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黄散外敷对50例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早期肢体消肿的影响
2015-01-24王美珍
王美珍
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骨伤科,福建 漳州 363000
退黄散外敷对50例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早期肢体消肿的影响
王美珍
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骨伤科,福建 漳州 363000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退黄散外涂联合冷疗的方法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早期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退黄散外涂加甘露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甘露醇治疗,定期测量肢体肿胀高度,对比两组肿胀消除所用的时间。结果:治疗组肿胀消除时间为33~108h,平均为(80.61±20.63)h;对照组肿胀消除时间为36~157h,平均为(116.27±29.71)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的早期,使用退黄散外敷可有效消除肢体肿胀。
退黄散;胫腓骨;骨折;肿胀
在闭合性的胫腓骨干骨折早期,容易出现患肢的高度肿胀,常常影响骨折的复位及固定,甚至可能诱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如何安全、快速、有效的消除肢体肿胀,一直是该类型骨折临床早期护理工作中的难题之一。笔者采用退黄散外涂联合冷疗的方法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胫腓骨干骨折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5~60岁之间,性别不限;②病程 (即从受伤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在24h以内;③为闭合性损伤,局部皮肤软组织完整。排除标准:①孕、产妇或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存在开放性损伤的患者;③有皮肤过敏或对退黄散过敏的患者;④存在大面积的张力性水疱已破溃者;⑤病程超过24h者;⑥其他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根据上述标准共选取100例患者,男61例,女39例,年龄在15~58岁,平均年龄41岁。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38±3.5)岁;治疗组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1±1.9)岁。在年龄、病程等各方面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患肢跟骨牵引术,卧床并抬高患肢,心理疏导,指导股四头肌静力舒缩、踝泵训练、趾间关节主动屈伸等肢体功能锻炼,提供适宜的静养环境。给予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一天两次。
1.2.2 治疗组 采用相同的护理团队,在上述对照组常规护理及静脉给药方案的基础上,予退黄散外涂联合冷疗。退黄散为院内制剂,配方为:大黄、黄柏、地榆、白芷、南香末,剂量保密(规格:1000g/包;批号:20120301;有效期3年)。具体方法如下:取退黄散适量调稀释的甘油至糊状,外涂于患者小腿肿胀处,距离跟骨牵引针眼至少4cm,涂抹厚度为3~5cm,均匀覆盖于皮肤表面,中药涂前先清洁皮肤,剪除多余的毛发,避免损伤皮肤,中药外涂后用一层棉纸包裹,避免药膏外溢。退黄散每日晨8时左右清洁,于医师、护士查看病人后更换,并于每次测量前清洁,于测量后稍作休息,即予更换。观察涂药处皮肤情况,有无张力性水疱,如有张力性水疱未破溃者可在严格无菌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水疱内液体,覆盖无菌凡士林纱布及无菌敷料,继续使用退黄散外涂;如张力性水疱已破溃者或有皮肤过敏者即予停止用药。
1.3 评价标准 依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参考软组织操作症状分组标准制定肿胀标准。轻度肿胀:较正常皮肤肿胀,但皮纹尚存在,测量健侧对比,肿胀中心高度≤0.5cm;中度肿胀:皮肤肿胀中心高度为0.5~1cm,皮纹消失,但无张力性水疱;重度肿胀:皮肤重度肿胀,中心高度>1cm,出现张力性水疱。每日测量肿胀高度并记录,当患肢肿胀消除至轻度时,记录其消肿所用的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肿胀消除时间为33~108h,平均为(80.61± 20.63)h;对照组肿胀消除时间为36~157h,平均为(116.27±29.71)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0例未出现皮肤感染,2例出现轻度皮肤瘙痒,报告医师后予口服抗过敏药物后症状缓解。
3 讨论
胫腓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其骨折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3.7%,其中以胫腓骨双骨折最多见,闭合性骨折的发生率较开放性者为高。骨折发生后,由于局部血肿形成,循环障碍及创伤后应激反应等原因,通常导致损伤早期的小腿严重肿胀。因软组织过度肿胀容易引起小腿特有的筋膜间室内压力增高,而周围组织不能相应扩大,进一步造成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障碍,出现骨筋膜间室综合征[2],严重者甚至发生肢体缺血性坏死。因此,早期护理工作中,尽快消除肿胀十分必要,也是进一步进行复位和骨折固定的前提。中医骨伤学认为,损伤早期,骨折筋损,血溢脉外,滞留于肌肉筋骨之间,经气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气滞血瘀,瘀而化热,故治疗上应予清热通络为治疗原则。退黄散中大黄粉泻火解毒、凉血活血、逐瘀通络,为主药;配合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白芷擅于止痛、消肿,入阳明经而主四肢肌肉;南香末可活血、行气、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瘀、行气消肿之功。在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的早期,使用退黄散外敷可有效消除肢体肿胀,减少损伤早期并发症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且操作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1]洪锋,胡中青,倪建平.中药消瘀止痛酊外敷在小腿闭合性骨折术前软组织消肿的应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12):996-998.
[2]候树勋,王继芳,张伯勋.现代创伤骨科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
R683.42
A
1007-8517(2015)13-0048-01
2015.03.26)
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资助。
王美珍 (1979-),女,专科,主管护师,骨伤科。