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母猪窝产仔数和成活率的措施

2015-01-24张福海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4期
关键词:奶头产仔数白痢

张福海

(黑龙江省林口县古城镇畜牧兽医站,黑龙江林口 157621)

提高母猪窝产仔数和成活率的措施

张福海

(黑龙江省林口县古城镇畜牧兽医站,黑龙江林口 157621)

1 提高母猪产仔数和泌乳力的措施

1.1 强化免疫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母猪繁殖障碍,导致胎产活仔数减少,甚至繁殖失败。要因地制宜制订免疫程序,配种前必须按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以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减少死胎、弱仔的发生。

1.2 科学饲养管理

要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母猪要适时配种,以提高受胎率;要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控制好母猪膘情,母猪如果过于肥胖,会造成发情情况不明显,孕育困难,寡产,容易造成母猪的难产和死胎的形成;而母猪生产后的乳汁过浓,也容易引起仔猪的消化不良。提高仔猪头数的关键在于保持母猪从配种到分娩前的膘情适中(八成膘)。妊娠母猪的饲粮应用较低的能量水平,而为了合理利用低能量水平条件下的能量,则需采的饲养方法为高→低→高。具体方法:从配种到妊娠30 d左右采取较高营养水平,妊娠中期用低营养水平,妊娠后期再给以高营养水平。而因为采用了以上的饲养措施,历年来也保证了妊娠母猪的日增重为400~500 g,平均产仔在10~12头,仔猪的初生体重为1.2 kg,生命力强而且体质健壮。

1.3 提高母猪的产奶量

母猪产奶量的高低是受胎次、哺乳仔猪的头数和母猪年龄以及饲养管理的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做法是根据母猪的泌乳和生理需求提供饲粮,并且控制哺乳。

1.3.1 产前要做好减料和产后要逐渐增料

产前的减料可以让母猪分娩过程中的肠胃负担减轻,对母猪的顺利分娩和正常的泌乳非常有利。而产后的逐渐增料,则会对母猪的子宫顺利复原的过程有促进作用,可避免消化不良,产褥热和乳腺炎等疾病的发生。

1.3.2 按泌乳曲线调整饲料量

一般泌乳高峰是在产后15~28 d,30 d以后逐渐下降。按此泌乳规律提供母猪饲料可发挥最大的泌乳性能。为了提高采食量,缩短昼夜间的空腹时间,从分娩第5 d起改2次喂饲为3次,从第8 d改为4次,第55 d再改回2次。即采取低→高→低的饲养方式。母猪每天喂饲4次使其有饱腹感,防止夜间站起来拱草或寻食,可减少压死、踩死仔猪,有利于母仔安静休息。

1.3.3 建立放乳、吃乳条件反射

实践证明,母猪放乳次数与泌乳量成正比例,即放乳次数越多,泌乳量越高。放乳可通过建立条件反射而形成,方法是利用某种信号(口哨、铃声或饲养人员用嘴发出“啧啧”声)。在母猪正常放乳时,饲养人员发出这种信号进行多次的训练,条件反射即可形成。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再给以同样的信号刺激,即可诱导母猪放乳。利用放乳和吃乳条件反射可增加母猪放乳次数,从而提高母猪的泌乳量。

1.4 利用杂种优势

三个品种杂交,即利用一代杂种母猪与瘦肉型公猪杂交,表现杂种优势显著,母猪产仔多,而且仔猪生命力强。我镇猪场的哈白、杜洛克、长白等杂种母猪的产仔数、窝重和窝活均比纯种母猪有明显提高。因此利用杂种母猪进行三个品种杂交是提高繁殖性能的有效途径。

2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

2.1 吃足初乳,提高抗病力

首先,要固定奶头即仔猪生后训练它们只吃一个奶头;体重小的仔猪固定在母猪前方奶头;体重大的固定在后边奶头;空闲奶头用胶布缠紧,防止仔猪分散精力。如果不固定奶头,母猪放乳时会发生仔猪争抢奶头而干扰母猪放乳。而抢不到奶头的仔猪常在放乳时耽误哺乳,造成发育落后,甚至瘦弱死亡。此外,如任一头仔猪独占2个奶头时,则这2个奶头常因得不到充分拱哺而影响乳腺发育,必然降低其泌乳量。因此,固定奶头是促进仔猪均匀发育,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措施。固定奶头在熟练工人的操作下,2~3 d内即可完成。然后是补充铁、硒,仔猪出生3日龄补铁150 ml,7日龄补0.1%亚硝酸钠维生素E 1 ml,可预防仔猪贫血症、白肌病。

2.2 早期补料,提前训练吃料

训练吃料的方法是从仔猪生后5d开始,饲养人员用焙炒有香味的混合料(高粱爆成花,黄豆炒熟打成粉加少量玉米面和麦麸,最好加些糖蜜或糖精、葡萄糖等),趁仔猪起来玩耍时,耐心地往仔猪嘴里抹塞,3~4次/d,直到训练成功再改用熟粥料或生干料。生干料的配方是豆饼20%,高粱面10%,玉米面55%,小麦麸10%,鱼粉3%,食盐0.5%,贝粉1.5%。60 d哺乳期,仔猪耗料量20 kg/头。

2.3 预防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多发生于生后1~3周龄,死亡率高,危害性大。预防方法:(1)改变妊娠母猪精料饲养类型为精一青料饲养类型,防止妊娠母猪过肥。过肥母猪乳汁过浓,酸度大,极易引起下痢,母猪产前15d和45d各注射一次预防仔猪黄白痢疫苗,效果更佳。(2)仔猪出现白痢病时,从日粮中适当减去一部分高能量,特别是含脂肪多的精饲料,增加易消化的青绿多汁饲料,以降低乳汁浓度。(3)猪舍、猪栏做到温暖干燥,清洁卫生。防止仔猪受阴冷潮湿刺激和饮污水。(4)应用喹乙醇添加剂预防白痢。仔猪3~25日龄期间,每天用喹乙醇0.5g,加水250ml,在母猪放乳的瞬时,用奶瓶往母猪奶头上点滴,随仔猪吃乳吸入口腔。25日龄以后可将喹乙醇混在仔猪饲粮中喂给。这项措施的推广应用,使仔猪白痢的发病率由30%左右下降到3%~5%,有效地提高了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

猜你喜欢

奶头产仔数白痢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挑选优良仔猪要看这儿
鸡白痢对鸡生产性能影响的调查
仔猪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乳汁的颜色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崔三嘴
探究禽病清散治疗鸡白痢效果
LP5TM与窝产仔数和初生重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