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昌积极发展蜂产业

2015-01-24谭泽文朱德江李莲熊雄程慧湖北省宜昌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中国畜牧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蜂产品养蜂蜂蜜

文│谭泽文 朱德江 李莲 熊雄 程慧(湖北省宜昌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宜昌积极发展蜂产业

文│谭泽文 朱德江 李莲 熊雄 程慧(湖北省宜昌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养蜂是湖北省宜昌市的传统畜牧业,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随着西蜂的引进,近年发展较快。蜂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蜂产业,对促进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和畜牧业增效,维持生态平衡,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宜昌市蜂产业发展潜力

1.蜜源丰富。全市有油菜、柑橘、茶树、栀子、荆条、桂花、刺槐、益母草、紫云英等。尤其是油菜、柑橘、茶树种植面积大,2013年分别达到了142.8万亩、188.64万亩和75.44万亩,可以生产优质油菜花蜜、柑橘蜜、茶蜜。同时,全市约有2008万亩林地资源,可以让蜜蜂采到成百上千种植物花粉,产出营养和药用价值更高的百花蜜。

2.市场需求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蜂产品保健功效认识的深入,蜂产品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2年我国人均蜂蜜消费只有0.25千克。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均蜂蜜潜在消费量可达0.35千克。同时,蜂王浆、蜂胶等蜂产品的消费也将大幅增长。宜昌蜂产品除满足本地市场外,可以打入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市场潜力很大。

3.养殖效益高。蜂业投入相对较低,主要用于购买蜂群、蜂箱等硬件。只要掌握基本的养蜂技术、加强日常管理,养蜂收益比较可观。据调查,农民房前屋后传统养殖中蜂,每群年产蜜10~30千克,可创收800~2400元;转场养西蜂,每群年产蜜50千克以上,收入一般在1000元以上。1个农户饲养30箱中蜂,年收入可达2.4万~7.2万元;转场饲养200箱西蜂的家庭,年收入可达20万元。

4.蜜蜂授粉前景广阔。实践证明,利用蜜蜂授粉可使水稻增产5%、棉花增产12%、油菜增产18%,部分果蔬作物产量成倍增长,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并将大幅度减少化学坐果激素的使用。蜜蜂授粉是一项很好的农业增产提质措施,每年我国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产值超过500亿元。按蜜蜂为水果、设施蔬菜授粉率提高到30%测算,全国新增经济效益可达160多亿元,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的潜力很大。

实施蜜蜂授粉,发展蜜蜂授粉产业,将形成养殖与种植共同发展、互相促进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将显著提高全市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促进农民增收,保持植物的多样性、生态平衡,提升整个农业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广阔。

二、宜昌市蜂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不够,养殖自然零散。虽然蜂业是畜牧业的组成部分,但一直以来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养蜂未形成产业。

(1)无专门机构进行养蜂管理和服务。因养蜂规模小,未成产业,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一直没有专门机构进行行业指导管理、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

(2)养殖分散。中蜂养殖户多在屋前屋后定地养殖,绝大多数养蜂数量不到30群,有不少养殖户只养几群。全市养蜂场总体上规模较小,分布比较分散,未形成集中连片效应。

(3)蜂产品未全面准确经济统计。据畜牧兽医部门统计,2013年全市蜂蜜产量为5450吨,其中中蜂蜜1064吨,西蜂蜜4386吨;养蜂产值为2.1亿元。统计部门对蜂产品没有详细的指标体系,只计算了天然蜂蜜产量,产值纳入“其他畜牧业”进行统计,没有单独统计,且统计数据不全面。2013年蜂蜜产量统计数据仅为实际产量的9.5%。

2.养殖方式传统,资源利用不充分。部分中蜂养殖户仍旧采用传统的桶养方式,在蜂群日常管理、蜂病防治、取蜜、卫生保障等方面相比现代活框养殖方式有些落后;另外,大部分蜂农采用定地养蜂方式,由于蜂蜜产量受气候条件影响大,往往不能充分利用蜜源、产量较低。传统养蜂方式导致丰富的蜜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养殖技术落后,人才建设滞后。蜜蜂饲养、繁育、蜂病防治等技术基本依靠养蜂户自我摸索,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遇到气候不佳蜜源不足时,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蜂产品产量不高。采蜜、过滤加工、质量检测等技术应用水平较低,蜂蜜质量无法保证。同时,由于转场牧工常年在外、居无定所、条件艰苦,不能吸引年轻人从事养蜂工作,现有从业人员大多为中老年人。由于受气候和技术因素影响较大,养蜂效益不高、不稳定,难以吸引人、留住人,养蜂业面临着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局面。

