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措施
2015-01-24陈鑫珠高承芳张晓佩李文杨董晓宁
陈鑫珠 刘 远 高承芳 张晓佩 李文杨 董晓宁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13)
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措施
陈鑫珠 刘 远 高承芳 张晓佩 李文杨 董晓宁*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13)
本文从分析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入手,相应提出了环境卫生学、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综合控制仔猪腹泻的措施。
仔猪 腹泻 控制措施
随着现代化养猪生产的发展,科学养猪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集约化养猪技术普遍推广,仔猪断奶日龄越来越早导致仔猪腹泻成为集约化养殖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轻度腹泻会导致仔猪营养不良及生长受阻,严重腹泻则导致仔猪脱水,成为僵猪甚至死亡。资料表明,仔猪从出生到断奶,死亡率在24.1%,腹泻死亡占31.16%。据统计,一些高度集约化的现代化养猪场中,用于治疗仔猪腹泻的费用可占医疗费用的50%以上。因此,仔猪腹泻不仅影响了规模化养猪场的发展,而且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在养猪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仔猪腹泻成为普遍存在的常见病之一。尽管兽医临床上采用各种的防治方法,但是至今尚未从根本上解决仔猪的腹泻问题。本文针对养猪生产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人在龙岩万龙养猪场的社会实践,认为通过努力寻找仔猪腹泻的发病原因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养猪生产的发展和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实际意义,必须集取综合性管理和防治措施,降低仔猪腹泻率,提高仔猪存活率。
1 仔猪的生理特点
1.1 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
目前,外来品种中仔猪出生时一般体重只有1~1.5kg,10日龄体重增加到出生的2倍以上,30日龄为5~6倍。
1.2 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内没有游离盐酸
早期仔猪胃底腺区的壁细胞和主细胞发育还不成熟,分泌盐酸的量还很少,仔猪胃内容物pH值升高,致使小肠黏膜抵抗能力减弱,易被各种外源性蛋白质抗原损伤,如豆饼、豆粕中的球蛋白可造成肠绒毛的萎缩,引起仔猪过敏性腹泻[4]。
1.3 大部分消化酶的活性低
仔猪消化酶的活性较低,胃蛋白酶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腺体发育不成熟,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较低,淀粉的消化率低。仔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较低,易导致消化不良而腹泻。
1.4 胃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较弱
仔猪出生前是无菌的,在出生后24 h内,逐步定植了大肠杆菌、乳酸菌、小梭菌和酵母菌等等,形成肠道内微生态系统。这些菌是有益菌,它们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毒素的产生,提高胃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有效防止因病原菌造成的消化紊乱与腹泻[5]。乳酸菌最宜在酸性环境中生长繁殖。断奶后,胃内pH值升高,乳酸菌逐渐减少,大肠杆菌逐渐增多,在pH为6~8的环境中生长,原微生物区系受到破坏,导致腹泻发生。
1.5 缺乏免疫力,容易发病
胎儿在母体胎盘中,免疫球蛋白分子不能通过胎盘,所以仔猪初生后,体内没有抗体,因此没有抗病力低,容易发病。仔猪必须从初乳中获得免疫抗体,其免疫水平在3日龄达到高峰,但在随后的3周下降很快,而主动免疫在4~5周才起作用,在3~5周期间,仔猪抗体水平处于一个相对低谷。此时若断奶又影响自身抗体的产生,使免疫水平更低,仔猪更容易发病。
1.6 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寒冷应激能力差
仔猪由于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全,调节体温和适应环境能力较差,同时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少,体内能源储备有限,对寒冷适应性较差。
1.7 断奶对仔猪造成的应激
断奶对仔猪造成的应激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是心理应激,仔猪由依附于母猪的生活变为独立的生活;其二是饲料的应激,由原来的吃温热母乳或母乳加饲料转变为完全吃固体生干饲料;其三是环境应激,由产房转移到保育舍。其中饲料的应激最为强烈,影响也最大。因此断奶时仔猪非常脆弱,更容易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加剧了仔猪的腹泻。
2 仔猪腹泻的病因
2.1 非传染性因素
包括各种应激因素(环境温度应激等),日粮抗原过敏,日粮中植物蛋白含量过高,营养因子缺乏,霉菌毒素等。
营养性腹泻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一个重要性因素,即由于饲料中某些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等过高;饲料中某些营养物质如硒、锌、维生素E、维生素A等缺乏[8];某些致敏抗原如生豆粕中的抗胰蛋白酶、皂角等抗营养因子。值得说明的是,日粮中缺少蛋白质、硒和维生素是霉菌毒素中毒引起腹泻的重要诱因
