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派中医医家人文精神探究*

2015-01-24刘金涛田广军黄任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医家海派人文精神

刘金涛,陈 叶,田广军,黄任佳,金 燕

(1.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临床医学院,上海 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临床医学院,上海 201203)

【中医多学科研究】

海派中医医家人文精神探究
*

刘金涛1,陈 叶1,田广军2,黄任佳1,金 燕1

(1.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临床医学院,上海 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临床医学院,上海 201203)

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精神又是人文的核心。近代海派中医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海派中医医家的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故从海派医家高度的责任意识、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方面探究海派中医医家的人文精神,以期更多的人从不同层面关注、发掘和整理海派中医医家留存的文化遗产。

海派中医;医家;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

所谓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表现在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通俗而言,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医家的人文精神将此4点体现得淋漓尽致。海派中医指具有海派文化的上海中医药。上海中医始于唐代,兴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1]。清末民国时期的上海吸引了一大批名医名师,形成了数十个医家流派,这样一批声名显赫的医家,在行医过程中不断传承和发扬医学人文精神。本文就近代海派医家高度的责任意识、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方面作一简要探究,以期更多人从不同层面关注、发掘和整理海派中医各医家留存的文化遗产,进而能传承海派中医医家优秀人文情怀。

1 医家责任重于泰山

医家之手,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中阐明了“君臣无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的责任观,海派医家亦秉承了古代医家高度的责任意识。

1.1 医家之首要责任当医风严谨,仁爱救人,勤勉治学,博极医源

王叔和曾说“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张仲景严厉批评了“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相对斯须,便处汤药”的草率行为,可见医风严谨是医生的毕生守则。夏墨农云:“医理通天,一举手、一投足,性命攸关,不可不精;病家痛楚,一皱眉、一呻吟,皆言所苦,事在必查。”他临证体察幽微,细辨阴阳,用药刻求精当,叮咛惟恐不详。徐小圃云:“儿科古称哑科,审证察色不可粗心大意。”诊病过程中,总是站立而诊,因小儿不能与医生合作,坐在椅子上难以精确诊断,故其弟子们均站立诊病。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达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祝味菊曾说:“医为仁术,生命重欤?令誉重欤?吾行医三十年,不畏艰巨,不惮物议,病势虽重,苟有生理,无不据理力争,负责治疗,所以然者,求安心而已,成败毁誉无所计也。[2]”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自序中云:“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精勤治学是成为一代医学大家的必经之路。《上海县志》载:“(张骧云)恬淡寡欲,不乐仕进,以家世业医,遂寝馈于《灵枢》、《素问》诸书,朝夕钻研。不数载,出而问世,处方如老吏断狱,时下咸惊异之。”丁福保在上海行医30年,白天忙于应诊,晚间忙于著书,常常鸡鸣即起,工作一天后晚间继续灯下写作,虽严冬盛暑而工作不辍。与古代医家相比,现代海派医家亦能精于学术,勤于行医,精勤不倦,博极医源。

1.2 医家之时代责任,当爱国救国,拯救民族,捍卫中医,传承瑰宝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场中华民族不断抵御外来侵略、救亡图存的生死斗争史。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海派医家救死扶伤、拯救民族,体现了高尚的献身精神。蔡香荪早年加入同盟会,斥资在江湾兴建暑天医院、时疫医院,免费为乡里治疗,抗战期间及时组织救护队并筹办难民收容所,十九路军总指挥及军长赠“急公好义”匾额,因此享有“爱国爱民的蔡氏妇科”之盛誉。

1929年,国民政府通过废止中医案,上海中医药界奋起反抗。张赞臣率先以《医界春秋》社的名义向国民政府发出质询电,严正驳斥取缔中医案。他参加上海医药团体联合会的组织工作,组织全国医药团体联合总会,并促成全国中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张赞臣等人组成赴京请愿团,分别向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政府等单位请愿,要求撤销废止中医提案,终于迫使国民政府撤消了废止中医案,并由此产生了国医节。

