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老年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

2015-01-25黄河浪,徐艳,闫骥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流行特点防控对策老年病

中国老年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

黄河浪徐艳1闫骥2周璇1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江西南昌330006)

关键词〔〕老年病;流行特点;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R544.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260441)

1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2南昌大学实验教学部

第一作者:黄河浪(1953-),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老年医学、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

“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理念正在全球范围内盛行,如何抵御疾病、保护健康、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成为医学工作者的重要内容,并在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领域取得进展。近年来我国流行病学对老年健康问题也是倍加关注,尤其在老年病流行、其病因(危险因素)及防控等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

1老年病的流行特点和趋势

老年病是由于老年期机体内部各种组织的老年性变化及其修复能力减弱导致脏器、组织、器官功能下降而形成〔1〕。常见的老年病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后遗症、前列腺增生、老年痴呆和肿瘤等。老年病患病的共同特点有6个:①多病共存、病因复杂、长期积累;②起病缓慢、隐匿;③生理与病理变化很难区分;④变化迅速,发病方式独特;⑤药物不良反应多;⑥治疗难度大,预后差。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老年人群中慢性病患病率为76%~89%,且发(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其患病率是全人群的3倍以上〔2〕。

1.1地区分布老年病的发(患)病,城市与农村存在差异,李立明等〔3〕报道,≥60岁人群的高血压全国城市患病率为54.4%,农村为47.2%,高出7.2%;张明园等〔4〕报道高度老龄化社会的上海市≥65岁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为4.61%,而江西南昌同年龄者的患病率为3.39%〔5〕;有学者对老年抑郁症患病率调查发现,农村地区患病率高于城市〔6,7〕。据中国2007年慢性病自报患病率显示,我国城市60~69岁者脑卒中(3.8%)高于农村(2.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城市(5.8%)则低于农村(8.2%)、恶性肿瘤城市(1.0%)明显高于农村(0.6%)〔8〕;再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况区域的划分,老年病的患病率在东部、中部、西部也存在明显差异,60~69岁者高血压的东部患病率(59.1%)>中部(56.8%)>西部(53.9%);糖尿病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即分别为7.2%、4.6%、3.3%;而COPD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即西部(9.4%)>中部(6.7%)>东部(6.0%);肿瘤则表现为东部较高(1.0%),中部最低(0.6%),西部次之(0.8%)〔8〕。

1.2人群分布老年病随着年龄加大其发(患)病率不断上升。郑宏等〔9〕就我国城乡老年人白内障的患病率调查表明,随年龄上升该病增加明显,60~岁组为27.9%,65~岁组为41.3%,70~岁组为53.2%,75~岁组为67.5%,80~岁组达68.0%。刁英智等〔10〕对北京郊区前列腺增生发病现状调查(BPC2BPH)的结果表明,前列腺患病情况与白内障呈相同的流行趋势,60~岁组为20.0%,70~岁组为22.6%,80~岁组为37.5%。张明园等〔11〕指出,老年性痴呆在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年龄每增加5岁,痴呆发病率增加近一倍〔11,12〕。代谢综合征和冠心病的患病率均是女性(前者23.91%,后者59.25%)高于男性(前者19.81%,后者50.97%),而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则表现为男性(11.09%)高于女性(6.65%);日趋受到人们关注的中老年骨质疏松(OP),我国统计患者在6 000万~8 000万之间,女性OP的发生率是男性的4~8倍〔13〕。

1.3时间分布老年病流行在时间分布上呈上升趋势,这种趋势可能与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寿命延长而带来的疾病谱变化,城市化的速度加快,严重存在的不良生活和工作习惯,以及现在医学对疾病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疾病报告制度的不断完善等有着密切相关。顾秀英等〔14〕统计了上世纪90年代末,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率分别由50年代的37.2/10万、47.6/10万和39.3/10万上升到147.2/10万、114.8/10万和149.5/10万;我国在1991年和2002年的两次人群抽样调查表明,10年间,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由1991年的44.6%上升至2002年的49.1%,增长了4.5个百分点,绝对值增长了55%以上〔15,3〕; 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从1980年的0.9%升至1994年的2.5%,到1997年已达3.2%,至2007年高达5.3%〔14〕。2008年我国新发乳腺癌发病率为201.6/10万,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相比上升了69%〔16〕。

