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1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5-01-24王凤霞沈钦华樊国斌李素娟

中国药房 2015年5期
关键词:注射剂我院药品

王凤霞,沈钦华,樊国斌,李素娟

(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武汉 430040)

我院1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王凤霞*,沈钦华,樊国斌#,李素娟

(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武汉 43004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1-12月收集的19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0例ADR报告中,由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居首位(占50.52%),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4.0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56.07%;190例ADR报告中,有5例严重的ADR;

ADR病例中有174例治愈,16例好转。结论: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有利于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一方面可以保障用药安全、避免ADR的发生;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为此,笔者拟对我院2013年上报的190例ADR报告进行归纳总结,探寻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将我院2013年1-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报告1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0例ADR患者的基本情况、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ADR患者的基本情况

在190例患者中,男性84例,女性106例。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Tab1 Age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inADR cases

2.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190 例ADR报告中,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见表2。

表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Tab2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inADR cases

2.3 ADR涉及药品的种类分布

190 例ADR涉及18类91种药品,引起ADR最多的两类药品分别是抗感染药和中药制剂,分别占50.52%、14.06%,因有合并用药致ADR情况,所以药品种类分布统计的ADR例数大于实际例数,见表3。

2.4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190 例ADR累及七大器官或系统,主要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6.07%,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等;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占15.06%,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慌等。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见表4(表中,由于同一ADR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故合计例数>实际例数)。

2.5 ADR涉及的抗感染药种类

抗感染药中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例数最多,其次为青霉素类。ADR涉及的抗菌药物种类见表5。

2.6 严重ADR发生情况

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严重不良反应”的定义[1],190例ADR中严重的有5例,分别为参附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头孢噻肟钠致过敏性休克,双氯芬酸钠致上消化道出血,注射用血塞通致严重药物疹,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顺铂联合致严重骨髓抑制。

表3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分布Tab3 Categories distribution ofADR-inducing drugs

表4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Tab4 Categories distribution ofADR-related antibiotics

表5 ADR涉及的抗菌药物种类Tab5 Categories distribution of ADR-inducing antibacterial drugs

2.7 ADR转归

190 例ADR报告中,治愈174例(91.58%),好转16例(8.42%)。

3 讨论

3.1 发生ADR患者的基本情况

由表1可知,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的比例约为1.26∶1,女性多于男性。此外,ADR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生,说明其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其中,51~60岁和>60岁的中老年人居多,占总数的42.63%,这不仅与该年龄段的就诊患者居多有关,还因为老年患者器官功能退化,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且老年患者常患有多种疾病,联合用药情况较普遍,因此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凌春燕等[2]报道,>60岁的老年人因为药物治疗而发生ADR的危险性是一般成人的2.5倍,老年人作为ADR的易发人群,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应该结合其个体情况,给予剂量调整和特殊的用药监护。

3.2 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由表2可知,190例ADR中静脉滴注致ADR最多,有170例(89.47%),与文献[3]报道一致。因静脉滴注是临床上药物治疗主要的给药途径,且静脉给药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热原、pH、渗透压、微粒大小等影响因素都可能造成ADR的发生。同时,还与药物配伍环境、人员的操作有关。所以,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能口服的不注射。

3.3 抗感染药易引起ADR

抗感染药是引起ADR最多的一类药物,其中β-内酰胺类所占比例最大,且ADR主要以过敏反应为主,严重者甚至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这与β-内酰胺类特殊的结构易引起过敏反应有关,但临床使用广泛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抗感染药的ADR发生与滴注速度也有一定关系,头孢菌素类滴注速度过快易致速发型过敏反应,氟喹诺酮类滴注过快易致头痛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临床在使用β-内酰胺类抗感染药时,一般用原液做皮肤试验,然而过敏反应仍发生较多,可见皮试不能完全避免过敏反应。因此,临床在应用抗感染药时,要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注意滴注速度,加强对患者整个用药过程的观察,从而减轻ADR对患者的危害。此外,由于临床上存在抗感染药的滥用现象,如无指征使用、用药疗程过长、单次剂量偏大、用法不当、联合使用不合理等现象,增加了ADR的发生,因而合理使用抗感染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ADR的发生。

