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左主司官,右主司府”

2015-01-24黄俊南王彦晖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魂魄形体笔者

黄俊南,王彦晖

(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福建厦门 361002)

论“左主司官,右主司府”

黄俊南,王彦晖

(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福建厦门 361002)

脉诊在中医诊断学上有重要地位,“独取寸口”是现代中医临床诊脉的主流方式。这一方式的核心在于,通过对诊察脉象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揣度人精神形体、五脏六腑的变化。要有效地运用这一诊法,了解寸口脉的分部及其内在含义和前提条件。故拟就《脉经》提出的“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进行探讨,并对目前常见的关于此语的释义进行分析切磋。笔者认为这句话从“精神与形体的关系”这一新角度进行理解,或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脉经;脉诊;中医诊断

脉诊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属于“切”的内容。在传统的诊断手法上,切脉一直有较重要的地位,对于判断病情虚实、了解病灶以何脏腑为主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因而,探讨五脏六腑在寸口脉上的分部、左右寸口脉之间内在关系,对中医诊断很有价值。

历代医家对于寸口脉“寸关尺”三部所当主候的脏腑,观点不尽相同。但除个别意见外,多数医著在“五脏”的分候上意见趋于一致,即左脉“寸关尺”分候“心、肝、肾”,右脉“寸关尺”分候“肺、脾、肾(命门)”。现行高等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亦采纳了这一观点[1]。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提出:“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2]”这句话提示左右脉分候的重点有“官”、“府”之不同,对于切脉诊断有提纲挈领的意义。但由于原书成书年代较早,部分医家认为《脉经》有些字句颇为费解。此句理解的难点在于“魂魄谷神”和“官”、“府”所指的内容。笔者拟对现在常见的几种意见进行分析对比,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同道参考。

1 “官”、“府”分指脏腑说

有学者认为,“神魂魄”属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而精神思维活动由心来主管,与五脏关系密切。谷指水谷精气,由脾胃化生,“魂魄谷神”用来概括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官”指脏,“府”通“腑”,“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即“左脉主候五脏的病变,右脉主候六腑的病变”[3]。对于这种说法,笔者以为其对“魂魄谷神”的理解尚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原文后半句的理解则不妥。六腑之病变不体现于左,五脏病变不体现于右,显然与现实的临床是不符合的。

2 “官”、“府”分指气血说

北京中医药大学张保春教授等持这种观点。其引用《灵枢·本神》对“魂魄”的解释“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以及《左传·昭公七年》中“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孔颖达疏语谓:“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神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概言之,张保春等认为“魂魄”为人的精神活动之谓。又因老子形容“道”为“谷神”,“道”又有规律的意思。故张保春等据此提出“魂魄谷神”即人的精神活动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反映到寸口脉的表现上。不知出于何种依据,他们对“左主司官,右主司府”直接释为左寸口脉主司候气,右寸口脉主司候血[4]。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有两点值得商榷,一是“精神活动变化规律”一说有不确切之处。试问人的精神活动“规律”如何体现,是否能有“规律”可言?如果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那么《脉经》中的“谷神”不宜跟老子说的“谷神”等同起来;二是“左气右血”的观点有不恰当之处。原因在于,《脉经·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已经明确提出“肝心出左,脾肺出右”,因心主血脉,肝藏血,相比之下与“血”关系更密切的是肝与心,认为左脉主血更恰当。肺主气,与气关系更密切的当为肺脾,主气之脉当居于右,“左气右血”的观点刚好与之相反。

3 “官”、“府”分指五行主克与被克说

这种观点认为,因左关属肝、肝藏魂,右寸属肺、肺藏魄,右关属脾、脾消谷,左寸属心、心藏神,因而认为“魂魄谷神”指的是肝、肺、脾、心。而心(火)肝(木)肾(水)居于左,肺(金)脾(土)肾(相火)居于右,正好形成对应的相克关系。我克之脏,我为之主,为官;克我之脏,我被所主,为府。合起来,即“魂魄谷神”的病态可以从寸口脉的寸关尺三部诊察出来。左脉主管火、木、水,是官,主持我克的脏气;右脉主管金、土、相火,是府,主持被克的脏气[5]。

笔者以为,这一观点的亮点在于对“魂魄谷神”的释义较为合理。但“我克之脏,我为之主,为官”的逻辑似乎还有可商榷之处。从左寸右寸、左关右关一一对应的角度看,的确是符合相克关系,但如果从另一角度讲,右寸之肺(金)也可以克左关之肝(木),右关之脾(土)也可以克左尺之肾(水)?所以笔者认为有些地方还欠圆通,但是这一说法已经比上两种较胜。

4 讨论

如果单纯从相克被克的角度判断“官”与“府”还欠圆通,那么笔者认为对于“官”与“府”的释义,既然《脉经》原文已言“肝心出左,脾肺出右”,我们是否可以从精神与形体关系的角度切入来理解?即是说,“魂魄谷神,皆见寸口”不仅提示脏腑在寸口脉上的分部问题,也有暗示精神与形体关系的意思。从精神对形体的主导关系上理解“官”与“府”,因肝藏魂,主疏调气机、畅情志;而人的思维活动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心”所主范畴。右脉之肺脾,肺主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与形体之充养关系更直接。故笔者认为“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一句可以释为:人的精神、气机活动(心肝所主)以及形体上的变化(肺脾所主)都能在寸口脉上得到体现。左脉(分候心肝肾)偏重于反映精神层面的变化,右脉(分候肺脾肾)则偏重于反映形体上的变化。官者,掌管也。人的实践活动及内在的生理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精神情绪的影响,且人的思维直接决定人在现实中的行动。府者,官所居之处,受“官”制约。

当然,如果从形体与精神的相互关系意义上讲,身体不适一样可以影响精神状态和情绪,这种双向作用、相互影响的形神关系也可以说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一个侧面反映。不过从《脉经》原文的用语看,还是强调了“官”的主导作用。验之临床,无器质性病变而又在主观上觉得诸多不适,甚至觉得痛苦的患者并不少,这样的情况多数便是“官”即精神状态出了问题。西医对此尚缺乏高效的应对策略,而中医则大有施展拳脚的地方。通过辨证施治,使用疏肝解郁、安心神、调睡眠、畅情志等治法,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或可为笔者所持观点之佐证。

[1]李灿东,吴承玉.《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07.

[2]晋·王叔和.《脉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5.

[3]任健.濒湖脉学白话解[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49.

[4]刘文龙,刘兴仁,张保春.《濒湖脉学白话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6-77.

[5]福州市人民医院.脉经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

R241

:A

:1006-3250(2015)09-1059-02

2015-02-17

黄俊南(1989-)男,广东茂名人,在读硕士,从事中医内科学的临床与研究。

猜你喜欢

魂魄形体笔者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老师,别走……
基础版几何形体变化在服装创意立裁中的应用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夜 居
夜 居
插秧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