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夹脊穴配合艾灸治疗痿证验案

2015-01-24通讯作者余曙光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5期
关键词:气海夹脊督脉

杜 萍 刘 奇 通讯作者:余曙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

痿证是临床中的疑难杂症,以肢体筋脉迟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为症状,临床以下肢痿弱无力、行动障碍为多见。《素问·痿论》指出:“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发为痿躄……悲哀太甚……传为脉痿……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发为筋痿……以水为事,居处相湿……发为肉痿……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发为骨痿”。后代医家总结归类将痿证分为肺热津伤证、湿热浸淫证、脾胃虚弱证、肝肾亏损证、脉络瘀阻证等,有医家运用刺络补虚法[1]、梅花针叩刺皮部[2]、穴位注射等方法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运用针刺夹脊穴配合艾灸治疗肝肾亏虚型痿证,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病案举例

患者某,男,64岁,以“四肢无力5年余,头晕6个月余,加重15d”为主诉于2014年7月3日初诊。患者于5年前发现右下肢力量减弱,未经正规治疗。几年来逐渐四肢肌肉对称性松弛无力,肌肉瘦削,偶发不自主肌肉震颤,近半年来伴头晕气短,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家属诉平素患者脾气急躁,2d前乘坐公交车时发生一过性黑蒙晕厥,几分钟后苏醒如常,无头痛呕吐,无视物旋转。

就诊症见:患者面黄,发热,口渴,四肢无力,懒言,行动缓慢,腰膝酸软,头晕,多汗,头重脚轻,卧位时头晕症状减轻,纳可,睡眠多,夜尿多,大便稀溏,裂纹舌,红绛无苔,脉细弱。BP:卧位 84/58mmHg,直立位54/34mmHg。双上肢肌力Ⅲ级,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正常。

中医诊断:痿证。中医辨证:肝肾亏虚证。予以艾灸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单次治疗:嘱患者坐位,常规消毒后,针刺背部夹脊穴(胸段夹脊进针0.5寸,腰段夹脊进针0.8寸),每穴进针后以80/min的频率捻转20s,平补平泻,待夹脊穴均操作完后取针,随后灸神阙、关元、气海30min,足三里、百会温针灸30min。双次治疗:针刺夹脊穴方法同单次治疗,随后灸腰阳关、肾俞、气海俞,同时大椎温和灸,百会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治疗10次后,测得BP:卧位98/66mmHg,直立位88/62mmHg。患者述可独自行走,全身肌肉力气增加,仅在移动速度过快时出现头晕,未出现一过性黑蒙,精神尚佳,大便基本成形,偶有夜尿,生活能够自理。家属诉患者心情舒缓很多,疗效明显。

讨论

患者以肌肉萎缩、软弱无力为主证,当属中医学“痿证”范畴。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藏血,主筋,久病体虚,肝血不足,筋脉失养,阴虚内热,发为痿证。患者头晕症状亦是气血不足,脑失所养而致,病史较久,起病与发展缓慢,四肢缺乏濡养而致生活不能自理,结合症状当辨为肝肾亏虚证。正如《临证指南医案·痿》谓:“盖肝主筋,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而筋骨拘挛;肾藏精,精血相生,精虚则不能灌溉诸末,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治当补益肝肾。患者体虚,遂短留针长时灸,顾护元气。

夹脊穴属奇穴,最早出自《素问·刺疟篇》:“十二疟者……又刺项以下夹脊者必已”。夹脊穴的位置最早记录于《华佗别传》,近代学者承淡安将华佗夹脊穴定位于自第一胸椎以下至第五腰椎为止,每穴从脊椎旁开5分[3]。夹脊穴位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之间,与二脉联系最为密切,经气相通,不同节段可调理相关脏腑功能,还能通督脉之阳气,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气血最为旺盛。从解剖部位来看,华佗夹脊穴位于脊椎棘突下,横突间的肌肉和韧带中,穴位上有相应的脊神经及伴行的动静脉丛分布,交感神经纤维与脊神经通过交通支联系并伴行,进针后刺激穴位局部可以调节支配所达脏器功能。可见,刺激夹脊穴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理脏腑、扶正祛邪的功效。

灸法,艾叶为纯阳之品,火本属阳,两阳相得作用于人体则可补虚培本、扶阳固脱、升阳举陷。百会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别名“三阳五会”,为“阳脉之海”督脉、手足三阳经之会,灸之可以升阳举陷,益脑髓,安神醒脑。历代医家治痿都离不开“治痿独取阳明”之说,阳明经为“气血生化之源”,先后天之本互相滋养,故用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足三里,资后天之本以生化气血,润宗筋。神阙别名“气舍”,属任脉,与督脉、冲脉合为“一源三歧”,《难经·六十六难》载:“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其与脏腑、经脉、四肢百骸相连,灸之可顾护元气,调节全身气血。关元封藏元真之气,气海会聚先天之元气,灸之补肾培元,益气补虚作用显著。大椎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灸大椎穴配腰阳关、肾俞、气海俞有通行督气,振奋阳气,补益肾阳之功。

痿证使用针刺夹脊穴配合灸法治疗是以补虚为主、通经活络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刺激调节机体低下反应,还能培本复元,以补益肝肾为主,兼顾脾胃以生化气血,使气血得以充全身,诸筋得养又不生湿不伤正,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1]李松 .刺络补虚法治疗痿证2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0):29-30.

[2]武斌庭,张晓枫 .梅花针循经叩刺皮部治疗痿证[J].山西中医,1997,13(5):30-31.

[3]何天有,王玉明 .华佗夹脊治百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气海夹脊督脉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气海俞穴针刺深度研究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
防“春困”,这些穴位按起来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最方便的健身
自我按摩治疗前列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