1.3 医家之根本责任,当为人师表,投身教育,交流学术,传承中医

中医教育是中医继承的关键所在,顺应历史潮流,中医学校不断兴起,海派医家中涌现出一大批中医教育先驱,为传承中医起到了历史性作用。丁甘仁认为“医学之兴衰,惟教育为之关键”。近代以来,我国数千年神圣医学日渐式微而沦丧,而西医所以日新,其成败关键就在于教育”。丁甘仁遂邀请夏应堂等诸公集资办学,于1916年创办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1937年,丁仲英回顾自1917年来办学的经过:“民国六年,先君有鉴于国医学术,仅恃师徒传授,无以宏奖精粹,力求扩充培植国医人才,谋改进之计划,固国医之阵容起见,遂与仲英等发起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3]”王一仁、秦伯未等人于1927年创办上海中国医学院,章太炎鼎力赞助并任首任院长。1925年,恽铁樵与章太炎共同创办“中医通函教授学社”,此学校成为近代中医教育史上以函授形式办学影响最大的中医学校[4]。可见,海派医家为我国近代中医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百年来,中医学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面对严峻形势,海派医家以传播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学、推动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行业发展为目的,成立了一批学术团体和刊物,为近代中医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1910年,丁福保出版《中西医学报》并担任主编。1921年,上海《中医杂志》创刊,赵吉浦、何天源、秦伯未、严苍山、王慎轩等先后任编辑。1926年,《医界春秋》创刊,张赞臣任主编,医家为中医文化的传承、中医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医家道德品质德厚流光

《大医精诚》曰:“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海派医家杏林春暖,橘井泉香,施医舍药,医德高尚。

2.1 不分贵贱,淡泊名利

“以佛法论,广大慈悲,万物平等”[5],医道亦应如此。张骧云曾说:“医无贫富,惟以实心求之。”他对患者无论富贵贫贱,一视同仁,依次就诊,不计诊金,也不设拔号。清光绪帝病重,苏州府台曾赞誉其为“江南第一名医”而极力举荐张骧云入朝,再三以重金相聘,但他以母老体弱为由,故辞不就;盛宣怀重金聘其为华医学院院长,他亦故辞不就。除重病、急病以外,王芹生对患者一律依次就诊,即使亲岳母也不例外,当地人戏称其“王寿头”。以上事例体现出医家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淡泊名利、专心医学的行医作风。

2.2 不畏艰辛,正直豁达

“精神乃磨炼而出,宴安乃至毒之谋”。张骧云仁爱救人,总是黎明即起,常常顾不上吃早饭就先上门诊而深夜回家。他秉性耿直,与洋人哈同打官司,抗争10余年仍不低头,此事在上海一时传为美谈。恽铁樵主编《小说月报》时,有投稿者,酬金如例,乃校勘以为杰作,亟增其酬,再三书谢乃已,小说家至今以为美谈[6]。1931年,顾筱岩诊治一昏迷男孩,可惜病情过重,当夜即死,门前挤满了闹事之人,先生镇定自若说:“死人在,病在,方在,药对,我无错。我一生不做鬼祟事,救济贫病我从不吝啬,若要敲诈冤枉钱,我顾筱岩是铁公鸡一毛不拔!”此话一出,围观者瞠目结舌,皆悻悻而去。张骧云、恽铁樵、顾筱岩等海派医家们不畏艰辛、正直豁达的处世哲学令人肃然起敬,值得学习。

2.3 热心公益,乐善好施

丁甘仁关心福利事业,办义学,兴养老院和育婴堂,不遗余力地赞助中医一切医务事宜。在乡里,他捐款修桥铺路,孙中山赠以“博施众济”金字匾额,以示表扬[7]。夏应堂热心公益,1913年联合殷受田等人筹建中国红十字上海分会和红十字会护城分会医院。陈筱宝以“普度众生”为行医宗旨,曾制定了一颗送药的印章,凡处方上盖有这个印章的,贫困病家即可到指定的药铺免费取药,深得病人赞扬。医家时刻把病人放在首位,殚精竭虑,诊疾治病,为晚辈医家之楷模。

3 深厚的人文底蕴

“医儒不分家”是我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范仲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理念深入人心,由此出现了“儒医”之名。海派诸多医家除了医术超群外,其文学底蕴深厚亦难以企及。

何鸿舫书画诗曲无一不能,尤以医学与书法成为一时名家[8]。程门雪曾为《何鸿舫编年药方墨迹》题诗:“不独医林仰宗匠,即论书法亦传人”。《青浦县续志》记载“(何鸿舫)书法胎息平原(颜真卿),坚拔浑厚,自谓大江以东独绝。”

