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疾病”词源学探析亚健康范畴*

2015-01-25梁治学何裕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亚健康本义状态

梁治学,胡 燕,何裕民

(1.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平凉 744000;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从“疾病”词源学探析亚健康范畴*

梁治学1,胡 燕1,何裕民2

(1.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平凉 744000;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从词源学角度考释疾、病、疾病的中文和西文含义,梳理中西医学对疾病概念的表达,探析疾病本质,从而进一步厘清亚健康范畴,为衰老的研究等提供思路。

疾病;词源学;探析;亚健康;范畴

1 “疾病”的文字考释

1.1 “疾”

《说文解字》:“疾,病也。从疒矢声。[1]”段玉裁注更进一步解释为“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按经传多训为急也,速也,此引申之义”。“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康熙字典》引《说文解字》“疾,病也。”《康熙字典》对“疾”还有几种释义:一种是“急也”,徐曰“病来急,故从矢,矢,急疾也”,与得病时间有些联系,因为箭伤来得急;另一种用作动词,是患病的意思,《玉》“患也”。

1.2 “病”

1.3 “疾病”

从《说文解字》可见,“疾”“病”都指疾病,但“病”的程度比“疾”重。东汉以后诸家对“疾”“病”引申义理解虽各不同,但基本沿用许慎的说法,“病”比“疾”的程度要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病”常指病得很重,“疾”常指一般的生病。《辞源》“疾,病,分言疾病。轻者为疾,重者为病。”如《韩非子》“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汉语大字典》更明确指出:“疾,古称轻病。后泛指病”;“病,重病。古称轻者为疾,重者为病。”语言文字学家王力对“疾”“病”作了明确的辨别,一般的病叫“疾”,重病叫“病”[2]。

通过文字考释可见,①“疾”本义为人受箭伤,仅指外伤,首先表现为肉体生病,为躯体表现;“病”为人在床上,本义指重病。“疾”“病”后来都发生意义引申变化,现在“疾”指一般的病,通常称“小疾”;“病”指重病,通常称“大病”。“疾病”单言则有别,对举则病与疾同均泛指疾病;②“疾”指小疾小病,说明很轻,出现了非健康状态,但有时够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疾病。“疾”也寓有来去急速之意,说明发生了心身失调但是可逆。“疾”区间较大,除今天真正意义上的较轻疾病外,多指亚健康状态即可逆的心身失调和疾病的亚临床、前临床阶段;③“病”指大病重病,今天我们所指的疾病主要指“病”,除指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外,还有“忧也、苦也、恨也”解释,寓精神情志、心理社会因素致病之意,说明疾病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这与我们对健康、亚健康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理解是一致的。

1.4 “疾病”西文词源考释

与“疾病”相关英文单词主要有disease、illness、sickness、malady、ailment、disorder等,均有类似“疾病”之义,但通过英语词源分析,它们表示的深重程度与所指范围有所不同。

disease于1330年源自古法语desaise,由dis/des (无、离开)和aise/ease(舒适、安心)组成,本义为“不适”。作为“病、疾病”的disease一词首见于1393年。illness是ill的名词形式,ill源于古斯堪的维亚语illr(有病的,坏的),本义为“道德邪恶”。“疾病,病”的名词illness首见于1779年。sickness是sick名词形式,sick源自古英语 seoc,本义为“不好的”。malady源自古法语maladie,本义为“病,疾病”,源自malalde,其本义则是“病的”。ailment是ail名词形式,ail源自古英语 eglian,本义为“麻烦,折磨”。ailment首见于1706年,意为“疾病”,含有“抑郁,害怕”之义。disorder由词根 dis(不)加动词 order组成,首见于1477年,意为“障碍,失调,混乱”。

Disease和illness作为“疾病”之义,前者的应用早于后者且更为专业。《当代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指出,illness在英文中为广义用词和通俗用词,表示身体不适;disease则是专指某种疾病或影响到机体某个器官的疾病,为医学专用名词[3]。由此可理解为,disease更多体现了生物医学模式意义上的疾病之义,体现出疾病是在器官、细胞或生物大分子上可以找到并可测量的形态或化学改变。《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4]中作为“疾病”之义,sickness更侧重于表示一种有病的感觉状态;malady现多用于比喻方面,较少用于人体疾病;ailment尤指小病; disorder主要指身体、心理或身心机能的障碍失调,接近现在的亚健康状态。

2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2.1 对疾病的认识

早在《内经》提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即健康状态。“偏阴偏阳谓之疾”,即“阴阳不调”“阴阳不和”或“阴阳相失”的不健康状态,疾病就是人体阴阳相对平衡有序的状态破坏,生理或心理上发生的病理过程。

中医学的疾病观是以整体观念为基础,从局部到整体、从自然到社会、从心理到躯体、从个体到群体的全面观察分析,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适应。疾病是指人体内外的失衡,内在组织系统的失衡,身心间的失衡,注重发病前患者的身心状态,强调心理因素和自然、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2.2 相关概念界定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孙思邈《千金要方》又提出“欲病”“未病之病”。

