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景岳中医情志思想探析

2015-01-24冰,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郁证黄帝内经五脏

张 冰,杜 渐

(1.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450002;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张景岳中医情志思想探析

张 冰1,杜 渐2△

(1.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450002;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张景岳为明末杰出的医学大家,他一生著述颇丰,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中医心理学思想。并明确阐述了“神”“魄”“意”“志”等心理概念,系统论述了情志之为病的病因病机,总结了大量心理精神病证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治疗方法,其学术思想对发展中医心理学、提炼独具特色的中医心理疗法意义重大。

《景岳全书》;《类经》;中医心理学;情志;张景岳

张介宾(1563~1640年),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杰出的医学大家。所著《景岳全书》是其晚年总结自己毕生从医心得与临床经验而成的一部中医全书,共64卷100余万字,影响极大。所著《类经》对《黄帝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医易同源”为要旨,注解“颇有发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后人学习《黄帝内经》的重要参考书籍。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类经》中,多处论及“神”“魄”“意”“志”,并有“情志病”专篇,其见解独到深刻,包含有丰富的中医心理学思想。本文试从基本概念、情志病机、心理病证及治疗等方面对其进行归纳。

1 中医心理学基本概念

“形神合一”、“心主神明”等是中医心理学中的核心理论[1],张景岳对其进行了系统论述。他将《黄帝内经》中的“神”概括为“万物之神”和“人身之神”(《类经·藏象类》),指出“两精相抟,形神乃成”(《类经·藏象类》),即“形神”由“精气”化生,又强调“神”的主导作用,认为“虽神由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类经·摄生类》)。他将形神的关系概括总结为“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类经·针刺类》)。张景岳解释“心主神明”为:“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以应万几,脏腑百骸,惟所是命,聪明智能,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类经·藏象类》)。张景岳对于“魂”“魄”“意”“志”等概念亦有所发挥。他认为“神为阳中之阳,而魂则阳中之阴也;精为阴中之阴,而魄则阴中之阳”;“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心有所向而未定者,曰意”;“意已决而卓有所立者,曰志”(《类经·脏象类》)。这些论点是对《黄帝内经》心理学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也是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2]。

2 情志病机

《素问·天元纪大论》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著名的“五脏情志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后世医家多以情志分属五脏,若反应过极则先伤及所属之脏。张景岳继承此理论又有所发挥。首先,他认为情志有8种,在《类经·疾病类》中指出:“五志之外,尚余者三,总之曰喜、怒、思、忧、恐、惊、悲、畏,其目有八,不止七也。”其次,他并非刻板地认为某种情志一定伤及某特定之脏,而是在伤及本脏时亦可累及他脏。如《景岳全书·杂证谟》中云:“忧思过度,损伤心脾”,“淫欲邪思又与忧思不同,而损惟在肾”,“盛怒不惟伤肝,而肾亦受其害也”。《景岳全书·外科钤》中云:“恚怒忧思,气逆于肝胆二经。”强调“心”在情志病因中的重要作用。在《景岳全书·杂证谟》中对此多处论及:“思忧忿怒最为伤心”,“凡劳伤虚损,五脏各有所主,而惟心脏最多”,“五脏之伤,惟心为本”,“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

3 心理病证

《景岳全书》中对情志病症的论述极为丰富,有学者将其总结为癫狂、不寐、郁证、痴呆等10类[3],既包括以精神心理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也有情志因素在发病转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疾病。《景岳全书·杂证谟》中有“怔忡惊恐”、“不寐”、“郁证”、“癫狂痴呆”等专章。在《癫狂痴呆》中,张景岳详细论述了狂病、癫病、癫痫、痴呆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等。在《郁证》中他提出“三郁”,即怒郁、思郁、忧郁,分类系统,其病机明确,治法详尽,对后世研究“郁证”有较大影响。

4 心理治疗

临证治疗时张景岳十分重视心理因素,并总结了“以诈治诈”法。《景岳全书·杂证谟》中明确指出:“情病者,非情不解”,强调情志疏导的重要作用。如治遗精,“尤当以持心为先,然后随证调理,自无不愈”(《景岳全书·杂证谟》);治闭经,“若或自能改易心志,然后用药扶接”(《景岳全书·妇人规》)。“以诈治诈”法是中医心理治疗设计精妙、疗效明显的一种方法[4],其法源于《伤寒论》,张景岳深得其精要,运用自如。在《景岳全书·杂证谟》有“诈病”专章,提出具体治疗思路与方法:“亦惟借其欺而反欺之,则真情自露而假病自瘳矣”,并附有生动医案,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5 小结

张景岳是明代著名医家,临床经验丰富,对前人学说既有继承又有发扬,其著作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医心理学思想,可称为我国古代中医心理大家。他对中医情志类疾病的基础理论、病因病机、临床病症都有深入阐发,并有具体可行的治疗方法。在当前心理治疗本土化的大背景下,挖掘其理论精髓、发扬其治法要旨,对发展中医心理学、提炼独具特色的中医心理疗法意义重大。

[1]杜渐,王昊,王克勤,等.“心主神明”——中医学的身心一元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6):606-607.

[2]王克勤,杨秋莉.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齐南.《景岳全书》论情志病证管窥[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1,14(2):1-4.

[4]李兆健,王庆其.古代中医心理治疗医案评析[J].中医文献杂志,2007,26(1):23-25.

R395.1

:A

:1006-3250(2015)09-1072-02

2015-02-10

△通讯作者:杜 渐(1986-),研究实习员,医学硕士,从事中医心理学、中医人格体质及情志相胜疗法的临床与研究。

猜你喜欢

郁证黄帝内经五脏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适时调整郁证诊疗思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郁证病名解析❋
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祛风退翳法在风轮疾病的应用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从“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探讨郁证从肺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