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
2015-01-24钱慧琴
钱慧琴
(云南省罗平县九龙街道畜牧兽医站,云南罗平 655811)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
钱慧琴
(云南省罗平县九龙街道畜牧兽医站,云南罗平 655811)
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牛瘟,是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是肺炎、肠炎、口炎的复合症。临床上以高热、稽留热、眼鼻有大量分泌物、上消化道溃疡和腹泻为主要特征。
1 流行病学
自然发病多发于绵羊、山羊等小反刍动物,但山羊发病较为严重。牛、猪等可以感染,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无症状。该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处于亚临床状态的羊尤为危险,其可以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病畜组织或被其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饮水等传播病原体。也可经直接接触或呼吸道飞沫传染。在易感动物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可达100%,严重爆发时,其致死率为100%,中度爆发时,致死率达50%,幼年山羊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老疫区,常为零星散发,在易感动物增加时才发生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
2 分布与危害
很多省份都发生小反刍兽疫,传播快、跨度大、风险高,给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严重威胁。
3 临床症状
患羊发病初期体温可达41℃,稽留热3~5 d。患羊眼鼻分泌物增多,伴有支气管炎,腹泻;幼龄羊以肺炎、肠炎、腹泻和消瘦症状为主,最后,衰竭而死亡。成年羊眼鼻排出大量的分泌物,结膜炎,眼分泌物增多,鼻腔分泌物增多,呈卡他性、脓性;口腔有溃疡、坏死,干酪样分泌物;嘴唇外有结节性病变。病羊有的严重脱水、消瘦、咳嗽以及腹式呼吸表现,临死前体温下降。
4 病理变化
山羊死后,结膜炎、坏死口炎,瘤胃、网胃、瓣胃没有病变,皱胃出现糜烂病灶、创面有出血。肠道糜烂出血,特别在结肠与直肠结合处出现线状出血或斑马样条纹;有尖叶性肺炎,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脾脏坏死,喉、气管有出血斑。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要与牛瘟、口蹄疫区别开,牛感染不表现症状,山羊发病时的临床症状,可疑似为小反刍兽疫。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5 防控措施
(1)该病危害特别严重,损失巨大,无特效药医治,一旦发病,首先立即向当地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立严格封锁、隔离、扑杀,销毁处理,在封锁的疫点内,不准羊只窜动,更不准放牧羊群,禁止反刍动物交易或者外运,对过往车辆进行消毒,严格市场产地检疫。对疫点周围、圈舍,围栏及被污染的地方,用烧碱严格消毒一周,迅速扑灭疫情。最后1只羊死亡或处理后21 d,经严格消毒后才能解除封锁。其次,紧急预防注射疫苗,在发生疫病的地区或羊场,对假定健康的羊或受多威胁的羊接种小反刍兽疫活疫苗(100头份/瓶,用无菌生理盐水100ml稀释,1头份/ml,羊颈部皮下注射,注射时注意保存和保质期),做到“街道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强免措施,采用一针一畜制,确保免疫密度达100%。
(2)对新引进的羊只要隔离观察30 d,若健康才可饲养。
(3)全民动员起来,严防死守,长期做好疫病监测,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做好饲养管理和消毒工作。
(4)建立羊的定点屠宰场,行政执法工作人员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政府应该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6)政府应当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辖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普及动物防疫科学知识,提高动物疫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
(7)期望行政执法主体及行政执法人员,认真学习、理解、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和要求,努力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依法行政工作和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动物防疫法》宣传和学习,才能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为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