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呃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2015-01-24肖淑荟王志红魏亚萍
肖淑荟 王志红 魏亚萍
(1.山东省荣成市第三人民医院,264319 2.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卫生院)
呃逆是由于膈神经、迷走神经受刺激,导致膈肌、肋间肌不由自主同步剧烈收缩,因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且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从而产生一种特别音响的病症。临床上将持续48h以上的呃逆称为顽固性呃逆,多见于颅脑损伤及缺血缺氧性脑病。我们通过对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与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11年8月~2014年6月,本院住院患者中发生顽固性呃逆者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0~81岁,平均46.5岁。其中脑挫裂伤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及弥散性轴索损伤5例,颅内血肿5例,心跳呼吸停止复苏成功后缺氧性脑病3例。经积极中西医治疗并护理后,治愈12例,好转5例,自动出院2例。
护理
1.病情观察:①观察呃逆的频率、节律、持续时间。呃逆每分钟2~3次到几十次,节律相对整齐,个人频率相对固定,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持续48h以上者为顽固性。②做好胸腹部查体和相关辅助检查,以除外膈肌周围病变致呃逆。如胸部CT、肝胆胰脾腹腔彩超等有利于早期发现膈肌周围病变。③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及其诱发因素。加强原发病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头痛、呕吐等情况,并结合颅脑CT等检查了解疾病转归。④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对于脑干损伤患者特别是脑干、丘脑、颅后窝损伤的患者发生呃逆往往存在消化道出血,可通过胃肠减压引流管回抽胃内容物,如为咖啡色液体,提示有消化道出血,不能确定者需胃液潜血检查。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⑤对于卧床时间长的患者注意观察有无胃内积气及便秘。卧床及术后患者肠蠕动减慢,常可引起胃肠胀气及便秘而引发呃逆,护士要定时检查胃内积气,听诊肠鸣音,要准确记录大便次数及量。
2.一般护理:给予舒适体位,保持病室安静,做好鼻饲管护理,排除鼻饲管相关性呃逆。对于胃肠胀气患者给予胃肠减压引流胃内积气积液并观察胃肠减压引流物颜色及性状,确认消化道出血者采取针对性药物治疗措施。对于便秘患者鼻饲石蜡油或灌肠通便。
3.控制呃逆的治疗与护理:①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进行抑呃。压迫眶上神经、刺激患者咳嗽、捏鼻子等进行抑呃。用棉签或压舌板刺激患者咽部,咽部受刺激后,可使迷走神经的传入冲动受到抑制,从而可使呃逆停止。②药物治疗:山莨菪碱10mg肌肉注射;胃复安10mg肌肉注射;氯丙嗪25mg肌肉注射或口服。3种药物可阶梯应用,注意氯丙嗪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注射后,应予平卧1~2h,并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反复多次使用可引起便秘,应早期预防。
4.针灸及穴位治疗:对于刺激迷走神经及药物治疗方法无效者同时可选择中医针灸或穴位注射药物治疗:①指压或针刺天突、印堂、内关、人中等穴位。②指压翳风穴,即耳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以一定力量持续按压1~2min,可缓解呃逆,单次按压有效率92%,可反复指压,无明显不良反应。③病情仍无缓解者内关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每侧各5mg;或两侧内关穴位注射氯丙嗪,每侧各12.5mg,对于控制顽固性呃逆有较好的效果。
讨论
顽固性呃逆以发生在颅脑损伤及缺血缺氧性脑病者为多,多发生在伤后1周左后,但最早可在伤后1h出现,重症患者发生率高。频繁呃逆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使氧分压下降,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可使患者颅内压增高、血压升高,增加再出血及脑疝的危险。同时也可致胃内压升高而呕吐、误吸,诱发或加重肺部感染。临床上对呃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采取措施,避免加重原发病。
发生呃逆要查找原因,要明确是中枢因素还是外部因素所致。首先要行胸部CT检查、肝胆胰脾彩超检查,除外膈肌病变、膈上或膈下疾病刺激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出现呃逆。本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有发热、畏寒、呼吸急促等症状,同时伴有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经检查发现有膈下脓肿,给予脓肿穿刺引流后呃逆症状消失。其次要详细了解患者有无胃肠胀气及近日大便情况,有胃肠胀气者要放置胃肠减压管,对已有胃管者要注意调整胃管位置,必要时重新更换,有利于消除胃管位置不当刺激膈肌痉挛,同时可以及早发现有无消化道出血。如有便秘,应采取措施保持大便通畅。多数外部因素所致呃逆经以上处理后均能缓解。
在消除外部致病因素后呃逆仍无缓解者,护士可以尝试通过压眶、刺激咽喉部、吸痰刺激迷走神经等方法抑制呃逆反射弧终止呃逆。经上治疗仍有呃逆者,给予药物如山莨菪碱、胃复安、氯丙嗪等序贯肌注后部分患者可获得较长时间的缓解。本组患者在上述治疗措施同时采用针灸内关穴或内关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或氯丙嗪等治疗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效果。8例复发者经再次针灸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消失。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发生顽固性呃逆,护理人员要及时认真查找原因,消除呃逆的外部因素,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措施进行早期干预,同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加强气道管理,防止呕吐与反流误吸,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支持,最终促进患者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