老年病的流行在我国表现出持续上升趋势。据报道,本世纪初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的死亡率占全世界所有死亡原因的1/4 以上,每年因这些病死亡者达1 500万以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年人;2003年我国居民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五种疾病就诊高达6.51亿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数的14.5%;我国2005年统计,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9.25%,由慢性病引起的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s)损失已达70%〔17〕;上述种种现状将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经济持续上涨所带来的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不良生活习惯的长期存在,高科技的广泛使用逐步替代人们的体力劳动,以及城市社会的快速节奏和紧张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剧是分不开的。流行病学家预测,癌症、心血管系统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OP以及抑郁症、老年孤独等的发(患)病、死亡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可能持续上升〔18〕。

2老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暴露频率变化

2.1年龄综合诸多学者的观点,年龄是老年病的首要危险因素。进入老年期后,这种变化速率加快并造成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易患,如恶性肿瘤在老年人口中发病、死亡最高,60~69岁组的恶性肿瘤患病危险是18~44岁组的8倍;COPD的患病危险前者是后者的7.2倍。脑卒中的患病风险前者是后者的15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学者概括了以下方面的改变:①老年人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随年龄增加逐步退化。②内环境稳定能力减退。③免疫功能减退。④对组织的损伤修复能力减退,如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下降,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各类蛋白质的合成减少,因此对组织的损伤修复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延迟愈合或溃疡〔19〕。

2.2性别由于性别不同使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决定男、女性接触或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生活方式和嗜好不同,从而疾病发生不同。如50~70岁人群,Ⅰ型OP的发生危险女性是男性的6倍;>70岁的人群,Ⅱ型OP女性的发生危险也是男性的2倍。而冠心病(CHD)则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据我国11个人群点监测5年的结果显示,25~74岁男性CHD的发病率为女性的1.1~6.2倍〔20〕。此外,与性别有关的疾病(患)还有COPD(男女患病比为8.6∶1.8)、AD(男女患病比为4.4∶5.4)以及老年孤独和老年焦虑(男女患病比分别为5.0∶4.1和3.7∶2.3)等。

2.3遗传研究发现,9%~15%的大肠癌发生在大肠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14〕。前列腺癌具有家族倾向,有报道认为前列腺癌的家族性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可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拟合其遗传性,在70 岁以内的人群中,前列腺癌患者兄弟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4倍〔21〕;梁彩花等〔22〕的研究显示,一级亲属患恶性肿瘤者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是无恶性肿瘤家族史的2.25倍。目前,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高血压与遗传关系十分密切。刘蓬勃等〔23〕调查了39个先证者的一、二、三级血缘亲属和无血缘关系亲属共937人,有血缘关系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无血缘关系者,分别为33.39%和22.11%,原发性高血压为多基因遗传病,一、二、三级亲属的加权平均遗传度为(90.83±11.21)%;顾东风〔24〕对AC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GTR1(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等基因进行了探索,发现了在一定的环境下某些遗传物质对高血压的发生与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4生活行为与老年病关系较为密切的静坐生活方式这一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尤其不可忽略,但在老年人中,他们要改变这种方式,相对来说就要困难得多,其理由,一是随着年龄的加大,行动不便;二是老年人绝大多数属退休或难以从事劳动者,他们离开了岗位或工作环境。在白领阶层的老人中,看报、看电视或聊天,都是以静坐方式而展示。这些现象与血管性疾病、OP、老年性变性骨关节病等疾患关系密切。重庆高校老年知识分子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调查结果表明,45~岁人群CAS患病率为25.18%,55~岁人群CAS患病率为35.91%,65~岁人群CAS患病率为51.06%,75~岁人群CAS患病率高达81.97%〔25〕。广东有人报道,85例CAS患者中,脑力劳动者占到了84.15%,体力劳动者却只占到了15.85%;这间接提示了体力活动少(静坐)的人群更容易发生CAS。