“未病”有尚无病和已病者两层含义。尚无病的“未病”可分为“平人”和“未病之病”,“平人”即健康者,理想的健康状态;“未病之病”是潜在的、有可能生病的未病之人,可以说是亚健康者的主体。已病者,此时的“未病”是已病状态下的“未病”,或“病虽未发”征兆已见;或仅停留在某一阶段,它病未发。在两大“未病”概念之间是“欲病之病”,可能或将要生病,但尚未表现为生病,它与已病者“病虽未发”“病而未发”一样,只是处于疾病发展的前后不同阶段,这些构成了中医对健康、疾病及其间过渡带的完整认识[5],即平人对应健康,未病之病对应亚健康,未病与已病间的“欲病之病”对应亚临床和前临床。

3 西医对“疾病”的认识

3.1 疾病及相关概念

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提出多维健康定义:健康是指一个人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者虚弱。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学者恩格尔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这一定义高度契合[6]。

关于疾病,目前为止人们并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公认定义。《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疾病(disease)的定义是“人体在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器官组织的形态、功能偏离正常标准的状态”。

明确疾病和健康本质,才能更好地把握亚健康范畴。“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类状态或过程,既可表现为各种有自觉症状但各种检查结果正常,也可表现为检查结果有所偏离,偏离了健康但又够不上疾病诊断标准,是一个中间状态或过渡区域,本质大多是可逆的心身失调[7]。

3.2 疾病本质及变迁

“疾病”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时间、社会、文化变化及新的科学知识发现,其含义一直在不断改变。随着人类历史进程,医学经历了不同模式的转变,形成了许多疾病观,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也不断提高。

远古时期把疾病看作独立于人体而存在的东西,如“中邪”“神灵惩罚”等,是神灵主义医学模式的本体疾病观。古文明时期对疾病产生自然而朦胧的经验认识,形成古代朴素整体医学模式的自然哲学疾病观。中世纪,随着自然科学发展和近代解剖、生理、生物等学科的巨大进步,把人仅仅看作生物个体,是生物医学模式的机械疾病观。这一时期英语词汇disease受到追捧,成为以生物医学为主导的现代医学中专用的疾病代号。

20世纪中叶开始出现系统论,疾病被认为是“机体自我调控的紊乱”,心身医学认为认识和征服疾病不能仅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还要考虑人的社会属性。1977年恩格尔论证了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被认为是生物机体异常与心理、环境互动的结果。这时英语单词disorder作为表达身心失调或社会适应障碍开始频繁使用。

可见,对疾病的认识是从本体疾病观、纯生物学疾病观,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现代广义疾病观。

4 从“疾病”词源学明析亚健康范畴

通过对“疾”“病”文字考释,发现“疾”区间较大,除较轻疾病外多指亚健康状态。今天所说的疾病主要指“病”,除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还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几方面,这与我们对健康、亚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理解一致。

疾病观从生物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疾病”英文单词也发生了变化。disease专指某种疾病或影响到机体某个器官的疾病,更多体现了生物医学模式意义上的疾病之义;disorder主要指身体、心理或身心机能的障碍失调,接近现在的亚健康状态,说明人们不仅疾病观发生转变,而且明确了健康和疾病间的过渡区间即亚健康状态。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明确思路:一是疾病和健康状态是相对应的,中间的过渡带是亚健康状态;二是对疾病的认识,应充分考虑人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建立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适应的现代疾病观和健康观;三是除健康时防病、疾病时治病外,当出现小疾小病的“疾”或心身失调的“disorder”时,重要的是亚健康状态的及时调治,让可逆的心身失调回复到健康状态,不要让其变成疾病,这给我们亚健康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了一个历史依据和逻辑起点,并为衰老的研究等提供了思路。

[1] 许慎撰.说文解字新订[M].藏克和,王平,校订.北京:中华书局,2002:154.

[2]王力.古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133.

[3]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李北达,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12.

[4]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M].朱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张文旗,何裕民.“治未病”与亚健康的相关概念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4):57-59.

[6]Engel G L.The need for a new medical model:a challenge for biomedicine.Science,1977,196(4286):129-136.

[7]何裕民,沈红艺,倪红梅,等.亚健康范畴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8,29(1):2-4.

Analysis of sub health category from an etymology of Disease

LIANG Zhi-xue1,HU Yan1,HE Yu-min2

(1.Pingliang Medical College,Pingliang 744000,China;2.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Shanghai 201203,China)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textual research and the English interpretation of disease from the etymological point of view,combed the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expression of disease concept,further explored and analyzed the essence of the disease.In order to know the concept of sub-health deeply.

Disease;Etymology;Exploration and analysis;sub-health;concept

R222.19

A

1006-3250(2015)04-0422-02

2015-01-17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资助项目(2013B-134);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I13B01)

梁治学(1970-),男,副教授,医学博士,从事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与研究。

猜你喜欢

亚健康本义状态
状态联想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韩嚼牙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医疗设备“亚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