乏有效手段,尽管近几年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检验能力还是跟不上实际的需求;对农资市场的经营监管不严,一些禁用农资产品在局部地区仍在流通,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轨的进程不快,单家独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脱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滞后,严重阻碍着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3 措施和建议

3.1 加强宣传,提高农业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农业标准化是指根据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则,把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和总结出的生产经验同国内外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综合组装,纳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以标准、规程的形式来指导、规范人们的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等活动,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产量,增加生产效益的目的。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绿色产品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保护期将结束,我国将迎来更加开放的农产品市场。目前,世界上普通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国际市场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种植方式和内在质量。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定,任何国家不得限制其他国家采取措施保护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特别是农药、抗生素、添加剂残留等安全标准,来限制外国的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也就是设置“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的做法,从国际贸易政策的趋向来看,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因此加强农业标准化已迫在眉睫。

从丽水市实际情况来看,市委市政府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战略,打造生态精品农业的目标,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对推动丽水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加快农业标准的制(修)定和体系建设

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生态精品农业,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农产品进入国际国内市场都有重要作用。要加快农业标准制(修)定,形成标准体系。一要结合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建立农产品标准体系,构建农产品在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体系框架。二要有效搜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各级标准文本,按照国家规定,制定标准要求,同时,要与国内国际接轨,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改造丽水市农业标准,制定适合于当地情况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使丽水市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因品种制宜,从丽水市的地理、气候等资源条件出发,结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主营产品的特殊性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形成完善的标准化体系。

3.3 加强已制定的农业标准的实施

农业标准化的实施要与生态精品农产品基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相结合。在促进标准化实施过程中,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技能培训,培养相关技术人才,让农民在全产业链的整体生产过程中懂标准化、会标准化,从源头上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只有在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才能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走上标准化的路子。如莲都区的梅峰茶叶公司制订了梅中田牌茶叶标准,青田县农业局制订的山鹤牌杨梅标准,松阳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制订了梦阳脐橙标准等,他们将标准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开拓了市场,提高了经济效益。

3.4 实施农业标准化与品牌创立相结合

品牌是农产品抢占市场的通行证。一个好的品牌能取得消费者的认同,迅速地占领市场。丽水市各地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重视农产品品牌的创立和建设,积极培育农产品区域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丽水组织评选处州十珍、绿谷十佳畜产品、丽水十大特色蔬菜品牌,开展丽水香茶品牌宣传推介等活动;加大“丽水山耕”农产品品牌宣传,提高品牌影响力。到2014年底,全市累计通过“三品”认证农产品1 024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1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24个,其中庆元香菇被认定为浙江区域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丽水市的绿色农业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3.5 完善农产品监测体系,加强标准化的监督管理

农产品质量监测是考量农业标准化实施成效的一个指标,完善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提高质量监测水平是建设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是推进标准化示范区农业现代化的技术保障。因此,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一要提高监测能力,结合丽水市实际,采用现代化的农产品监测手段,打造高质量的监测队伍,使农产品质量监测不仅仅停留于常规项目检测,更应通过严格、全面、科学的监测手段加强监管;二要从全市及浙江省的高度,从农业产业结构、市场流通、消费者需求出发,建设一批有专业技术、分工明确、具有区域特色的监测机构,科学立项、统一布局、明确分工、分级管理,建设以国家级检测中心为核心,省级检测机构为龙头,市级检测机构为骨干,县级检测机构为基础的检测体系;三要充分考虑农产品的特殊性,建立一套符合农产品特性的农业监测体系,满足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对农产品质量的需求;四要加强监测监督管理,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加强农业土壤肥力、环境污染检测工作和病虫草害、气象灾情的预测预报工作,围绕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加强动植物检疫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完善监督体制,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检测水平。建立一套既适合当地实际,又符合国际规则的农产品进出口和市场准入等日常监督机制,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促进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形成统一有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完善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增强对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管理。

[1] 李金才,张士功,邱建军,等.我国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对策[J].四川农场,2007(2):12-15.

[2] 黄修杰.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现状与思考[J].现代农业,2013(6):18-19.

[3] 何乐琴,宋明顺,陈红金.农业标准化管理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张才德)

F 307.5

A

0528⁃9017(2015)11⁃1758⁃02

文献著录格式:陈英,蒋凯亚.对丽水市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几点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1):1758-176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117

2015⁃09⁃16

陈 英(1971-),女,农艺师,从事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

猜你喜欢

丽水市丽水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丽水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丽水市特色足球展示
丽水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