2.5暴露频率变化近年老年病各种危险因素水平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例如,“老龄化”这一危险因素就在快速增加,当今全球年龄≥65岁者估计有4.2亿,到2030年将增加到9.73亿,占全球人口的12.0%;我国2011年报道≥60岁人口有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26〕;又如“烟草”这一因素其使用总体趋势上呈不明显下降。膳食结构不合理是某些慢性病一大公认的危险因素,在人群中(包括老年人)谷类膳食明显下降,肉类和油脂类消费持续上升,来自碳水化合物即谷类的能量已经降到60%,而来自脂肪的能量却由19.3%增加到27.3%〔27〕。长时间看电视上网、打麻将,以家用电器洗衣机、微波炉、淋浴热水器等取代家庭劳动或肢体活动成为普遍现象,进一步降低了包括老年人在内人群的日常活动和劳动负荷。肥胖成为诸多老年病的祸根,我国六省调查提示,超重率从1991年的7.3%上升至2000年的14.2%,预测到2025年超重率将达到36.8%,其中老年人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重〔28〕;另外,快速城市化也是一大不可忽视的危险,其常带来老年人的情绪紧张、焦虑和严重失眠症等。总之,原有的危险因素尚未有效控制,新的危险因素层出不穷。

3老年病的防控策略

3.1政府和全社会应树立“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的强烈意识“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是联合国面对全球老龄化态势所提出的策略〔29〕。它应该成为我国在制定预防和控制老年疾患或健康问题的策略和措施的重要原则。相对而言,目前我国的老龄工作理念似乎还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国家在制定应对策略方面必须树立强烈的“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意识,重点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①坚持“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处理好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者的关系,以最大限度维护和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素质,减少老年病的发生。②针对老年人群,尽快制定并落实老年病的防治规划,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效果。③加大老年病和老年健康问题防控投入,包括资金、设施等,尤其要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针对老年病的流行现状和特点,改善其医疗和康复设备和条件。④加强老年病防治队伍建设,在高等院校设立老年医学、老年保健学、老年社会学等学科,培养专门人才。

3.2重视老年病危险因素的筛选和确定观察性研究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多的一大类方法。然而,一些研究实例遭制造的是虚假、重复性差、非因果的关联结果。例如,观察性研究发现明显的关联,如激素替代治疗与冠心病、G胡萝卜素与肺癌、维生素C与冠心病、饮食纤维素与结肠癌、维生素E与冠心病等,但经随后的RCT(人群的)检验结论是错误的〔30〕。

深入探索和认定老年病的危险因素时应讲究科学的方法,必须集多种方法的优势于问题的探讨。例如,老化或衰老的研究,从分子医学领域的研究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要全面、系统地阐述老化或衰老与疾病的关系,不可缺少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参与,即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多维度开展探讨是十分必要的。作为老年病的第一大危险因素——衰老,至今尚无公认的判断标准,仅以年龄或某一生物学标志物来判断衰老与否,显然难以证明其与疾病的真正关系。将病因(危险因素)的判断建立在公认的、多学科综合的判断标准之上,应成为病因学研究中重要理念。

多学科的联合、多角度的探索这种方式正在形成并取得成果。例如,我国CDC就慢性病公布的生物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超重和肥胖等)和主要行为危险因素(不合理膳食、静坐、吸烟、过度饮酒等)就具有较强的公认度,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了目标,使防控工作有的放矢。

3.3树立全科医学理念实施老年病防治一体化措施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防治一体化对其尤为重要,必须改变传统上以治疗为中心的被动的工作模式,努力推行全科医学,将老年病的防治窗口前移,重心下沉(重点在社区卫生服务),开创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五位一体的新局面,即将老年健康问题的治理变被动为主动。