恽铁樵16岁中秀才,曾与鲁迅、蔡元培、柳亚子等诗文巨子并驾齐驱。恽铁樵拥有扎实的古文基础,诗、词、书、画无所不能,章太炎称赞他有画、文、医之三绝[9]。他创作的小说《造像毁像》在文坛传颂一时[10],他主编的《小说月报》及《小说海》提出“小说当使有永久之生存性”等独到见地,表达小说对于文学和社会的价值,被当时的文坛雅称为“大说”。

陆士谔在沪行医时,一边行医一边写小说,以医为业,且文采横溢。文献记载:“(陆士谔)精于医、负文名,著有《医学南针》、《加评温病条辨》等医书十余种,《清史》、《剑侠》等说部百余种。”他写的《血滴子》《新孽海花》等100多部小说风靡一时。

程门雪不但医术精湛,且诗词金石书画样样精通。他学习书法时为了下笔力透纸背,每天工作之余便临池挥毫,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在书法上的造诣大有进步。他在文学方面的修养使他对中医古文的理解、提炼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就[11]。他对自己的评价为“我诗为上,书次之,医又次之”。

秦伯未出身儒医世家,自幼酷爱文学和医学,为宋代词人秦观的第27世孙。他幼年即好读经书,凡经史子集、诸家医典、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涉。早年即加入柳亚子创立之南社,其诗律之细、构思之速,常为人所赞颂,有“南社题名最少年”之誉[12]。他与程门雪、章次公共誉为“上海三杰”。

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塑造了一代代医家博大精深的人文情怀,深厚的文学底蕴彰显出医家怀瑾握瑜的人文修养。通晓人文是医家学习医道的必经之路,如果缺乏人文修养,便难以真正领略中医理论的真谛。

“海派中医”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派中医从涓滴之水汇成浩瀚江河继而奔向大海的怀抱,在历经百年沧桑之后,现又进入了一个传承和发展的新阶段,海派中医文化正期待更多的关注和记录。

[1] 吴鸿洲,方松春.海派中医学术流派精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7.

[2] 祝味菊.祝味菊医术四种(民国江南医家著作选粹)[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

[3] 丁仲英.国大代表候选人公开竞选之意义[J].光华医学杂志,1937,4(9):3.

[4] 恽铁樵.群经见智录[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5.

[5]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M].四川:巴蜀书社,1997:120.

[6] 恽铁樵.恽铁樵中医函授讲义[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11.

[7] 丁甘仁.孟河丁甘仁医案[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

[8] 何鸿舫.《何氏历代医学丛书》之二十四何鸿舫先生手书方笺册[清]何鸿舫处方[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1.

[9] 陈清光,邢斌,韩栋,等.儒医恽铁樵启示录[J].辽宁中医杂志,2011,7:1350-1351.

[10] 恽铁樵.恽铁樵伤寒金匮研究(民国江南医家著作选粹)[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

[11] 朱鼎成,李鑫.海派中医[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0:170.

[12] 刘华骅.“南社题名最少年”—秦伯未诗书画欣赏[J].中医药文化,2010(4):36-37.

ExplorationoftheShanghaiStyleChineseMedicinePhysiciansHumanisticSpirit

LIUJin-tao1,CHENYe1,TIANGuang-jun2,HUANGRen-jia1,JINYan1
(1.YueyangClinicalMedicalCollegeof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201203,China; 2.ShuguangClinicalMedicalCollegeof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201203,China)

Humanityisoneofthemostimportantpart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andHumanismisthecoreofit.ModernShanghai-styleTCMisthemostimportantcomponentofShanghaiculture.Meanwhile,thehumanismofShanghaistyleTCMpractitionersisinseparablefrom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ThisarticlewillexplorethehumanismofShang-hai styleTCMpractitionersbasingonthreeaspects,theirhighconsciousnessofresponsibility,noblemoralcharacter,profound culturalfoundation.Lookforwardtomorepeoplefocusing,exploring,organizingthecultureheritageofShanghai-styleTCM practitionersfromdifferentaspects.

Shanghai-styleChineseMedicine;Practitioners;Humanism;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

R2-09

:A

:1006-3250(2015)08-0955-02

2015-01-01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体系建设与优化(J1103607)

刘金涛(1986-),男,上海浦东新区人,在读硕士,从事中医的临床与研究。

猜你喜欢

医家海派人文精神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海派”视域下的王芝泉武戏研究
海派剪纸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