三、宜昌发展蜂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增加政策和资金扶持。各级政府应将蜂产业作为农业经济体系和食品工业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产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种蜂繁育、中蜂保护、养蜂生产、蜂产品深加工、蜜蜂授粉工作。借鉴外地经验,对养蜂专业合作社和养蜂大户所购养蜂专用车辆,纳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扶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蜂;对开展蜜蜂授粉为农作物和果树增产的蜂农实行奖补;在土地、税收、贷款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

蜂业管理机构要加强养蜂管理,加强养蜂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加强良种繁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学会协会建设,促进蜂业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促进先进蜂业技术的普及,加强与养蜂合作社及农户、蜂产品加工企业的联系,努力提高养蜂生产和加工水平、创建蜂产品知名品牌、提升产业规模,将蜂业发展为蜂产业。

2.加强蜂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监管,保障质量安全。

(1)加强行业自律。通过技术培训、媒体宣传、咨询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蜂农自律意识,避免超标使用蜂药,避免农作物花期喷洒农药。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严格把好原料收购、生产、加工、销售的每个环节关,杜绝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的现象。

(2)加强部门监管。蜂业管理机构还要积极配合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开展蜂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加强蜂产品质量的监控,采取企业自检、定期抽查和媒体监督相结合的形式,保障蜂产品质量安全。

(3)加强科普宣传。要加强蜂产品知识的科普宣传,介绍蜂蜜真假鉴别方法,提升消费者对蜂产品的信赖度,推动蜂产品消费,为蜂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加强科技支撑。一是建立科技支撑机构。鼓励企业采取借脑引智方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联合组建蜂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蜂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加强对种蜂繁育、饲养管理,蜂病防治,蜂产品质量安全、加工等关键技术攻关与转化。二是加快科技推广与应用步伐。建立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快养蜂和蜜蜂授粉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大对新型养蜂机具、新蜂药、新技术、新产品等推广支持,加强养蜂生产者与加工企业和科研院校的联结,切实搞好蜂农科技培训,通过举办现场会、培训班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培训蜂农,提高养蜂管理技术水平。三是加强养蜂生产的信息平台建设,密切关注养蜂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推进蜂产业健康发展。

4.加强蜂产业协会和合作社建设。建立宜昌市蜂产业协会,加强县市区养蜂学会、协会、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市、县两级蜂产业协会及学会在协调、服务、监督、管理、学术交流、技术推广等方面的职能,加强养蜂专业合作社建设,引导蜂农向组织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蜂农养蜂技术水平和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经济效益。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六统一”,即统一技术推广、指导和服务;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防治蜂病;统一提供优良蜂种;统一蜂产品质量标准;统一采购养蜂生产资料、蜂机具等用品。

5.加快建设周边种蜂育种场和中蜂保护区。在五峰县建设市级中蜂种蜂场,在当阳市建设市级西蜂种蜂场,推进良种繁育工作,为全市蜜蜂养殖提供种群保障。建设中蜂自然保护区,统一规划,整合资源,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引种,解决蜂种退化问题,保护和利用好全市中蜂资源。

6.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按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要求,蜂品种良种化、设施规范化、生产标准化,西蜂推广转场养蜂“1210”模式(即1户家庭饲养200箱西蜂,年纯收入10万元)和中蜂定地养蜂“135”模式(即1户家庭饲养30箱中蜂,年纯收入5万元)养殖,改革传统养殖方式,建设标准化养蜂场,提高蜂产业标准化和科学化水平。

7.积极建设现代农业蜜蜂授粉基地。建设现代农业蜜蜂授粉示范基地。支持秭归县百业养蜂专业合作社3000亩柑橘基地“蜜蜂授粉与绿色植保增产技术集成应用”项目建设,推广应用黄色诱虫板、太阳能杀虫灯、果园放养捕食螨、树冠悬挂食物诱杀瓶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降低柑橘园病虫害基数,确保花期不使用化学农药,保护蜜蜂及果园天敌的生态环境,提高蜜蜂的采花授粉频率,提高柑橘果品产量、质量和安全水平。以点带面,与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协同推广。通过蜜蜂授粉提高农作物和水果产量及品质、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无害防治技术与蜜蜂授粉增产技术的有机结合,加快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推动农业生产向品质化、安全化发展,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8.培育壮大蜂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培育蜂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对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进行深加工,并开发蜂蜜饮品、蜂蜜洗护用品、蜂产品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大力支持现有蜂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创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到2020年创建省级、部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创建湖北省名牌产品3个以上,注册“宜昌蜂蜜”集体商标并打造为国内蜂产品知名品牌。

猜你喜欢

蜂产品养蜂蜂蜜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蜂产品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性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蜂产品认知与消费行为调查研究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湖北省将蜂产品纳入农商互联重点支持农产品范围
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
蜂蜜,你真的了解吗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蜂蜜”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