3.4加强老年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与合作老年健康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它,将涉及包括老年医学在内的众多学科。任何一种老年病的发生,除了内在的因素之外,还与社会、环境等有关。因此,加强老年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与合作应成为老年医学工作的主要战略,避免学科上的各自为“阵”,单兵团(学科)作战。具体的做法:一是,国家就老年健康问题研究的立项或招标应重点放在多学科的联合上;二是,老年学会及下属的学术社团的建设和开展的学术活动尽可能鼓励和吸收多学科的参与及交流;三是,在老年病的控制方面,更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综合治理、强调防控效果的综合评价;四是,在高等医学院校应尽快设立和完善老年医学等学科,加强其建设,如资金和设备的投入,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规范技能考核等,以培养高素质的老年医学技术人才,为老龄化的社会服务。

4参考文献

1宋岳涛,杨颖娜.老年病的特点与预防〔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10):82-4.

2刘竟芳,陈哲,杨非柯,等.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外医疗,2014,23:194-198.

3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83.

4张明园,瞿光亚,王征宇,等.痴呆和Alzheimer病的患病率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90;70(2):424-8.

5袁也丰,万爱兰,陈建云,等.南昌市区老年期痴呆的现况调查〔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1):65-7.

6刘宏军,孟琛,汤哲.北京市老年人抑郁症状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1 (7):794-5.

7Blazer DG.Depression in late life:review and commentary〔J〕.J Gerontol Med Sci,2003;58(3):249-65.

8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4-71.

9郑宏,于普林,洪依舒,等.我国城乡老年人白内障的患病情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6):446-8.

10刁英智,任向宏,谷亚明,等.北京郊区前列腺增生发病现状的调查:BPC2BPH研究结果〔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0;15(3):199-201.

11张明园,Robert Katzman,陈佩俊,等.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4):195-8.

12黄河浪.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C〕.合肥: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20-5.

13郭华平,郁嫣嫣,陈文华,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5):424-8.

14顾秀英,胡一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28.

15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协作组.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及治疗和控制状况:1991年抽样调查结果〔J〕.高血压杂志,1995;3(增刊):14-8.

16张琪,俞浩,武鸣.超重、肥胖与女性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C〕.华东地区第十一次流行病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江西·鹰潭,2012:356-61.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报告〔R〕.2006:17.

18钱军和,陈育德,徐玲,等.中国老年人口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变化与突发增长的分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1;(3):70-4.

19郑松柏,朱汉民.老年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7-8.

20吴兆苏,姚崇华,赵冬,等.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中国MONICA 方案)Ⅱ:人群危险因素监测结果〔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4):255.

21杜树发.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5;12(2):60-4.

22梁彩花,柳青,周芳坚,等.广东地区前列腺癌发病与家族史和婚育史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癌症,2007;26(5):484-8.

23刘蓬勃,王学良,徐慧文,等.原发性高血压遗传流行病学研究〔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6;17(1):90-1,105.

24顾东风.汉族人群高血压易感基因研究及血压反应性的遗传度分析〔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

25冯刚.重庆高校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调查〔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1.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19(8):511-2.

27徐幽琼,陈育德,徐玲,等.社区老年人膳食结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6247-9.

28宋新明.人口-营养-生活方式-健康转变与老年健康〔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7/59413/59416/4174383.html,2006-03-07.

29黄河浪.推进积极老年化观念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132-5.

30臧璞,秦永文.激素替代治疗在女性冠心病预防中的作用及相关问题〔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0;(3):134-6.

〔2013-01-25修回〕

(编辑安冉冉/曹梦园)

猜你喜欢

流行特点防控对策老年病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非小细胞肺癌老年病人PICC围置管期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Joseph F. Engelberger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校园网贷风险及其防控对策探析
试析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存在的风险及防控对策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