3.4 重视中药注射剂引起ADR

在190例ADR报告中,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排第2位,均由中药注射剂引起,且5例严重ADR中有2例是由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因此应重视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现代方法研制的中药注射剂保留了传统中药的特点[4],因此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合理使用,从而减少因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而引起的ADR。中药注射剂原料成分复杂等造成中药注射剂的质量不稳定,中药注射剂所含的鞣质和不溶性微粒是发生ADR的主要原因[5]。吴朝霞等[6]分析参附注射液致ADR文献指出,给药剂量越大、联合用药越多,越易发生ADR。因此,临床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中的方法采取合适的剂量、溶剂、滴注速度、疗程等,避免与其他药物配伍,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从而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中ADR项常不完善[7],因此临床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患者用药期间的观察,一旦发现ADR要及时上报,以便于中药注射剂上市后的再评价,提高中药注射剂应用的安全性。

3.5 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在190例ADR报告中仅有5例严重ADR,严重ADR所占比例较低,这说明我院对于严重ADR有瞒报、漏报现象。在双氯芬酸钠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患者因脑梗死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而医师在给患者使用双氯芬酸钠时,未能询问其用药史,致使两种非甾体抗炎药的合用引起了上消化道出血。由此可见,医师应注意患者的用药史,并掌握药物的禁忌证,对患者做好用药指导,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此外,对于临床上发生的严重ADR,只有积极上报,分析发生的原因,才能指导临床更合理用药。

3.6 临床药师与ADR

通过对ADR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出临床合理用药对避免或减少ADR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临床药师在ADR监测工作中应起到重要作用。首先,临床药师要加强自身专业及临床知识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其次,临床药师在深入查房的过程中,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包括合理的药物及合理的用药方法,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及时干预,从而协助临床医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在对患者的用药监护过程中,多关注患者用药前后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因药物引起的不易察觉的ADR。最后,临床药师在临床科室,应积极宣传ADR方面的知识。临床上报ADR的人员主要是医师和护士,护士直接执行医嘱和实施药物治疗,但也最缺乏ADR方面的知识,故临床药师应加强其对上报ADR重要性的认识。临床药师与医师、护士组成治疗团队,共同服务于患者,对防范ADR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在药品的临床应用过程中,用药不合理现象不断出现,ADR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通过开展ADR监测工作,医师可以了解不合理用药的潜在危害,更好地制订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从而有效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进一步保证患者的安全及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一个成熟的药品风险评估中心,报告的30%应该是新的、严重的ADR[8],因此及时发现和上报ADR,尤其是新的、严重的ADR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科学的进步,ADR发生机制将会得到更深层次的研究,临床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ADR,积极监测和上报ADR,以利于减少和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1] 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S].2011.

[2] 凌春燕,管媛媛.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干预[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7):942.

[3] 杨小骏,谢海棠,汪慧芳.176例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14):1301.

[4] 张伟,秦玉花,赵红卫,等.我院5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23):1810.

[5] 阎爱荣,彭芳辰.10种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9):765.

[6] 吴朝霞,付世龙.参附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30例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16):1496.

[7] 孙成春,舒鹤,董玉波.45份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4):299.

[8] 陈锋,杨世民.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医药导报,2006,25(5):486.

Analysis of 190 Cases of ADR Reports in Our Hospital

WANG Feng-xia,SHEN Qin-hua,FAN Guo-bin,LI Su-juan
(Wuhan Dongxih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Wuhan 43004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R in our hospital and promot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drug.METHODS:With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method,a total of 190 ADR cas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 to Dec. 2013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Among the total 190 cases,the top one was caused by anti-infective drugs,accounting for 50.52%,followed by TCM preparation,accounting for 14.06%. The most common manifestation was lesion of skin and its appendents,accounting for 56.07%. There were 5 serious ADR cases among the 190 ADR cases. There were less new and serious ADR reports in our hospital,174 cases were cured,16 cases were taking aturn for the better. CONCLUSIONS:Great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ADR propaganda,ADR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and rational use of drug to reduce or avoid ADR.

ADR;Report;Rational use of drug

#通信作者: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电话:027-83299226。E-maill:dxhlcyx@163.com

R969.3

A

1001-0408(2015)05-0641-03

DOI10.6039/j.issn.1001-0408.2015.05.23

*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医院管理。电话:027-83299207。E-mail:dxhlcyx@163.com

2014-10-31

2014-11-27)

(编辑:李 劲)

猜你喜欢

注射剂我院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