2.2 传染性因素
传染性腹泻病因常见的有病毒,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冠状病毒、轮状病毒;细菌,如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猪痢疾密螺旋体、魏氏杆菌C型;寄生虫,如球虫、隐包子虫、蛔虫、小袋纤毛虫、结节虫、内圆线虫、鞭虫等等。
3 防控措施
3.1 环境卫生学措施
第一,设计单元化产房和保育舍;第二,认真搞好卫生消毒工作,仔猪生产程序必须实行全进全出;第三,妊娠母猪的消毒管理;第四,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第五,仔猪网育;第六,定期消毒;第七,要保持猪舍干燥卫生,并保持良好通风。
3.2 母猪的饲养管理
保证仔猪能够及时吃上健康的乳汁,母乳浓度过稀或过浓极易造成仔猪腹泻,因此,应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适当增加母猪的蛋白和能量饲料,以提高初乳的乳脂率,增加体内能量和蛋白的储存,提高乳猪的体质;母猪分娩后1h内,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消毒,并及时喂给初乳。
第一,加强母猪妊娠后期的管理;第二,做好乳房、阴户消毒工作;第三,做好泌乳母猪饲养工作,提高初乳质和量;第四,预防母猪酮病;第五,预防母猪乳房疾病。
3.3 仔猪饲养管理
3.3.1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
(1)防止仔猪脐带感染。仔猪断脐消毒不严格,通过脐带感染,重则引起脐风,轻则引起腹泻等一些炎症。因此,出生时脐带消毒工作是预防脐带感染引起拉痢的关键措施。
(2)保温。仔猪的适宜温度为1~3日龄 30℃~32℃,4~7日龄 28℃~30℃,15~30日龄 22℃~25℃,2~3周龄 为22℃,为尽可能接近适宜的温度,猪舍应做到冬暖夏凉,避免温度变化导致仔猪腹泻。
(3)吃初乳。母猪初乳中乳球蛋白含量达7%,其中主要是免疫球蛋白。由于新生仔猪肠壁通透性大,可完全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从而获得被动免疫。而此后常乳中的乳球蛋白量仅有0.5%。因此,吃初乳是提高仔猪免疫力,降低腹泻的一个重要措施。
3.3.2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1)提早诱食。为使仔猪能更快地适应断奶后饲料,在哺乳阶段要进行早期补料诱食。
(2)适时补充铁、铜、硒及维生素B12。仔猪出生3d后每头用1 ml牲血素和1 ml维生素B12肌肉注射,到20日龄重复肌肉注射一次,以补充铁质、硒和血色素的含量,增加仔猪的抗病能力[15]。
3.3.3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仔猪断奶后生理机能紊乱是一个普遍现象,主要表现为食欲差、消化不良、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抗病力下降,出现腹泻和水肿等病理现象。防止仔猪因早期断奶发生腹泻的综合措施如下:
(1)适宜的断奶时间。仔猪断奶时的抗病力与其体重成正比,体重越大抗病力越强。实践证明,仔猪体重达8 kg时断奶较为合适,如果仔猪到断奶日龄而体重未达8kg时,可适当推迟断奶。
(2)正确的断奶方式。断奶应逐渐过渡,即在断奶前1~5天逐日减少哺乳次数,补料逐日增加,直至断奶完成。断奶前最后2d夜间采取母猪移舍,以减少心理应激的影响。为了减少断奶时的环境应激,可采用“赶母留仔”的方式。
(3)适宜的环境。刚断奶仔猪对低温非常敏感。一般仔猪体重越小,要求的断奶环境温度越高,并且稳定。据报道,断奶后第1周,日温差若超过2℃,仔猪就会发生腹泻和生长不良。
(4)适当限制饲喂量。仔猪的消化能力较差,因此,断奶后3~5d最好采用限量饲喂的方式,每餐喂8成饱,大约为160g饲料,5d以后再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否则,仔猪往往因过食而造成腹泻,生产上应特别注意。
(5)合理配制断奶仔猪料。第一,要使用优质蛋白原料;第二,应提高饲料中的能量;第三,合理添加酸化剂、生物酶制剂、调味剂等;第四,适当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第五,使用碳酸氢钠;第六,合理添加抗生素、抗球虫药、中草药制剂;第七,添加益生素;第八,应用氟石粉。
3.4 仔猪腹泻防治措施
3.4.1 免疫预防措施
预防的措施除了加强饲养管理,最主要的就是接种疫苗。母猪在分娩以前3周注射黄、白痢四联苗,以预防仔猪黄、白痢。
母猪在预产前15和30d各(预产期前30d做基础免疫,前15d做加强免疫)采用K88基因工程苗、987P基因工程苗、K88和K89双价基因工程苗口服免疫,K88、K89、987P三价基因工程苗注射免疫,PEDV和TGE二联灭活苗注射免疫,可是仔猪通过初乳获得免疫,大大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病率。
仔猪出生后5d时注射水肿疫苗,以预防仔猪水肿病,20日龄二免;若有发病,25日龄仔猪需预防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注射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3m l/头。
3.4.2 治疗措施
(1)补铁、补硒;(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3)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4)调节肠道内环境;(5)涩肠止泻;(6)辩证治疗体弱病危仔猪。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3DBS-4)。
陈鑫珠(1985-),女,福建龙岩人,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饲料加工与贮藏。
董晓宁,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